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何写好观(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10 09:18:20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如何写好观(读)后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

讲评反馈

9月1日上午,我校东西两校区师生齐聚一堂,以“诚”为精神坐标,共同拉开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帷幕。循着校训的深厚脉络,雅礼人回望先贤履痕,探寻“诚”字背后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这场典礼既是新学期的启航号角,更是新生涵养品格的重要启蒙。

为此,典礼结束后便布置了观后感微练笔,然而结果却引人深思:多数孩子沦为事件的忠实“记录者”,而未能真正剖开仪式的表象,落笔于内心对“诚”的真切体悟与深度共鸣。

写作指导

于是,从学生习作中暴露的痛点问题出发,逐一突破难点,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讲评课件选录如下)。

巩固提高

①金秋阅兵记

(G2515班 邓桀添豪)

光达元年秋, 恰逢抗战胜利八十载之期,三军列阵于燕蓟,万邦来朝于紫禁。叶子偕诸生观礼于荧屏,见铁甲生辉、鹰隼蔽日,慨然有感,遂援笔为记。

观兵阵,整齐划一,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响震九鼎,慷慨昂扬, 雄心壮志,百万精锐,保家卫国。见此情此景,有惊叹,敬畏,其感己诞之于恤民之国者矣。

迎车队,滚滚向前,乘风破浪;兵戈全备,势不可挡。而望九天,鹰击长空,呼啸而过,见此情此景,有自豪,自信,其幸己生于强军之国者矣。

然予观夫阅兵盛状,非独旌旗耀目、步履铿锵而已。其要义在于:以三军之威彰大国之志,以历史之镜照未来之路。昔者,华夏积弱,金瓯残缺;今观受阅之师,长剑指天,战车如龙,信息化之师若星河倾泻,此非徒壮军威,实乃昭示民族复兴不可逆之势也。然则,兵者非为战,实为止战。今之中国,非复吴下阿蒙。航母犁浪,北斗巡天,非炫武也,乃持干戈以卫社稷。

幸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溯今强国之源。始于怡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一辈,国之栋梁者也。微斯人,固无脊梁,民族不兴,盛世无期。故今之吾辈当记取,承平非天赐,居安需思危,惟以科技为刃、以人文为魂,方不负此铁血丹心铸就之黄金时代!

②大国风采

——观九·三阅兵有感

(G2515班 谢宛恬)

当三军仪仗队的铿锵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当“东风”系列导弹的钢铁洪流震撼世界,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事科技的巅峰成就,更让世人领略了新时代的大国风采。作为见证者,我的内心既充满自豪,又陷入深沉思考。

升旗时,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我们不约而同地站立,面向国旗,唱响国歌。仰望那抹浸染着先烈热血的鲜红,我的眼前浮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壮烈,浮现出刘老庄连82位勇士血战到底的忠魂。正是这些用生命铸就丰碑的英雄,用鲜血染红了旗帜,用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今日和平发展的盛世图景。

在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各兵种方阵以最昂扬的姿态接受检阅。无人潜水器,无人航空作战飞机,高超声速导弹方队等高科技武器更令人震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核导弹部队,其中的东风- 61,东风- 31等导弹让我体会到祖国的强大,科技的发达。东风 - 5C 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反无人机方队出现高能激光武器的身影,这些都在昭告天下: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正突飞猛进地提高。这些大国重器不仅代表着战略威慑力的提升,更凝结着几代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之心。当反无人机方队展示出激光武器时,我仿佛看见戈壁滩上钱学森、邓稼先等先驱者筚路蓝缕的身影——从“两弹一星”"到今日的星辰大海,这条自主创新之路何其艰辛又何其壮阔。

在众多部队中,一片红色引起我的注意,那是战旗方队,他们的出现,将阅兵推向情感高潮。一面面战旗,一群群英雄,狼牙山五壮士,锤子连等著名抗战团体都出现在旗帜上。车辆继续行驶,一面旗映入眼帘,我们高喊:“刘老庄连!” 暑假,我们在《感动中国》观看了刘老庄连真实的事迹。1943年春,刘老庄连为掩护党政机关与人群众撤退,与 3000 多日伪军展开激战,拼至弹尽粮绝,全连 82 人全部壮烈牺牲。这些战士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守阵地,宁死不屈,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与英勇无畏的精神!如今,这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在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将青春献给祖国,助力国家发展,更好地展示大国风采,让中国走在世界领先地位。

建国前,许多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付出巨大代价,看到了新中国的旗帜飘在蓝天之中。建国初,部分国家不承认中国,以核武器来威胁,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投身研究,在戈壁滩从信息空缺到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近年,部分国家仍对中国抱有敌意,先辈们已经做了一次又一次示范。我们应该在如今科技发达,国力强盛的情况下持续努力,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时,循着先辈们的脚步,用自己的方式开创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今天的阅兵不是为了震慑,更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既有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更有“以和为贵”的文明胸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先辈精神为炬,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伟业,建设世界一流强国,让五星红旗永远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③“军迷”变“军盲”

——九·三大阅兵新型武器的深度思考

(G2515班 戴文俊)

上到歼-35A歼击机搏击长空,下到DF-61洲际导弹威慑四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上的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眼花缭乱,让众人自诩“军迷”的军事爱好者纷纷感叹自己变成了“军盲”。但是在这些五花八门、震慑天下的科技与军事力量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看完这次阅兵,我心中有了些许答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战胜利80周年的背后,是惨痛屈辱的历史,是和着血与泪的教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或是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无不说明着“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永恒真理。近代史的屈辱与泪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笔,他刻进了历史的长流中,他更刻进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的骨髓里!“和平只在刀锋利剑之上,真理只在枪炮的射程之中”,铭记历史,不是记住仇恨,但我们更应记住先辈们的热血牺牲,以史明鉴,防止这种惨痛血泪重蹈覆辙。正如一位军事家所言:“我们展示武器不是为了制造恐惧,而是要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返。”这种历史的自觉,正是科技强军建设的逻辑起点。

阅兵的背后是无数中国人的血与泪,亦是无数科研者的汗水与心血。正是无数科研人员怀揣对祖国最赤诚的热爱,扛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信念,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日以夜继的坚守,才缔造出如今的军事强国。遥想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穷二白,还要遭受美国的核威胁,是钱学森先生不顾美方的功名诱惑与围追堵截,靠着一腔爱国的肝胆赤子心,突破层层阻拦回到祖国怀抱,献身于祖国的科研建设中。还有千千万万个“钱学森”,学成归来,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披星戴月为中国科学事业注入鲜血的创新者,为祖国的提供科学技术的科研人。这些故事揭示着国防现代化的精神内核——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自觉担当。今天,当高能激光武器、量子雷达等“黑科技”亮相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装备迭代,更是一代代科研人薪火相传的赤诚热爱和报国情怀!

九三大阅兵不仅是中国军事力量“秀肌肉”,更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已立足在世界之巅”!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勿忘初心,牢记使命!

④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九三大阅兵观后有感

(G2515班 王络璇)

1945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正义的曙光驱散战争阴霾;八十年后,2025年9月3日,我们国家在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平的礼炮响彻神州大地。

铭记过往,缅怀先烈,因为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曾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只留下了一座座遗迹,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可为什么还要命名“刘老庄连”“杨靖宇连”,还要建立博物馆、纪念碑?那些在抗战博物馆照片里定格的面容,那些在纪念碑上鎏金镌刻的名字,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不破的真理:一个没有英雄记忆的民族,注定是精神上的侏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以最庄重的方式铭记先贤、传承精神,为了要让忠勇报国的精神基因代代相传!

珍惜和平,开创未来,现代战争的变革令人深思。在阅乒式中出现了许多从未听闻,震撼人心的新式武器,导弹也从洲际导弹演变出可覆盖全球的“东风快递”,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如今的中国有能力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次阅兵,除了传统的陆海空,还出现了“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电子对抗”“无人作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词汇,这些意味着信息时代,中国对于作战方式的大胆创新与改革,这种以前只存于科幻小说、电影中的画面,现在以这种方式在各国面前展示出来,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用来震慑那些躲在阴暗处的老鼠,保卫和平,只有祖国海晏河清,人民才有未来。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这一代青年既享受着先辈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也肩负着开创未来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种子选手”我们要踏实学习,极积进取,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增砖添瓦,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⑤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九·三阅兵式观后感

(G2515班 胡若棠)

晴雁排空,暖阳正照。在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上,历史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从不曾真正远去。80年前的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这一天代表了太多太多,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不会被时间抹去,只会烙印得更深,更深。

那些“钢少气多”的岁月里,先辈以血肉筑长城;而今“钢多气更盛”的时代,我们以芯片构防线。天安门广场上,几万人齐聚,共同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今天的中国军队是“钢铁洪流”,是“陆上猛虎”,是“海上蛟龙”,拥有更强的军备力量,护卫祖国大地。从“万国牌”装备到全域作战体系,强军之路恰似一部浓缩的文明进化史——这不仅是力量的转型,更是战略的转型。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大增强了作战单元集成度,向信息作战全面转型。这是我们向世界做出的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因为失去过,所以更加珍惜。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一个珍视和平,并尽力捍卫和平的国家。我们珍惜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和平,也向全世界做出了大国的担当保证,维和部队以“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大国力量”为目标。我们铭记历史,并不是产生仇恨,传播仇恨,只是不让曾经的痛再次发生,让珍惜和平的人团结起来,并创造更好的未来!

历史是客观的记录者,我们时常翻阅,那些沉睡在南京泥土里的骸骨,那些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都在告诫后人——铭记不是终点,而是文明进步的起点!

勿忘国耻,牢记历史。谨以此文致先辈,致历史,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