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风干的冰糖葫芦》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2 12:27:4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风干的冰糖葫芦》读后感

1

近来独坐,思绪如乱麻。捧着这本《风干的冰糖葫芦》,书中主人公所历种种,在我眼中,竟不似苦,亦不似难,倒像一串风干的记忆,在时光里泛着酸涩的甜。

书中春华身怀八月身孕,偏要挤入革命呐喊的洪流之中。她被拘受惊,血崩产女,就此香消玉殒。这一幕,让我想起萧红笔下《生死场》中金枝的生产困境——在时代的巨轮下,女性的身体成为最微不足道的注脚。民族危亡、社会黑暗,革命者的选择身不由己。但我觉得,即便身处那样的时代,也应在为革命奋斗时,尽可能平衡好家庭与理想的关系。革命固然伟大,但孩子的命运同样不容忽视。革命首先是“活着”的艺术。

小玉年纪尚幼,为掩护党小组撤离,竟以玩具被压坏为由,死死缠住司机。这一计虽成,可如此心性,锋芒毕露,日后恐难太平。我料想,这样心性的孩子日后生活一定不会平静,不定会遭人虐打。锋芒太盛,优缺点俱现,苦难自会如影随形,皆因这“倔”与“强”而生。

为何我对小玉有这般看法?只因在她身上,我瞧见了自己往昔的影子。

昔日寄人篱下,亲戚将我衣物扔出,我在雪地中踉跄;玩耍时,被打得头顶肿起水包,严重到指尖轻触头皮,积下的水液便在皮下可以乱晃的地步。那时的我,满心困惑,不知为何遭此待遇。

如今29 岁的我回望,真想告诉那时的自己:出门在外,一定要看清周遭环境,认清身边之人,要懂得趋利避害。书中小玉的父母,为了大业,将孩子送至表哥家抚养,却未在送养前,郑重告知倔强心性的女儿小玉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即将面对的风雨。

杨阿正夫妇的摇摆,暴露出革命伦理在民间社会的传播困境。这对底层小市民在生存逻辑与道德良知间对小玉姐弟俩实施的虐待与挣扎,就如黄宗智揭示的"第三领域"悖论:革命理想在落地时必然遭遇民间伦理。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革命的代价”?革命不是悬置日常生活的非常态,苦难不等于崇高,而是扎根生活日常,扎根于市井气息。孩子的脖颈是稚嫩的。作为父母,怎么能因为宏大革命就忽视孩子们可能遭遇的悲惨命运?

2

自2022 年起,我便在伤痛中送别亲人。2023 年 11 月,短短一月,两位老人相继离去。那时我身为护工,日夜侍奉左右。亲手将亲人送入焚化炉,看着他们化作灰烬,这般滋味,令我心沉如铅,也让我痴迷于《生死学说》。

因这痴迷,我许久再未读过小说。直到遇见汪老师的文字。

初次听闻《风干的冰糖葫芦》,是在22 年 6 月的师徒会上。师父笑问我:“婷婷,你是不是写完文字,随便给我安个标题就交上来?我给你汪老师的小说取名叫《风干的冰糖葫芦》,如何?”我应了句好听,那时只觉这标题酸涩中带着甘甜,以为是本柔情之书,那时我与汪老师也并不相熟。

后来读了汪老师的《一杯浊酒敬流年》,内心大受震撼,字里行间似有鲁智深那般豪迈深情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便是我对汪老师的第一印象。

再后来渐渐熟络,我才知晓他承受了多少艰辛。那时我在西京医院全科做24 小时陪护,他则在别处医院陪父亲化疗。他问我:“婷婷,你说这样照顾老人好吗?”那一刻,我忽地懂了老师那篇《浊酒敬流年》背后的酸楚。最后只回了句:“不会有人因孝顺老人而越变越差、越来越穷,只会越来越好。”

不知我这句话对老师有无作用,只记得那时我也疲惫至极,我也在医院角落咬牙坚持。

3

今年转岗,依旧在西京医院,虽不再照护老人,却仍与医生、护士、护工同事们打交道。有人向我抱怨,说老太太极难伺候。我便说起自己的过往:“都一样的,生活对谁都不苛刻。行李被扔,我捡回来接着干活;老人无聊,噙一口小米朝我啐到脸上,我先替老人擦拭干净她的手,洗完她的脸,最后才去清理自己脸上的污秽。老人开心,我挣到钱,一日便这般过去了。”

我没有太多不开心,也没多少情绪,只清楚自己该做什么。领导诧异我捧着行李还上去干什么?怎么会打不走?怎么会那么平静的将脸擦拭干净又继续工作?

其实只有我知道,我擦拭的只是生活的真相。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但记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在灰烬里种出向日葵。文学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它让我们在历史的褶皱里看见彼此的悲欢,也像汪老师送给我的寄语,他让我继续奔赴向上的远方。

我的很多人生经历都教会我,真正的苦难从不在文学的戏剧冲突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这般生活,于2025 年的我而言,已恍如隔世。但不得不说,正因此前的种种经历积累,我才能在 2024 年失业时平稳度过,也才有了 2025 年投资自己的学费与从头再来的时机。

所以,当我读到书中春华不顾身孕去呐喊时,心中无半分感动,只有愤怒。我痛心于这样一位莽莽撞撞的母亲为女儿招来人生苦难,叹息春华不知好好活着才有机会为革命大业贡献该贡献的力量。当知晓老师为出版此书负债,亦是心痛。老师这份对文字的虔诚,也让我在现实的功利中,看到了理想主义者在生活的褶皱里种植星辰的灼灼星火。

书中的人物在历史的褶皱里悲欢离合,而我们在现实的荆棘中踽踽独行,却因这薄薄的书页,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人生29 载,我经历过落魄、失业、凄惨与泪水,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愈发觉得,生活的平淡与真实,便是最大的幸福。愿往后岁月,老师的笔尖能继续流淌生命的温度,为我们带来更多触动心灵的佳作,而我们也能在他的文字中,不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