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沧浪之水》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4 09:12:48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沧浪之水》读后感


      最近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本来想天天中午吃了饭去西西弗书店看书,事实上也看了几本,可是在外看书就一点,要解决肚子饿和口渴问题,太费钱。于是乎这周几乎天天窝在家里看书,已经把《沧浪之水》看了一大半了。

      越看越看见自己老爸,越看越看见自己走错的路。

      池大为,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小镇做题家。

      他有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命运被颠覆的父亲,只因为父亲帮被批斗的对象说了一句实话,自己反而被出卖成为被颠覆的对象。父亲有一小册子,里面的插画都是屈原、李白、嵇康、陶渊明......这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历史人物。显然,父亲一生以他们为标杆,追求的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人格,而因为如此父亲做出的选择,也决定了他们p两代人必经的坎坷。

    池大为能够在那个年代考上研究生这是实力,可是农村的出生和父亲的影响又使得他走出校园之后与这个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而这种格格不入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他看不惯官家大小姐的女朋友的行事做派,不愿意纡尊降贵地哄着让着自然也得不到女方家庭的资源,看似他人格高尚,对于世俗的名利不屑一顾,是要自己靠自己去挣得尊严和地位。他和第二任看清现实的女友也不合拍,觉得对方过于世故圆滑,自己偏偏选择了第三任女朋友董柳,觉得她样貌一般,穿着最朴素,宜室宜家,事实上这位董柳在生孩子前确实逆来顺受,住在小破屋筒子楼里面,用着黑黢黢的走廊厨房,用着尿液遍地的公共厕所,都没有说一句不满,精打细算过日子,可是自打生孩子以后女人心中的第一位变为孩子,“孩子值得最好的”与“丈夫无法给孩子最好的”起了激烈冲突,活生生把一个贤妇逼成了一个怨妇,这也终于逼得池大为开始了逆袭。

       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把人心的最幽微之处的敏感、不安、嫉妒、抓狂、神经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池大为的身上, 我看到了我爸的影子,刻苦读书自考大学本科生,在造纸厂里面当众嘲笑领导的讲话水平差劲,让领导下不来台,最后被排挤离开。他与我大伯本来是家里唯一两个大学生,可是命运却截然不同,大伯借着婚姻,娶了大他好几岁的大妈,攀上了卫生局局长家的高枝,虽然官运也有崎岖之处,但是却风光一生,我想这应该是池大为选择和小曼结婚后会有的命运。

         池大为好歹还是领导开会的时候冠冕堂皇的叫人提意见他才提的,我爸是自己在会上嘲笑领导;池大为是看不起做生意的董柳妹夫,觉得他是在投机取巧,在心里把连襟看成是猪人,而我爸则是从小给我灌输我姨叔做生意是靠的旁门左道,但事实确实人家生意做得好,一家人生活富足。

         池大为前半生的究竟数错在哪里

         池大为父亲帮助朋友说实话错在哪里

         在小说的一半,儿子池一波被烫的时候,池大为与上一代“池大为”晏老师的交谈中,给出来了答案,屈原、李白、陶渊明这样的人物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效仿的,我们可以瞻仰其精神,却难以复制人家的人生。中国历史,浩瀚几千年,大浪淘沙,滚滚而去能够留下的人物,万里挑一,难道历史长河就没有出现过性格品行与他们相似的人物,为什么他们能够被记载下来,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坚持他们所坚持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家是世袭大家族,李白家的富甲一方的商贾,陶渊明在那个时代至少能够种田种地养活自己,自给自足,而池大为能吗?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能吗?池大为父亲能勉强养活自己是的,可是他哪里有陶渊明的怡然自得,又怎能说自己效仿成功,而这些人物最后的结局,无一不凄凉,屈原死谏投江,李白多年怀才不遇在年老之时求仙问道,陶渊明又如何?

         然后回忆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似乎与这个世界是矛盾的。可这样的教育不该有吗,该有,那么天塌下来,一个高个儿都没有了,但是世界确实也不需要那么多高个儿,尤其是那种自己都自身难保的高个儿。

       如果按照书中的原则

       领导的想法最重要

       喜怒不形于色

       顺着人性做事

       看轻自己,弯下腰来

       把所有好处往自己家里搬

       这其中,我好几条都做得不好,比如喜怒不形于色

       也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渐渐看清自己确实不是当官的材料,先做到最紧要的,不得罪领导,干好本职工作,不被占便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