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腾讯传》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10-10 09:53:0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腾讯传》读后感

由于我打算将剩余长电仓位换入腾讯(假设腾讯进一步下跌的话),进一步提升腾讯仓位,所以,买来了与腾讯有关的三本书,《腾讯传》《X光下看腾讯》《认知盈余》三本书,希望了解一下腾讯的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做进一步的判断与准备。但看完第一本之后,我突然有一种退缩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

这种退缩的念头,来自与“如果马化腾离开了,腾讯会怎么样?”这样的疑虑。毕竟,腾讯一路走来,立下汗马功劳的创始元老,在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中,不断的离开,会不会有一天,马化腾也离开了?但转念一想,其实腾讯跟平安一样,老马叔和小马哥离开的概率基本为零。重量级合伙人和高管层可以离开,但创始人应该不会。企业就像他们的孩子,有哪个创始人,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呢?除非到了年纪,找到了合适的继任者,但那将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排除掉马化腾离开腾讯的念头后,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下面几个:1、互联网的商业世界里,没有所谓确定性。2、在没有确定性的前提下,腾讯不适合唐朝法估值。3、无法从财务报表里看到腾讯的未来。4、腾讯的敌人从来不在现有的名单内,甚至可能不是阿里、字节跳动,而是未知的创新。5、我一直认为马化腾是刘邦式的领导人,读过此书后,更坚定了这一看法。

一、确定性。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当前腾讯已经具备了极大的确定性,但我对此还是持有不同看法。当前,游戏、广告、金融和云三项业务已经构成了腾讯三大基本盘,视频号增长迅猛,微信在及时通讯领域的霸主地位无人撼动,并通过投资和流量链接一切,无论怎么看,都极具确定性。但互联网商业的本质,就是颠覆式创新。而且互联网生态变化很快,需要高管团队甚至每个员工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会不会有颠覆式创新?谁都说不准,看看字节跳动对腾讯和阿里的搅局,就会知道,将来这种颠覆式创新,也不会少。智能手机时代,微信是一张站台票,但未来,通讯硬件领域会不会有颠覆智能手机的产品?比如脑机接口,芯片植入?在那种时代,腾讯会不会有新的挑战者?当然这些现在看上去有些杞人忧天,就好像担心长江水断流了一样。但如果做长期,想赚高赔率的钱,这些还是要想一下的,虽然也想不明白。但我可以确认的是:在10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无法对互联网企业谈确定性。腾讯本身就是一路战胜不确定性走来的,投资者却要从确定性上对其进行估值,这样的思路对腾讯或者互联网的竞争环境,都不够尊重。

二、估值方法。现在市场上流行唐朝估值法,这种方法无可厚非,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基础(其实就是现金流折现法的变种),而且无懈可击。如果确实符合“利润为真、可持续、无需资本开支”这三大前提的企业,使用唐朝方法估值也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对于腾讯这样的企业,用这样的方法估值,我还是认为有些欠妥。腾讯不同于茅台,游戏、广告、金融和云、视频号等等业务,总是会面临持续不断的创新挑战。对腾讯的投资资产而言,散户又不可能真正将之私有化并卖出兑现,所以投资资产的处置及估值,也仅仅是一个思考方向而已。历史估值法和PEG法似乎也不太适合腾讯,因为其过往就是一路战胜不确定性走来的,历史估值无法成为有效参照物,未来的增速也没有人能够说得准,当然1-2年内的业绩,大投行(比如大小摩根)是可以算个差不多的。但是想要投资腾讯,又离不开估值,不然就是瞎买了。那我的想法是,当前无论从无风险收益率、历史估值、未来增速上看,都是低估值区域,在这种区域,分批加买,总是不会错的。从过往2年的走势上看,最低价格在200港币(前复权),那么,我用1000股长电换100股腾讯,即便不是买在最低位置,也不需要担心深度套牢风险。这个计划当然也有可能买不到,那就继续持有当前仓位的长电和腾讯。

三、报表。腾讯的报表经过网上多人的拆解分析,我认为任何散户都不需要再拾人牙慧,从头再详细拆解一遍了。但是投资者无法从报表上,看到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也许可以算清楚3年左右的账,但再长就没办法了。至于投资资产的分析,前文已经说过了,只能等待腾讯管理层的处置,方向无非两个:要么分红,让股东自己决定,要么卖出,资金用来回购股票。两种方法基本一样,差别不大。如果卖掉美团继续买腾讯,那跟腾讯卖掉美团并回购股票,效果都是一样的,结果都是对腾讯的持股比例增加了。财务报表仅能作为一个估值的参考,从财务角度出发,当前2.65万亿人民币市值,剔除投资资产8000亿,相当于1.85万亿买入一个年赚1400亿至1600亿的企业,看上去市盈率并不高,而且还有增长甚至意外之喜,但如果它总市值就是要跌到1.8万亿以下,你也没招啊?市场先生的疯狂程度,谁又能预料呢?除了拉开加仓区间,别无它法,要么就是死扛,扛过底部。我还是喜欢拉开加仓区间,分批买,抗过底部也不是不行,就是有点难受。

四、对手。腾讯一路走来,战胜了无数的各种各样的对手,很多甚至是马化腾的早期朋友,比如网易的丁磊。每一次战役,腾讯的对手都不知道从哪个地方跨界而来。他的对手似乎永远隐于暗处,伺机从不被注意的边缘,杀回战场中央,搅得天翻地覆。可是每一次,腾讯都鬼使神差的取得了最终胜利。腾讯的应对也是很奇葩,基本没什么正经规划,就是靠一丝丝运气或者韧劲或者决断,或者边缘团队的某些努力,领先那么半个身位,就取得了摧枯拉朽的胜利。读完腾讯传,我都开始偏向相信命运了。当然,我认为腾讯对产品极简主义的坚持,以及用户至上的理念,是其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我眼里,MSN、360、抖音、头条等等,他们的产品都不如腾讯。当年3Q大战的时候,我已经有条件上网了,看到腾讯管理层的信,我压根没理会,因为我永远不会装360的任何产品,在我眼里360的产品就是流氓软件,装个360卫士,捆绑安装一大堆其他东西,电脑还卡的要死,所以,我每次重装系统后,第一件事就是卸载360的所有产品。同样,现在的抖音和头条也是如此。我仍然认为他们干不过腾讯,就是一个重量级的搅局者而已。我从不看短视频,连腾讯的也不看,而且我认为,头条的写手大V,不如公众号质量高。当然公众号也有很多垃圾写手,头条写手写的东西,是经过筛选的,不像公众号这样,兼容并包,无论质量如何都能发出来。腾讯未来的对手,不在其现有名单或视线内,永远来自未知的创新。

五、领导人。这是腾讯之所以成为腾讯的最根本原因。小马哥在我眼里,就是刘邦式的领导人。论投资及国际化视野,他不如刘炽平,论核心产品微信的开发,他不如张小龙,论营销,他不如曾李青、陈一丹,但他就是能容人,能吸引人。当刘炽平和网大为从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方离职,并降薪加入腾讯的时候,我很难理解。但当熊明华和郑志昊离开微软加入腾讯的时候,我慢慢理解了。有这样愿意做事业,能容人的老板,工程师文化和极简美学产品主义,人才才能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价值。刘炽平和张小龙,或者任宇昕、陈一丹、熊明华,他们如果不加入腾讯,只能在其他公司里埋没。当然以他们的才能,在别的公司也能取得一些高职位,但显然不如在腾讯取得的成就大。

这就是我的《腾讯传》读后感,很粗浅,没有什么干货内涵。1000股长电换100股腾讯的计划暂时不变。静待市场给出机会。当前的机会,总比MIH当年投资腾讯的机会要好的多。那时候才是真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