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窄门》读后感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12 08:34:39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窄门》读后感:这对恋人爱到极致,也“病”得不清
 

好久没有写书评了。昨天刚阅读完一本书《窄门》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 。

在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论这本书的感受之前,我想描绘一下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的想法:
这是一场“信仰窄门”与“自我幻想窄门”的精神之旅。这对恋人始终活在各自的幻想里,用“爱”的名义互相拉扯,却从未真正抵达彼此。他们的爱情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轰轰烈烈,甚至连争吵都是通过写信的方式,见面只有沉默和无尽的纠结与自我消耗,直到死亡为这段关系画上冰冷的句号。

女主人公阿莉莎,被束缚的灵魂,她的爱情观在我看来确实令人费解。她在信中写道:
“你应知道,因为我在内心必须承认:你离得远我爱你更深。”
“说正经的,我们现在还是不见面为好。相信我,假如你在我身边,我就不会进一步思念你了。”
“要我讲实话吗?假如得知你今天晚上来……..我马上就躲开”
“我无法相信你真的走了,心中还怨你信守诺言”
“你能明白我是多么爱你吗?……..一生一世我都将是你的”

话语像极了现代语境下的“回避型人格”。她的爱带着强烈的柏拉图色彩,无关情欲,更像一场自我修行,把爱情当作通往圣洁的“窄门”,把爱情“供奉”起来,去仰望那份永不落幕的爱,认为克制与距离能让爱更纯粹。她的拧巴,就像是信仰与人性的拉扯,把自己爱情逼进了“只能仰望、不能触碰”境地。 对她而言,爱情的真谛不在于相聚的欢愉,而在于克制的崇高。

与现代亲密关系中的“自我保护”类似:因为害怕受伤,于是先推开对方;渴望被爱,在亲密关系中却又不敢展露脆弱,美其名曰“保持独立个体”,实则是用“距离”筑起一道窄门,至于具体原因,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相反男主人公杰罗姆反复宣誓此生只爱阿莉莎一人,但他却从未真正理解过她的内心世界。仿佛“一生只爱阿莉莎一人”这份执念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他沉浸在自我描绘的爱情幻想里,将阿莉莎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他读书时会主观圈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笃定这些文字和观点阿莉莎也将会喜欢。他从未试图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一味将自己的爱意投射到幻想中的“阿莉莎”身上。他的爱恋本质是自己想象中的阿莉莎,而非那个真实、复杂、充满矛盾的。

这种“幻想式爱恋”,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完美爱情滤镜”。我们在社交中塑造“人设”,在恋爱中执着于“理想型”,有时甚至不愿接纳对方的缺点,也不敢直面关系中的矛盾——本质上,都是在为自我的情感设下一道“窄门”,只允许自己幻想中的美好爱情进入,拒绝面对任何脱离自己幻想的偏差。

纪德(作者)没有评判这段爱情的对错(爱情本来就没有对与错)只是用文字呈现了人性的复杂。

《窄门》里的角色塑造无疑是成功的,有爱情的表达,也有信仰、自由、人性的多方表述。书中没有给出“如何走出窄门”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窄门都不同。真正的爱,不是用幻想或信仰去“塑造”对方,也不是躲进自我设限的窄门里,而是敢于打破执念,直面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