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七5卓远班 陈辰熙
初读《朝花夕拾》,总以为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流水账,再读时才惊觉,那是一位老者在暮色沉沉时,轻轻拂去记忆尘埃的温柔回望,这部"回忆的事迹"没有锋利的呐喊,确有用细腻的笔触,将旧时光里的人与事酿成了一杯回甘悠长的茶。
百草园里的桑葚与覆盆子,何首乌与木莲藤,蟋蟀与油蛉,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曾有过的"秘密花园",那儿珍藏着最珍贵的好奇与欢喜;而三味书屋里先生严肃的脸庞、枯燥的经书,又与百草园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尽了孩童对束缚的本能抗拒。这些细碎的日常,本身每个人都会遗忘的片段,却在鲁迅先生笔下有了温度,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个年代孩童跳动的心跳。
先生笔下的夏夜也格外鲜活:瓜地里的西瓜带着泥土的凉,祖母摇着蒲扇讲“美女蛇”的故事,连墙角蟋蟀的叫声都像裹了层月光。他没刻意美化往昔,却把童年夏夜的静谧与新奇写得真切——仿佛能让人听见蒲扇轻摇的声响,闻见西瓜切开时的清甜,这份藏在文字里的“烟火气”,让回忆更显真实动人。
更动人的,是字里行间里藏着的深情与悲悯。长妈妈睡觉时的“大”字睡姿,满肚子离奇的规矩,曾让童年的“我”不胜其烦,可当她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所有的抱怨都化作了真切的感动——原来那些笨拙的关怀,才是最珍贵的温暖。还有藤野先生灯下批改讲义的身影,红笔圈点的不仅是错漏,更是跨越国界的关怀。在异国求学的孤寂岁月里,那抹认真与善意,成了‘我’心中永不熄灭的光。这些人物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因真实而鲜活,因真实而永恒。
《朝花夕拾》从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鲁迅先生以成年视角对过往的审视与思考。他写父亲的病,字里行间满是对旧中国愚昧医疗的痛惜;写范爱农的悲剧,又藏着对时代洪流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叹息。那些回忆里的甜与苦、暖与凉,最终都沉淀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合上书页,仿佛跟着鲁迅先生走完了一段旧时光.原来最动人的文字从不是辞藻的推砌,而是对生活最真诚的记录与回望。《朝花夕拾》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那个远去的年代,也照见了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的,关于童年与成长的柔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