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教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28 11:27:44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不教的教育》读后感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的书,它强调“不教”并非放任,而是一种尊重孩子主体性的教育方式。
      真正的教育,从“不教”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教育”二字的传统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书中提出“不教”并非“不管”,而是从控制转向引导,从灌输转向激发。作者用大量案例说明,孩子天生具备好奇心和自我驱动力,而成人往往用“教”的名义,无意中扼杀了这些本能。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我们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却忘了他们更需要的是探索的过程;当孩子沉迷游戏时,我们第一反应是禁止,却很少思考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认同感,需要一个情感宣泄口。

     最触动我的是“留白”的概念。作者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孩子留下自我成长的空间。当责任回归孩子自身时,内驱力才真正被唤醒。我今年要带新的一年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就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告诉孩子,每天读10分钟书,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找出一些自己不会的词语,把这些词语摘抄记录下来。在路上看到不认识的路牌,不认识的商店名称,可以询问父母不认识的字和词语,用手机拍照拍下来,回家记录在小册子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发现、探索自己不会读的词语,请教家人,请教老师,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孩子的阅读量一定会提高,除此之外,孩子也会养成带着找自己不认识的词语这个任务来驱动自己读书,养成阅读习惯和积累习惯。

     书中对父母角色的比喻也令我深思:父母不是孩子的“建筑师”,而是“园丁”。建筑师按图纸施工,追求精确;园丁只需提供阳光、水分和土壤,让植物按自己的形态生长。

      当然,“不教”对家长的要求反而更高。它需要我们克制“纠正”的冲动,修炼“等待”的智慧,甚至要承认: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里藏着比我们更珍贵的创造力。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人说教育是投资,有投资肯定是想要收获回报,但我觉得教育是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而非把个人经验和教育追求的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也许会有自己的生长轨迹,需要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空间和机会。不要给孩子的成长设限,把孩子框在格子里,也许孩子在自我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他突破了这个限制,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呢,给孩子设限不是反而破坏了他的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吗?万一孩子没有完成设定和要求,其实他自己也会有压力,会焦虑不安,怀疑自己。难道他就不值得肯定和鼓励吗?

     读完书,我想起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的儿女。”真正的教育,或许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我们站在不远处,用信任的目光护送他们走向自己的旷野,而非用“教”的绳索牵引他们走向我们预设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