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平成时代》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7-19 07:43:2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平成时代》读书笔记

距离上次更新已过去3个月,想到4月份还立下过“半月更”的flag,真是惭愧。几个月以来,我工作作息改变,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只能望书兴叹。这是读库L计划里第三季度阅读书目里最薄的一本,但由于我对日本毫无了解,读得不太容易啊(啧啧。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正式退位,持续了30年的平成时代结束了。

这30年,是两代青少年被优质的日本动漫、电影、游戏、书籍等文化产品浇灌的黄金时代。

1991年富士台制作大热的《东京爱情故事》,1992年朝日电视台开始播出动画版的《美少女战士》和《蜡笔小新》,1997年《海贼王》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上映,北野武凭借《花火》获得金狮奖。

《情书》《菊次郎的夏天》都是我喜欢的豆瓣高分电影,前几年大热的《百元之恋》和《小偷家族》主演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安藤樱,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是我读过最喜欢的推理小说,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经典论著《厌女》也在我的书单里。日本的文化产品有深度,且缤纷。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简易盘点:


但这样百花齐放的文化井喷时代,却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政治改革失败、社会动荡不安的三十年。

8年前,我跟着旅游团在东京旅行的时候,导游给我们指路边的流浪汉,称他们为“破产一族”。他们衣着整洁,看起来文质彬彬,如果不是躺在地铺上,他们和东京街头行色匆匆的普通上班族没有什么区别。

从进入平成开始,日本接连遭遇银行破产、支柱产业衰落、政局动荡、就业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少子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事件频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溃败,曾经享誉世界的“日本第一”风光不再。

社会学家吉见俊哉为这个失败的时代构建了一座纸上“失败博物馆”,将日本平成年间堪称典型的历史大事件一一陈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章节,供读者全面俯瞰一个充满失败、困顿和茫然的时代。

经济:“日本丸”舰队的沉沦

日本是企业国家,如果把它比作一艘巨轮,那各大企业就是这艘巨轮的护航舰队,“日本丸”的倾覆首先从金融企业的破产开始。

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放弃金本位,用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日本称为“尼克松冲击”,这是全球体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基础上,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日元迅速升值,导致日本的出口产业紧缩。为了增加流通中的日元数量,日本没有拉动内需,而是连续两年持续降低贴现率,将释放出的巨额流动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和股市,日本出现全国性房价上涨,部分地区增长率高达164%,经济进入“泡沫化”时代。

1989年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开始上调央行贴现率,但为时已晚,根本无法挽救“泡沫化”的颓势。

当时,证券公司为了吸引大客户,事先向客户保证对交易中的损失予以补偿的“损失补填”,为了打击这种行为,大藏省发布“角谷通知”,这个急刹车使得违法交易的证券公司受到沉重打击。

1997年,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宣布自主废业,大型金融机构相继破产。

进入二十一世纪,破产范围逐渐从金融业扩展至“日本第一”的制造业,首当其中的是电子产业。199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中前三名是日本电气、东芝和日立,到2012年只有东芝还在前五,不久也跌出前十。

产品方面,日本大型电子企业没有意识到彩电时代结束,大部分企业仍在不断扩大彩电生产基地。

经营方面,没有顺应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水平分工”潮流,而坚持“垂直分工”。

销售方面,各大厂仍然坚持在发达国家销售,没有注意到在新兴市场国家这片蓝海。

技术上的高度自信和市场上的极度迟钝使得各大电子企业逐渐衰落。

政治:“改革”名义下的民粹主义

平成初年,受里库路特腐败案的影响,竹下登下台,各党派内部暗流涌动,日本首相频繁更迭,加上大量企业环境恶化,失业率上升,日本社会陷入迷茫,八十年代“日本第一”的神化不复存在,执政党和在野党的领袖们开始意识到政治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此时的日本众议院采取的是中选区制,名义上是各党派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自1955年后,在自民党作为执政党,社会党作为最大的在野党的“五五年制度”的格局下,在野党根本不会有竞争力,竞争只在自民党内部派阀之间的进行,首相也并非从政党之间选出,而是在“党中有党”的派阀力学之下产生。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改革派提出了小选区制。各政党保守派和改革派经历了一系列分解组合,最终,自民党内竹下派分裂,小泽一郎组建日本新党,社会党在工会的变节中逐步失去地位。

1994年小选区制通过。小泉纯一郎通过街头竞选吸引了媒体关注,他将政治对手二元化,把自己塑造成勇士,再通过煽动性的口号“砸烂自民党”,有效激发了民众情绪,将民粹政治发挥到极致。

平成30年来,日本首相更换了十多名,除了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没有人待到任届期满。

小泉纯一郎的经济财政咨询会和安倍晋三的内阁人事局有效将“首相裁断”的权力发挥到最大,确立了首相官邸主导的政治模式。公共决策的主体,从行政机构垂直管理的模式下剥离出来,最终置于首相官邸、市民阶层或某些实权政治家的领导之下。

这似乎是挽救动荡政局的好办法,但作者指出,随着一系列政府文件被篡改的丑闻相机曝光,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极大贬损,最终会信誉扫地。

这本书成书于2019年,2022年安倍晋三遇刺,似乎侧面印证了作者的隐忧。

社会:冲击中的转型

吉见俊哉所说的“冲击”主要是四大事件:1989年日本经济达到顶峰遭遇泡沫破裂;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局势动荡;2011年3.11地震引发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种种冲击使得全国人民在极短的时间内陷入集体休克状态,而日本私人财团和政治权力利用这种状态,迅速摧毁原有公共秩序,在真空中引入市场原教旨主义,实行激进的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他们称之为“复兴”计划。这就是所谓的“灾难资本主义”。

灾难资本主义介入后,社会出现以下情形:国有资产大量流入私人企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好战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大型企业的破产,导致日本“一亿中流”的情形不复存在,企业唯应届毕业生不录取的传统制度,也将很多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再加上各种灾难性的突发事件,使得年轻人对“美好的未来”丧失期待,结婚意愿降低,少子化社会出现,总和生育率已跌到1.57。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的传统人口再生产模式模式向“低低低”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

2014年天海佑希主演的《不结婚》曾大火,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感情状态。

这种持续的超少子老龄化​和各地区人口外流的情况下,东京的许多自治区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下。这种地方的过疏化和东京的过密化本质上是两者衰退的不同步。日本整体生产力下降,全国人口普遍减少,而东京继续吸纳地方人口,等地方人口不足以支撑东京发展的时候,东京的繁华也将不复往日。


文化:在虚构的身份中寻找自我

1954年,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受到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的水下氢弹试爆所产生之辐射影响,渔船上23名船员和船上的渔获全受到核污染,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受到启发,设计了哥斯拉的形象。

这是日本“末日文化”的开端。在巨大的冲击下,末日文化迎合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恐惧,宫崎骏的《风之谷》,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浦泽直树的《二十世纪少年》、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以及新海诚的《你的名字》都是末日谱系的延续。

有研究讲,末世文化本质是受西方亚伯拉罕文化​的影响,实际上,除了影视方面,其他领域也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

平成时期的歌手和演员很多都有欧美血统,像饰演《nana》的日本歌手中岛美嘉。甚至早期的流行音乐也是在美军基地的舞台上诞生的。

战后日本是踩着美国的脚印一步步走到平成时期,认同美国文化和美国方式,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化社会日渐成熟,媒体日益发展,日本在看待日本与美国、自我与他者、本国与全球之间逐渐出现了错位。

一方面他们强调“日本本土”特色,将东亚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包装再输出,另一方面,他们又摈弃纯日式的表达,对美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在各方面依然有迎合欧美国家的倾向。民族主义和全球化形成了奇妙的反差。这使得“日本特色”的表达也带有一种外部审视,不自觉得将“自我”变成了“他者”,而这种对“他者”的认同其实是对虚构的自我的迷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平成作为一个时代已然远去,以年号计,《平成时代》中文版上市的2023年,在日本已经是令和五年。然而,“平成时代”的余波还在影响着这个国度,正如吉见俊哉所说,消失的三十年可能会成为消失的半个世纪。

了解历史的尺度短则四分之一世纪,长则六个世纪,从这个层面来说,《平成时期》确实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切片,吉见俊哉在书中提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外资企业的引入和及时搭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列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日本在平成时期的困境,可能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也会在中国逐渐显现,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供发展中国家参考。对我来说,作为一个业余读者,能通过一本书深入了解日本的一个时代,已经很幸运,这可能就是阅读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