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习的学问》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08 09:22:0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学习的学问》读后感

  《学习的学问》一书的风格延续了S老师日常的教导。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听话照做的原则,我对于学习的事有了全局观,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在学习道路上已经掌握的方法以及不足。读完书有了一种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感觉,这种通透感会让自己变得头脑清晰,不再迷茫。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是这样的:首先谈到破局靠学习,持续学习100年,持续爬楼让自己看到不同的风景。通过这些观点阐述了学习是打开视野的重要方式,把格局打开了,也就隐隐可以让读者燃起想要主动接受学习这件事的心火。

  打好思想准备之战后,作者特意提醒了学习前做的准备:如何科学做计划,如何学到真正的知识,持续学习需要做好的思想及行动准备。对于自己来说,这部分内容指出来了我做计划过程追求完美的心态的毛病,也针对性地给了建议,同时给我极大震撼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不存在,硬学就是。这一点符合S老师一贯的毒舌风格,但是细细品味自己回过神来了:任何事的推进除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真的没有办法。任何所谓的速成方法都是假把式,厚积薄发需要压倒性投入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最朴素无华的真把式。

  确立了踏实行动的基调,接下来S老师介绍了踏实行动的方向:建立概念网络,建立框架再到迁移学习。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通过梳理银行业的100个基础概念有了切身体会:真正在专业领域开始打基础深耕的时候,自己发现这才叫入门了,以往只是不用心不用脑地做事,才会得出高中生也能干。实际上,如果只是看到干活操作业务,确实如此,但是梳理基础概念后会发现那只是术的层面,我们要努力的事是在道的层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一个业务不是只明白如何操作,而是明白这其中的风险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流程。于是随着了解的深入,自己对于银行业才有了理性客观的认识。下一步就是通过问题驱动学习,让自己的概念网络由点及面,最终建立框架,在之后就是不同框架下的知识体系从独立的经过迁移学习最终形成融会贯通进而通透的过程。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经过迁移学习打通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么不论时局如何变化,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都是极强的,那么也就越容易穿越低谷期。

  第四部分介绍了开启了正确道路后如何持续进行的问题。持续监控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要不断地利用微观发生法做好记录,之后进行评估,不断地迭代优化。持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调整好心态,保持平常心不刻意求新求变,吃透经典,守好本分踏踏实实做事。收敛锋芒,在上升路上因为刻板印象的存在会遇到很多外界的声音,为了静待花开,低调做人,期待涌现时刻。之后需要刻意进行提升,主动承担学习的苦,精进自己的学习技术。

  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自己学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会学到学会,从一个人学到更多人一起学会。为什么要讲知识的传播,我认为重要的是通过传播,一个人把自己的输入转变为输出,这对应费曼学习法,是一种自我检测,同时也是一种分享盛宴。这部分在志得意满之时提出了边界的问题,同样也是在为学习者敲响了警钟:任何好方法都是有度的,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度,了解方法使用的边界,才能更好地驾驭一种方法。学会了就要主动发声打破小透明,努力担当,让自己更快地进步。

  通读完这本书,会发现很多戳膝盖的句子。这对于修正自己的认知有极大的影响。目前自己明显的改变有:

  1.以前认为学习只是一个阶段的事,人生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是读完后的观点是:学习是一件需要终身坚持的事,只是不同的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以前的学习最终会经过考试得到分数,而走过学生时代,所有的考试都是一次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自己的表现,或者是遇到不同的人自己是不是会恰当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达成协作,而最终的成绩其实也就是自身的状态是不是更好,在做事和人际方面包括赚钱,地位是不是有所提升,这些最终只会集中地反映在自己究竟能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何种位置。

  2.做事的推进不是靠计划而是行动。过往自己最乐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相对不错的计划能力。这个自以为是的计划能力是因为看上去完美,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上述观点。事件的核心从来不是多么完美的计划,而是最终自己是不是知行合一。所以考量自己的计划能力的标准变成了计划和执行的结果有几分相合。

  3.对于一件事的评判,是不是能做到在理性认识下进行。过往对于事情的认知判断更多的是依赖于情感的喜好,这种判断方式如何印证?那么更多的是通过寻求认同来强化自身的认知。但是经过梳理行业概念之后,自己对于事情的评判很重要的改变就是真的了解之后不带有情绪和偏见地认识它,这种认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值得参考的。在做决策的时候,即便遇到不同意见也能够从逻辑的层面去做分析。我认为这种修正是难能可贵的,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再是依靠喜好来做评判,根据逻辑进行的判断也许是成熟和稚嫩的重要区别。

  4.主动承担,持续发声,拒绝小透明。以往自己做事很容易纠结,更容易为难自己。但是这本书之后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多做一些事情,面对观点的冲突时,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在形成决策前努力地发声。以前嘴笨不会表达,那就努力去练习谈判的过程,很多事情之后会发现经过刻意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很大提升,于是更容易在一次次过招中让事情的走向发生变化,着也许就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塑造恰恰也就是一个人开始真正从单项输入走向多角度输出后真实世界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