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3-15 07:41:1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白色记事簿》读后感

     《白色记事簿》一本医护手中的记事簿,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病例,以及病例背后医护守护患者、家人陪伴患者那无数个艰难的生死时刻。全书从医护视角,记录了医患如何应对重病与生死难题的时刻,以及医生真实的心理与日常,带你了解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生死场。

01

《白色记事簿》 最能让人幡然醒悟的是医院

“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一钟南山

     深夜就忍不住把《白色记事薄》读完了,从开始读序言的那一刻,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带给你的震撼!看的时候心情有点难受,是边哭边看完的这本书,心里总觉得堵着慌。

      因为自己也是护士,从而对这本书更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感,以及对生命,对人性深深的敬畏感。之前在科室,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在医院待久了,生离死别见多了,泪腺就不会那么发达了。”

      可事实是,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工作的那一年,某一天的早班,刚到科室就马上抢救一位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最后因为没抢救回来,去世了。

     他才四十多岁,他就这样走了,留下他无助伤心的妻女,无依无靠,他的妻女只能麻烦医院太平间的师傅准备寿衣以及后事,看到他的妻女在病床前失声痛哭,最后我在给患者拔管,给他堵塞通道,清理尸体的时候,我也忍不住为患者的离世而哭了。

还有无数个在病房忙碌的日子里,我也会因半夜突然去世的老奶奶难过,也为交不起费用的病人而流过泪。

   

人们也常说,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待久了就会变得冷漠,因为他们不能轻易动感情,不然太累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只是他们学会了把情绪放在了心底。

      而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题材,并且也让我想起在医院工作的经历,深有感触。

    《白色记事簿》是讲述了9名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并没有使用多么华丽的辞藻,他们以真诚的笔触,把15位患者的真实故事,用文字表述出来。

     给读者呈现了最真实医院的日常,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人间悲欢离合,也让读者更近距离感受了生死场。

     这里有击穿每一个人的故事,但没有那句“本故事纯属虚构”。

     医院像一面镜子,照尽世间的人情冷暖,缩影着众生的疾苦。

     医院,是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人性的善恶与世情冷暖,还有最艰难的选择,随时都在上演。在医院里,这些也总是被演得淋漓尽致!

     医院这个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离别的地方,每天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曾让你唏嘘不已呢?

而在这本书里,会让我们看到胰腺癌,渐冻症,无性细胞瘤等罕见病症,这些疾病又是如何一点点夺走人们的生命。

    我们也会从书里,对乙肝,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常见病症有进一步新的了解。

    还有那个得了胰腺癌,明知必死的爷爷,一直以来,都是笑对人生,面对他的妻儿时,爷爷也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悲伤与哀怨。

      在护士和爷爷坐在医院凉亭的时候,护士细心一句一句地,跟他交代最后病程发展的有关细节时,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泪目啊!

     其实,每一个人都跟护士一样,都是打心底盼望爷爷能“舒服地离开这人世间”。

     即便爷爷患绝症,但是他依旧也用尽全力,全力以赴,努力活好每一天啊!

     还有一位口腔科大夫,对上千张脸动过手术。然而,那次他为一个患艾滋病的男孩做了整形手术。

      那个男孩,明知道做了手术会加速死亡,却依然坚持要躺在手术台上。

     那也只是因为他希望,在他离开人世时,自己能好看一些罢了。他一点都不后悔做手术,最后能漂漂亮亮地离开 ,他已经很开心。

  

还有一位泌尿科医生,某一天他接待了一个男孩,男孩需要一颗健康的肾脏才能存活,最后是母亲躲起来,将自己的肾脏移植到男孩体内,自己也在手术后死去。

    他的母亲生前跟父亲商量好,不能告诉儿子,所以父亲一直跟儿子说,妈妈为了还债,跟其他人跑了。

     男孩至今仍带着三颗肾脏,健康地活着,他也继续追寻母亲突然消失的下落。

     虽然大家都瞒着他,但是,我觉得,他一定能感受到他母亲对他的拳拳之爱。

    很多时候,我多希望,这世间有轮回呀!

     还有在“被冻住的人生”,这篇故事里,一位奶奶多年前送走了自己渐冻症的丈夫,之后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然而这次住院的人,是她的孙子。最后她的孙子还是离开了。

     奶奶说,她完成了任务。

     从今以后,她在外面忙,再也不用回头看,没有人在等她。

     往后,望奶奶能过得好一点,希望岁月能善待这位老人。

还有书里有一段描写“虫女孩的冒险冬天”,关于6岁的小女孩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重症肺炎。

     其中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孩子得了白血病,家长们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有的会延迟要二胎的计划,把主要精力放在患病的孩子上,还有一些会再生一个。

其实跟成人相比,儿童患白血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孩子的生命力比大人强,只要闯过治疗的关,之后会恢复得非常好。但很多时候,家长放弃得过早了。

       还有在精神病病房复习高考的“笼中鸟”,十八岁才发现自己染色体是xy 真正完成自己成人礼的女孩!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一直在说奥特曼!

他说 “你知道吗?迪迦是最没用的奥特曼”

      在后来,做检查的他哭了,后面大家就开玩笑对他说:“今天你是迪迦奥特曼”

      那个陪他聊天的护士下班 之前,也会去和他说再见。

      其实啊,医护工作人员们,会记住每个病患的名字。

       会记得他们每天的病情变化,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重要的注意事项,也都是希望每个病患治疗都可以顺顺利利,都能康复出院。

      不过,医护工作人员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人,也会因为病人的治疗不顺利,也会因为病人的离世,而真的感到很难过啊。

      那些平常人眼中极为重要的生老病死,却也是他们日复一日面对的日常啊!

       在书里,你也会看到,也有不愿捐献完全配型骨髓,而让患骨髓纤维化的姐姐错过移植时机,最终走向死亡的亲兄弟!

写在最后:

分享我很喜欢书里的这些句话:

1.医生们的笔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死爱恨,祈祷纠纷。

2.那些悲情的故事只不过是发生在医院里,而能给人带来继续生存之勇气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医院里。

3.生命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逝。没有如果,也不能重来。

4.除了失去亲人的打击,一场复杂的手术或漫长的治疗造成的债台高筑,同时会摧毁一个家庭。

5.金钱、生命、责任......在这些纠缠之外,医院的日常里,还有许多人的意志和选择。

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解剖开生死、爱恨、祈祷、纠纷,让你看见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我的想法是,既然最多只能活一年,好好活着就可以了。

他却说:“既然只能活一年,就要死而无憾。”

02     《白色记事簿》珍惜

在书中,你会看到医生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也是一个有情绪,会疲惫,会恐惧,偶尔也会束手无策甚至犯错的人。只不过他们每天面对的,不是可以重新修订的文件,不是重金就能收购的项目工程,而是一个个一旦逝去就没法重来的鲜活生命。他们害怕失败,也比多数人更难承受失败的后果。

妇产科梁医生是一位刚刚升任主刀的新手医生,因为一份检查上的疏漏,差点酿成她的职业灾难。

妇产科是个埋藏秘密的地方,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女同胞来跟妇产医生们诉说那些她们父母不知道,丈夫更不知道的秘密。而某些秘密就连患者本人都不知道。

一个18岁的女孩检查时只显示是卵巢肿瘤,梁医生原以为是一场简单的囊肿切除术,但手术切开“卵巢”后,里边出现的却是男性的生殖器官。术前缺失的染色体报告证实患者确实是男性,而术中她那一刀划开的,其实是无性细胞瘤。癌细胞有可能因此扩散,加重患者的病情。

她害怕、逃避,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但这位新手医生最终选择接受、直面这个意外,因为了解女孩病情的只有她,如果连她都逃走,还能有谁帮助女孩和病魔战斗。她接下来要带着“女孩”重新变回一个女孩,从生理到心理,打赢这场仗,完成自己与女孩的成人礼。

如果说梁医生是因为不够了解患者险些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那烧伤科的王医生却是因为对患者太过理解,把好不容易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患者又再次推到了死亡边缘。

王医生在烧伤科见过太多令人绝望的事情。烧伤患者的恢复期长,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重度烧伤患者一天就能花掉千元的治疗费,后续的整形修复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一般家庭很难承受得住。他经常能在走廊里听到“放弃”“拖回家”“钱不够”之类的话,有些患者并不是痊愈才出院的,他们的生死是患者和家属做出的选择。

“医生忙着为病人求生,病人心里却在计算活下去的成本。”的确,进了医院,钱不像钱,像纸。

霍明是王医生收治的一位重度烧伤患者,家里人为了救他四处筹钱,债台高筑。见霍明病情有所好转,家属恳求减少一些辅助药物以减轻经济负担。出于对患者家境的理解,在综合评估了霍明的病情后,王医生停止了霍明的护胃药,却没想到霍明会因此再度命悬一线。

有时,病人和家属眼里的善意之举,在医学上并非是正确的决策。

其实,医生和患者家属一样,都希望把病人治好,自己所付出的心力不会白费。面对事关生死的医疗决策,受过多年规范化培养的医护人员们习惯了优先排除风险,这是对生命的负责。

此时,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仅是对医生最大的鼓励,也是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的一剂良药。

在儿科急诊工作的王余庆医生曾经碰到过一个小男孩,发烧半个多月家长才送来检查。孩子得了白血病,家长不是把口服的化疗药偷偷少给孩子吃一点,就是想少上化疗药,少做腰穿。小男孩原本是低危组,被他爸硬生生地拖进了复发的高危组。

在儿童医院,孩子的生死,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决定的。

他还曾经听到一位新生儿父亲的抱怨:“什么破医院,花钱买东西还有质量保证呢,你们居然说花5000块钱不一定能治好!”他忍不住回怼了对方一句:“人命不是东西!”

医疗服务不是消费,有钱也买不来人命。

《白色记事簿》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丈夫,他拥有上亿家产,妻子却得了血液病,需要合适的骨髓配型。为了妻子,他自愿签下放弃所有财产的合同,以求得妻子亲兄弟的骨髓捐献,可最后还是没能救回妻子的命。

这本白色记事簿,记录的不仅仅是医院中真实的人间百态,还有在真实的背后令人不敢正视的人心。

金钱、生命、责任……在这些纠缠之外,医院的日常里还有许多人的意志和选择。到底怎样才算活着,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生存……这些问题我们平时很少去思考,或许只有在面对生死之事时,我们才能得出一个答案。

《白色记事簿》通过真诚且善意的讲述,提前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老病死的人生必修课。那些医护工作者们用亲身经历,鲜活的细节,颠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生死场中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医生的辛劳,病人的痛苦,患者家属的两难……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面对生死抉择、面对人世无常、面对忽暗忽明的希望与转瞬即逝的生机时,那一刻的真实心理历程。

当我们被这样的真实打动,我们就能更好地去感同身受。人们从中感受到的越多,越能对医生和病患多些理解,少些恶意与恐惧。

在大多数人的感知中,医院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存在,刺鼻的消毒水味伴随着疾病、死亡,甚至还有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人生绝望。而大部分的恐惧,实则来自人们面对未知时的不确定——这个病会不会要命?医生资历是否足够深,经验足够多,能让手术万无一失?治疗费花了一大把可病情不见好转,还要不要坚持治疗?

医患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医生的决策,更是病人需要作出的选择。《白色记事簿》试图以真实,弥合我们对医院的认知偏差。

因为多一份对疾病、对医疗技术的了解,就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多一份对医生的了解,就多一份对一项医疗决策的尊重与信任。打通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毫无顾忌专心医术、敢于救人,让更多濒危生命得到最专业、最妥善、最及时的救治,这不仅是在救百万患者的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救我们自己的命。

生命宝贵,这样的故事值得被看到。

03     《白色记事簿》

起风了唯有珍惜

忘记了当初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可能是为了凑单,也可能是因为书腰上写着"9名专业医护亲笔记述,15位患者的真实人生"勾起了我 OMG买它的欲望。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极了很多年前读过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并不只是因为故事的真实性,还因为这两本书带来的新的看这个社会的角度和态度。医院是一个充满了信念、希望和爱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在这里,亲情、爱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这里,很多人经历了劫后余生。更是因为,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其实都比患者及家属更希望自己能够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白色记事簿》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铁窗病房。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烧伤科的故事。说到烧伤科,就不得不说另一个前两年比较火的纪录片——中国医生。里面让大家印象都跟深刻的青年帅气的徐晔徐医生就是烧伤科的一名医师,记得他就在纪录片中曾说过,烧伤的病人,尤其是重度烧伤的病人,治疗到最后,有的时候医术都还没遇到瓶颈,人性却遇到了。其实,重度烧伤的病人,真的很像是一个无底洞,不只是金钱,还有心灵。可能很多人能够维持生命继续生活,却没有办法得到心理创伤的修复,同时可能还要面对陌生人探究、恐惧甚至嗔怪的眼神与言语。但在"铁窗病房"这个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幸运的,他经历住了人性的考验,没有被家人抛弃。


疾病袭来,就像一阵凛冽的风,面对它的不仅是病患本身,还有身边的家人以及实施诊疗及救助的医生。面对阵风,唯有拼命努力、一致向前,才能逆风飞翔,越过山岗。

04 《白色记事簿》   或许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

    或许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他们可以给病人带来希望“这句话出自TVB的一部电视剧,《妙手仁心》,也可能是这一句话,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不知不觉从实习到毕业到正式工作已经10年了,从大医院的小医师,到小医院的主治医师,经历了一段岁月。虽说我的专业是中医,但在实习以及硕士规范化培训的4年里,我也能轮转了许多科室,外科,儿科,血液科,ICU科,肾内科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当我读到《白色记事簿》这一本书的时候,几次落泪,作为医生的我被深深感动到了。 有时候我会刻意去遗忘一些事情,或许是抢救过的病人,或许是生病的儿童,又或者是被家属放弃的病人…这些我记忆中所经历过的事情,在这本书中又重现了。故事来源于生活,这本书里所展现的故事都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一个医生,我可以和故事里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感同身受,虽说故事中的人物遇到的情况很少出现,但却是真正存在的真实人生。


每一位故事的主角,他们在医疗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比如说给病人做骨髓穿刺,曾经我也给病人做过这样的操作,帮我反复的观看,反复的模拟操作之后,第1次上手,操作成功所能感受到的喜悦之情;又比如在传染科遇到很多肝炎的病人,做好正常的保护工作,并不会被传染疾病;还有在普通内科分管床位,遇到多次住院的老病患,已熟悉病情,能和他们像朋友一样交流交谈…这些种种情况,我相信在每一位医护工作者身上,都曾经经历过。当然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可能是病人家属的不理解所换来的辱骂,也有可能是病人的不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改变是一名医生,以及救死扶伤的责任。 很久之前,听到一位医生的玩笑话,“当你躺在手术床上的时候,最希望你活着出去的是你的手术医生,而不一定是你的子女或者是亲人……“这句话看似冷漠,但实际上也体现了医护工作者对于每一位病患的真心。在这本书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患者的真实故事,有被孩子和丈夫抛弃创业女;也有坚持治疗,献出自己生命的母亲,在这些种种的情况之下,医生并不能左右病患的生死,病患的生死恰恰是掌握在他们的亲人手中。 抛开医生这一职业,我也成为过一位普通的病人。在怀孕生子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只能进行剖腹产手术。我也记得在手术结束后,当我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父母和丈夫脸上焦急申请。术前我还开玩笑和丈夫说,“我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有什么需要签字的,你一定要替我做主“,虽然说这是一句玩笑话,但确确实实的这也是一位病患的心声

05《白色记事簿》 真实最能打动人


真实就最能打动人心~ “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因为命运并不是只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才会有这些心灵鸡汤~ 血缘关系是最亲密也是最羁绊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抉择,也就有了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种种,临床待久了,看的也就


多了~ 有这么几种人:患者一心求死,家属求着活下来;患者想活下来,家属早早放弃;患者和家属都想继续治疗,医学无法解决,治疗毫无进展,等待死亡(渐冻症)~ 放弃:可能因为经济不济,可能因为治疗毫无进展没有生存希望,可能因为拒绝捐赠骨髓的家属导致无法得到治疗,可能因为患者的自尊想要完美离开~ 太多因素不可控,也太多无可奈何……生命,是不可承受之重~ 没有所谓的看多了就麻木的我们,只是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看尽人世间的苍凉事态,却看不尽人最底的内心~我们也是为人子,为人母,我们也生过病,我们也是和你们一样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