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2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10-14 07:07:5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遗忘是第二次屠杀,逃避战争历史无疑也是对遇难同胞又一次的残害。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我站在纪念石碑前,注视着正高高飘扬着的国旗,任发丝与泪水和在一起,久久不愿挪步,我眯起眼睛,努力辨认石碑上沉重的文字,短短五列文字掀开了我们民族被迫害的十四年,翻出了白骨露于野的那一页凄惨历史景象。

回程路上,我再次鼓起勇气打开了书架上加入已久的《南京大屠杀》。愤怒!无奈!憋屈!种种情绪充斥着整个阅读过程,万恶的日军对于我国同胞的所作所为让人光是通过文字都能感受到深深的窒息!到底是怎样一个民族才能残忍!变态!无耻到如此程度?!读到一半,除满腔愤怒以外,内心升起些许的好奇,这个民族究竟是天性嗜血还是后天对于中国有着怎样的仇恨,才能使他们肆意践踏自己的文化母国?才能使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无数邻邦的无辜百姓?
带着这一疑问,我总结了《南京大屠杀》几处要点,并查阅观看了许多相关历史资料、影视,写出几点自己对日本为何侵华以及为何能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杀害我国同胞的浅薄观点。

《南京大屠杀》一书中,从客观角度分析日军侵略动机这一点是最为值得阅读的部分之一,也是我们无数中国人应该了解的内容之一,在痛恨倭寇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侵略暴行背后的历史缘由,以清楚国家、个体间的生存规则。

一、日本嗜血、极端民族品格的形成

日本自古崇尚极端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忠与勇”。

武士对于领主的命令要做到绝对服从,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必要时可以牺牲自我。第二个特点是极为看重名誉。在声名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为保护名誉而果断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武士道过度重视名誉的特点又生成了一种“耻文化”,即十分在意个人名誉,靠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极为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判。从耻文化另一面来看,其中还包含着做了错事只要他人不知道,那错就不是错,只要大家都做错了,错便不是错的是非观点。这也就符合其于二战期间一边大肆虐杀我国同胞,一边又粉饰出中国平民对日军的到来夹道欢迎的场景,用以在国际上控制舆论的做法(还有近期核污水排放事件)。耻文化充分展现出,日本这个民族没有真正的是非观念。

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士,除对战斗力方面有严格要求之外,还要求在修身养性上下足功夫,即“为不使情绪影响自己的行动,武士们必须长期保持沉默的性格”。在长期严格训练与极端的情绪压抑下,武士们的心理变得扭曲、残暴易怒。​

再随着时代变迁武士道精神又融入日本文化之中,影响了日本所有年轻男子。他们多数崇尚杀戮,以为天皇尽忠为骄傲。这样的集体极端主义行为是形成日本民族特殊品行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孤立的选择,其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本国发展落后,被西方国家降维打击过后深感蒙羞,傲慢的日本民族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怨恨。最终选择“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应对策略,推崇武士道精神,用这种精神鼓舞士气,巩固军队,至此,举国上下在内心埋下复仇的种子。

二、日本与我国的历史渊源与侵略动机
自汉朝以来,日本与我国长期保持着朝贡关系, 经济、文化上都极度依赖我国。然而在唐朝灭亡陷入混乱时期后,对日本的威慑减弱,日本开始在中华文化的根源上发展自己的文化,朝贡关系就此中断。之后,元朝两次试图征服日军,但都因台风而溃败,此后,日本闭关锁国,期间发展军事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认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神风(台风)对元朝军队的干扰,让日本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国),进而对周边国家有了侵略的野心。

到了近代,日本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决心向西方复仇,抱着征服西方列强的心铆劲在各个方面疯狂、迅速地发展,全国上下一片繁荣。这时,日本也发现,自己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巨大,想要向西方宣战简直是痴人说梦。

19世纪末,日本与我国在朝鲜问题上发生冲突,在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但赔偿与割让在俄、德、英三国的干涉下日本不得不做出让步,这让日本更加怀恨在心,增强军力,期望在将来能中国与干涉的三国进行复仇。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夺取了辽东半岛,并取得东三省的商业优势。

但不久,日本在持续上升阶段就遭遇了世界经济危机、关东地震,社会环境逐步恶化。此时日本地少人多,无法自给自足,再加上全球大萧条导致的奢侈品消费锐减,使日本纺织品出口市场萎缩而无法负担粮食进口费用,国家难以养活全部人口。

经过一系列内部派系变动,日本做出决定——向外扩张获取资源!此时,地大物博、时局动荡的中国则成了日本第一选择。在中国刚刚结束了清朝政府腐朽的统治,蒋介石领导的革命发展势头良好之时,日本趁机迅速采取行动,迈出称霸亚洲的第一步——侵略中国。

三、日本士兵=杀人机器

日本士兵为何能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杀害我国平民,甚至在被害妇女身上做出惨不忍睹的辱尸行为?除上述第一点所述的武士道精神对其思想的影响之外,还有以下三点原因:

1. 日本将战争的意识渗透在教育之中。在侵华战争之前,日本便从思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思想上,学生被灌输:日本的天定命运就是征服亚洲,并作为最优秀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而协助这一神圣使命的就是每个学生的责任的意识。老师也会向学生灌输对中国的仇恨与蔑视,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自心底认为侵略的行为并不是错误的,而对中国人的态度也更为轻蔑与仇视,认为杀死一个中国人如何杀掉一头猪,甚至在一个日本士兵的日记中写道:一头猪的价值都要比一个中国人的性命更又价值,因为猪肉还可以吃。在训练上,小一点的孩子开始用假枪进行模拟操作,大一点的孩子则直接使用真枪进行练习。

2. 教师与教官对学生、士兵的长期打压。在学校,老师会为了秩序与纪律的维持,而虐待殴打学生。在部队,军官或老兵也会本着为你好的理由对士兵进行欺辱、殴打,其本质是为了磨灭士兵的个性,让他们甘愿服从集体。在这种极端压抑环境中成长、训练出来的士兵,到了中国战场上发现自己可以掌握中国人的生死,长久积聚起的愤怒找到了发泄口,心理便扭曲变态起来,开始带有报复性地去虐杀百姓与俘虏。这便是人性中当底层人掌握了比自己更低一层人、物的生杀大权后,往往更具虐待倾向。

四、了解过以上历史过后,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1.世界、社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认识到这一点并非一定要养成多么强烈的竞争意识,而是要确保自己有守住已有资源的能力,即从专业与其他方面提高自身能力,保持学习、不断精进,拥有与资源相匹配的实力。因为你能确保自己不抢夺别人资源,但你保证不了别人会不会选择争夺你的资源。

2.人性是十分极易被煽动的,对于任何东西我们都要有质疑的勇气。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日本普通民众并不是天性残暴,而是后天在政府灌输的军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下变得嗜血。引申到个体,你怎么能确保你接收到的信息不是经过“加工”的呢?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互联网上出现许多“润出国“的内容,许多人立马跟风,各种批判自己的国家,表达自己想要润出国的想法,现在回想,这样的内容的出现真的是没有计划的吗?这个计划的目的又是什么?再或者,秋天第一杯奶茶、十根烤肠、女生就是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面对这些消费主义信息一定要结合本身情况去分析,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这些东西?在教育方面,教材的层层审核也并非无懈可击。正如毒教材事件的发生。所以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去教育孩子,一定要保留质疑的勇气,要有选择地接受信息,不随大众,不断学习养成自己的世界观,构架自己看待事情的逻辑体系。

3.永远不要祈祷加害者的怜悯。南京大屠杀中,无数百姓、士兵相信日军优待俘虏的谎言,投枪缴械任由日军捆绑,最后看着机枪扫射在身上,得知被骗,叫天天不应!要从源头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掌握好自己的生命,不放在加害者可能会存在的良知上。同样的,不要指望日本这个加害者可能会突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样的一个民族要做的是强过它,然后死死摁住它,不要给予它任何反抗的机会,避免再次陷入被欺辱的局面。

最后,想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一段结束句结尾:“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敢正视它?甚至歪曲它?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告诉我们什么?是告诉我们,“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邦”?还是告诉我们,“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叩国门”?是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是告诉我们“振兴中华,人人有责”?

     (精力有限,除客观分析与理性思考外许多感悟还未写入,比如:作为中国人看到倭寇种种惨无人道的虐杀行为,我即想看清黑白照片中悚人的画面,但又觉得看清后也是对照片中女性的又一次凌辱的心理、二战结束后,日本出现的能够正视历史真相的人是怎样被对待的以及我在梦境中穿越到屠杀现场努力求生的画面。希望之后有不犯懒的时候,能将这些想法都提笔记下,多年后回顾时,能再次感受这一刻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