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1、只会复述原文内容,不会写感受怎么办?
读完读懂原文后,试试问自己:
(1)、如果我是主人公,会怎么做?
(2)、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什么?
(3)、原文中的情节和我的生活中哪些事情有些像?
(4)、把前面这几个答案写下来就是感受。
2、感受太笼统,写不具体怎么办?
可以用对比法试试:
(1)、先写书中一个细节,比如“主人公一次次摔倒了又爬起来,最终走向胜利”。
(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经历?比如:我上次学骑车摔了三次就想放弃,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惭愧……
3、不知道选哪本书来写?
优先选择有具体情节、有鲜明人物的书,比如童话、寓言、成长故事等等,这类书更容易找到“感”的触发点。避免选过于抽象或知识类的书:比如科普百科类。
读后感的本质是“和原文对话”,小学生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只要能把“读了什么”“想到什么”“学到什么”说清楚,就是一篇好读后感。
五、例文扩写与修改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原文:
《安徒生童话》里有很多故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我最喜欢《丑小鸭》,因为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
这本书很好看,大家都可以读一读。
解析:
1.主题分散:既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又说《丑小鸭》,又说《皇帝的新装》,没有聚焦一个核心为下文的“感”做铺垫来引出下文。
2、“感受”缺失、抽象:“很好看”、“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感受,更像是“好书推荐语”,不像读后感。
3、可保留的优点:原文中提到了自己:最喜欢《丑小鸭》,因为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那既然有了自己的偏好,这就是提炼“感”的好起点。
扩写修改,“康复出院”。
《安徒生童话》里,《丑小鸭》的故事让我读了三遍还想读,不仅仅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天鹅,而是它哪怕被嘲笑,也没放弃自己梦想的那种精神。
丑小鸭长得丑,常常被鸭子啄、被鸡群赶,连养鸭的小姑娘都嫌它麻烦。可它觉得自己并没有像别人骂自己那么“没用”,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在冬天里躲进了芦苇丛,努力成长。当春天来临,它低头看见水里自己的倒影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一只天鹅。
我突然懂了:它能变成天鹅,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在受到大家嘲讽讥笑和打击的时候,它没丢掉自己要飞向蓝天的梦想和勇气。
这让我想起自己学跳绳的那些日子。一开始我总跳不过3个,同学都一次次嘲笑我“笨手笨脚”。正当我差点就想放弃的时候,我想到了丑小鸭被那么多人讨厌都没认输,我一下子就找回了勇气,每天放学后都要连续跳绳10分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我已经能跳150个了!原来“变成天鹅”的秘密,不是别人的夸奖,而是自己的一次次不放弃。
《丑小鸭》教会了我:长得不漂亮、做得不好都没关系,只要像丑小鸭一样,揣着勇气往前走,总有一天能飞上梦想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