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兔子洞里的奇遇》
提纲
1. 开篇: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开端,引出这场奇幻冒险的独特感受
2. 主体1:描述爱丽丝在洞中身体忽大忽小的奇妙经历,体现奇境的荒诞与有趣
3. 主体2:写她遇到的古怪角色(如揣着怀表的兔子、会笑的柴郡猫),展现奇境的想象力
4. 主体3:联系自己的梦境或幻想,说说奇境带来的共鸣
5. 结尾:总结奇境虽荒诞,却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正文
《爱丽丝漫游奇境》像一场永远不会醒的好梦。当爱丽丝跟着揣怀表的兔子跳进兔子洞时,谁也想不到,这个深不见底的洞里藏着那么多怪事——喝口水会缩成拇指大,啃口蛋糕又会长成巨人,连门把手都在对她眨眼睛。
最让我着迷的是爱丽丝变来变去的样子。她刚把自己缩成小矮人,想穿过小门,却发现钥匙忘在了大桌子上;好不容易喝药长高,脑袋顶到了天花板,胳膊却够不着地面。读到这里我笑得直不起腰,突然想起自己梦见考试时,笔一会儿变成树枝,一会儿变成棉花糖——原来奇境里的荒诞,和我们的梦境那么像。
奇境里的角色更让人难忘。会咧着嘴笑的柴郡猫,说着“砍头!砍头!”的红桃王后,还有总在泡茶的三月兔。爱丽丝明明觉得他们很奇怪,却还是耐心听他们说话,甚至跟着一起胡闹。这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去科技馆,对着会变色的灯光问东问西,妈妈笑着说“你和爱丽丝一样好奇”。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兔子洞。可能是放学后的草丛里,可能是睡前的被窝里,总藏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爱丽丝教会我,不用怕这些奇怪的念头,就像她勇敢地跟着兔子跳下去那样,保持好奇,世界才会变得有趣。
合上书,仿佛还能听见兔子“来不及了!来不及了!”的叫声。这场奇遇告诉我们,敢做梦的人,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魔法。
修改建议
1. 可增加爱丽丝变小时的具体感受,比如“她站在巨大的椅子腿旁,感觉自己像颗会动的纽扣”,让场景更生动
2. 联系自身时,补充一个“探索新事物”的例子,比如“像爱丽丝走进花园那样,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也觉得世界突然变大了”
写作建议
1. 写奇幻故事时,抓住“荒诞细节”,比如“会说话的动物”“不合逻辑的规则”,用具体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2. 把“奇境”和“现实”连接,比如爱丽丝的好奇对应自己对世界的探索,让读后感不只是讲童话,更有生活感悟
第二篇:《和爱丽丝一起长大》
提纲
1. 开篇:点明爱丽丝在奇境中的经历,其实是一场悄悄成长的旅程
2. 主体1:描述爱丽丝刚进奇境时的胆怯(害怕变大变小、不敢反驳王后)
3. 主体2:写她后来敢于质疑荒谬规则、保护朋友的转变
4. 主体3:联系自己的成长,说说从爱丽丝身上学到的勇敢
5. 结尾:总结奇境冒险让爱丽丝长大,就像生活让我们慢慢懂事
正文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爱丽丝,一开始像只受惊的小兔子。当她第一次变成巨人,看着自己变大的手脚,吓得蹲在地上哭;面对蛮不讲理的红桃王后,明明觉得“砍头”很荒唐,却不敢说半个“不”字。可当她穿过那些怪诞的房间,遇见那些疯疯癫癫的角色后,慢慢长出了不一样的模样。
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在法庭上的样子。红桃王后随便找个理由就要砍园丁的头,爱丽丝突然站起来大声说:“你们太不公平了!”她的声音虽然有点抖,却挺得笔直,连王后的咆哮都没让她退缩。这哪里还是那个只会哭鼻子的小女孩?分明是个敢说真话的小勇士。
其实爱丽丝的每一次“变形”,都是一次小小的成长。她从一开始被奇境的规则牵着走,到后来敢说“你们的游戏一点也不好玩”;从害怕陌生的环境,到主动帮三月兔解释误会。这让我想起自己刚上小学时,总躲在妈妈身后,现在却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甚至敢指出老师板书的小错误——原来成长就像爱丽丝的冒险,需要一点点积攒勇气。
合上书,突然发现爱丽丝和我们没什么不同。她在奇境里学会了勇敢,我们在生活里学会了担当;她反抗荒唐的规则,我们坚持自己的道理。这场奇遇告诉我们,长大不是年龄的数字,是心里的那股“我敢”的劲儿。
修改建议
1. 可增加爱丽丝胆怯时的细节,比如“她想对疯帽子说‘你的茶会好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手指绞着围裙角”,突出前后对比
2. 联系自身时,补充一个“克服胆怯”的具体场景,比如“像爱丽丝在法庭上站直那样,我在演讲比赛时,握紧拳头克服了紧张”
写作建议
1. 写角色成长时,用“具体事件”展现变化,比如爱丽丝从“不敢反驳”到“勇敢质疑”,用两个场景对比,让成长更清晰
2. 把“奇境中的挑战”对应“生活中的困难”,比如爱丽丝面对王后对应自己面对批评,让成长的感悟更实在
第三篇:《会笑的猫教会我的事》
提纲
1. 开篇:介绍奇境中最特别的角色——柴郡猫,点明它带来的独特启示
2. 主体1:描述柴郡猫的古怪(突然出现消失、总咧着嘴笑、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3. 主体2:写柴郡猫在爱丽丝迷茫时的指引,展现它的智慧
4. 主体3:联系生活中“奇怪却有道理”的人和事,说说从中得到的启发
5. 结尾:总结看似荒诞的外表下,可能藏着最珍贵的智慧
正文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柴郡猫,总让人猜不透。它会突然从树后探出头,又在说话时慢慢消失,只剩一个咧到耳根的笑脸挂在空中;它说的话也颠三倒四,“我们都疯了”“这里的人都有点怪”,却总能在爱丽丝迷路时,悄悄指条明路。
最有意思的是它和爱丽丝的对话。当爱丽丝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急得团团转时,柴郡猫懒洋洋地说:“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走哪条路都一样。”这句话让爱丽丝愣了半天,也让我忽然想起上次选兴趣课时,纠结于画画还是下棋,爸爸说“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原来有些听起来奇怪的话,藏着最实在的道理。
柴郡猫的“疯癫”里藏着温柔。当红桃王后要抓它时,它明明可以立刻消失,却故意留下尾巴让爱丽丝抓住,帮她躲过了追兵;当爱丽丝害怕王后的脾气,它笑着说“她也就这点本事”,让爱丽丝放松了不少。这让我想起小区里那个总爱唠叨的老爷爷,平时见谁都要念叨两句,却会在下雨天帮大家收衣服——原来古怪的外表下,可能藏着颗温暖的心。
合上书,仿佛还能看见那抹悬浮在空中的笑脸。柴郡猫教会我,不要急着给人和事下判断。就像奇境里的荒诞不是真的荒唐,生活中的“奇怪”背后,可能藏着我们没看懂的智慧与善良。
修改建议
1. 可增加柴郡猫的动作细节,比如“它说话时,尾巴在树上轻轻打着节拍,像在给自己的话伴奏”,让形象更鲜活
2. 联系自身时,补充一个“从‘古怪’中受益”的例子,比如“像爱丽丝听柴郡猫的话那样,我照着老爷爷说的‘笨办法’做题,居然真的解出来了”
写作建议
1. 写书中角色时,抓住“独特之处”,比如柴郡猫的“笑”和“消失术”,用这些特点串联起它的故事,让角色更难忘
2. 从角色的“怪”里挖“好”,比如柴郡猫的疯癫其实是通透,这种反差能让感悟更深刻,避免只停留在表面描写
给孩子选一本能守护想象力的书,《爱丽丝漫游奇境》会是绝佳选择。这部穿越百年的经典童话,藏着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境,更藏着对好奇心的温柔呵护。
女孩爱丽丝跟着揣怀表的兔子跳进树洞,从此闯进了颠倒的世界:喝口水能缩成拇指大,啃口蛋糕能长到顶破屋顶;会笑的柴郡猫能凭空消失,红桃王后总喊着“砍头”却像在玩游戏。孩子跟着爱丽丝冒险时,会为她变来变去的身体捧腹,会被疯茶会的荒诞逗乐,更会悄悄爱上这个“不讲道理”的奇境。
没有生硬的说教,却让孩子自然明白:世界可以有千万种模样,敢于想象的人才能看见更多精彩。书中的每个角色都古怪又可爱,每个场景都像打翻了的魔法盒,孩子会追着爱丽丝的脚步,在奇境里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念头。
这不止是本童话,更是给孩子的“想象力护照”。翻开它,让爱丽丝带着你的孩子,在兔子洞里、在疯茶会上,留住那份对世界最珍贵的好奇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