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曾子烹彘》读后感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0-06 09:23:29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曾子烹彘》读后感,杀一头小猪教会孩子诚信的道理,这是曾子家庭教育智慧的体现
曾子烹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和原文:《曾子烹彘》注释

上学熊学古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言传不如身教。

懒惰的家长无法教出一个勤快的孩子,满口谎言的家长无法教出一个诚信的孩子。

荒诞的是,现实中我们会看到勤快家长养了一个懒惰的孩子,学霸家长有一个学渣孩子,生活简朴的家长有一个大手大脚花钱的孩子……再比如我们家,爱运动的我有一个“肥宅”熊。

因此说,教育或者确切点说“家庭教育”这个有时候是一门玄学。孩子有什么样的认知,他要往哪个方向去思考,有时候还真不是父母能左右得了的。再往深处去探究,说“认知”和“思考方向”由什么决定,由思维方式决定。

那么问题来了,“思维方式”由什么决定?

个体本身。

这样问题就又绕回来了——个体本身的差异到底从哪儿来的呢?

也就是说关于家庭教育,我的观点很明确,父母的影响力有限,更多取决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思维方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同一个家庭里的双胞胎兄弟两个,看到父亲殴打母亲这件事,兄弟两人不同的反应。

哥哥想:爸爸好威风啊。原来男人可以打女人,那我以后也可以这样做。

弟弟想:妈妈好可怜啊。如果我以后娶媳妇了,我一定不这样对待她。

这就是看待同一件事人们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很难说谁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很难说清楚每一条不同脑回路的形成过程是什么缘由。唯一确定的是,对于同一件事,人们最终形成的想法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如此但我从来不否认正面教化的意义。我仍然很肯定曾子杀猪教子的做法,他为孩子“伸张了正义”,“主持了公道”,让孩子吃上了猪肉,让孩子能再次相信母亲,修复了有可能要经历信任感破裂的母子关系,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局部诚信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