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云禅画》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22 07:56:4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云.禅.画》读后感
 

“我就是那春风”,这是何等的气度,是万物参禅而知皆空的意境,是了然世事皆虚无之后,不欲再争、再抢的宠辱不惊与淡定从容。我便是我,也是万物,万物也即是我,一切皆在心中,在一念之间而己。
书上说:“禅”意为:思维修、静虑,主张消功利之念,建至静之心,破除心中杂念与外在束缚,复本归根于自然之性,是一种追求实现精神自由的修养方法。也即审美文化与生命哲学,其所含的人生智慧能让人的心灵处于自然、自在、自由、自主的境界。”
大学曾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以达至无上清凉的境界。”
而禅定是指:“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为“禅”,“定”,则指内心不动,或内不动心。”而我们修禅的意义实则“修身养性“,以达至精神上清凉寂静、恼烦不见的涅槃之境,意即为:“明心见性,直指人心。”从人心深处到大千世界,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
每个人都是在觉悟中成就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达至峰顶的。而这种觉悟,有人穷尽一生,终生碌碌也未曾企及峰谷,有人则会在某一个至光时刻,豁然开朗,找回清纯、天然与本真,能以至清至纯的眼光回看世界万物,最难得仍是平常心。
以平常之心,达至人生旷达之境,以乐观之态,实现忘乎物我、泯灭主客,崇尚自然、顺势而为之从容与豁达,不逆大自然的规律、崇尚真、善才是最美。
“春天可以不是季节,而是内心。”光风霁月亦是初心。心有便有、心无便无,无非唯心,心中的意愿决定方向。而你自己便是方向,便是初心。便是有无、亦是万物。
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孰不知:“知人难、而知己则更难。”我们往往或多或少对周遭的人、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凭心相与、合则交,不合则远离,但往往对自己才是“灯下黑”,无法正确、真实、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选择对的方向,找到本心,实现真实的自我价值。
“儒、释、道”尽皆为禅。“佛向性中求,莫向身外求。”理佛并非找佛祖庇佑,而是找到本心,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若能将一切贪念执著的心都放下、随缘穿衣、任运吃饭、心里空净坦荡、明白宇宙、生命的本源。则能超脱一切束缚,必能自在消遥,无往不利。则风花雪月亦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心的外显。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幸事: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是啊,或者最幸运仍是:“乐于已得,安于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真正让心从简而豁达,则心底无事,天地宽。“则天高地阔,处处楼台都有明月朗照。”
佛家总在说:“一切皆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显现什么样的世界。”所以,我们的心里其实住着我们创造的世界。而佛教也认为生命是无止无休的轮回,生生不息,永无止境。所以因果总是相依相生的,我更愿意相信因果有报。所有的因果皆会在时间的维度里,无以藏躲。
佛教认为:“心安性定者是不为物役者,才是自由自在的人。而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大自在。尽可能地与现实打成一片,就能放下一切而得到自在清净。”禅宗认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道家则崇尚中庸之道:“就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至诚。天人合一是天性与人性合一,只有使人性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之理。”
道家认为:“潇洒是自然本真的境界,是对待生命诚挚的自然态度。是不雕琢、不掩饰真实的自我,它是体现出心无挂碍的境界,是君子处事拿得起放得下的状态。”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提倡自然美、本色美、主张无为,反对人为的雕琢造作。”而所谓的无为,其在道德经上如是说:“无为指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我们立世应持的主张与态度。唯淡泊,才能避开世态炎凉。
“祥和、旷远、纯净无染、淡然豁达、坦然自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拈花一笑,是对禅理的彻悟,是彼此默契、心领神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的圆融意界。”
而所谓的修禅悟道就是:“用一颗智慧的心,回到生命本身,体会生活的美好。”
故而应:“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