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2-20 09:33:2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是由黄仁宇先生编撰细写的史书,全书虽仅仅细写了万历十五年中各大人物以及大大小小发生的杂事,却上升到了整个中华历史的思考高度,与中华文明精神紧密相连,读来令人眼界开阔,受益匪浅。

万历十五年一书,其并未明确对各人物评价好坏,而是多角度剖析各个人物。在这里,我能明确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他们的所言所行确乎是受到历史的影响。明朝开国以后,洪武皇帝确立了整套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保存一个农业社会的俭朴风气,并且推行了一系列农村政策及一整套措施,这导致了明朝在全国的广大农村中遏止了法制的成长教育,而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上自官僚下至村民其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善”和“恶”,而不是“合法”或“非法”。所以,在这个时代,实行的是“人治”而非“法制”,是非善恶,全凭主观臆断、口才言论、权贵势力……并且,到了万历年间,此种“人治”已经在官僚人员、百姓当中根深蒂固了,要想改变,确乎困难。其实,制度的建立在开国之时最为顺利,洪武皇帝汲取前人经验建立了这一套制度,但是这一项制度是全新的,未曾经过实验的制度,换句话说,如果这项制度在推行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那么本王朝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制定有误,那么其很可能招致王朝的灭亡,就好像是一个人从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错了一样,再如何努力也是于事无补,只能重头再来,改过自新。而明朝那是一个朝代,根本就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臣以及世民早已习惯此种制度,并且许多官僚从此制度中获取许多暴利,其生活安逸,怎可放弃?大多数臣民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非法的事,仅凭四书五经就可把在今天看来是罪行的事掩盖过去。在此期间,的确有人想要改变,可是一个人不能与一群人相抗争,哪怕是皇帝也不行,更何况申时行等人?虽然申时行心里早已对本朝制度看得通透,但也只能实行折中的做法,他被历史所压迫,包括万历、戚继光、海瑞等人,都是如此,因为此种有局限的制度早已生成,并且定型已久。洪武皇帝开国就像我们今日的创业,他所制定的制度就好比创业的内容,结果创业失败了。但是我认为,这不完全是他的问题,因为此种弊端在他之前的朝代就有了,每一个朝代都是一代一代吸取前代的教训,但还是存在许多弊病,洪武只是借鉴然后创新,虽说又失败了。按照道理来说,一个朝代出现了问题,应该不断整改不断调试以达最优,可事与愿违,中国一个朝代的改革内容极少,要改革还得等到此朝代灭亡才有机会进行。我们今天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历经了五千多年,实属不易。其实,如果按照正常发展,中国至少可以提前一千年脱离封建制度,但是,中国从几千年前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错了(虽然是历史的产物),所以曲曲折折发展了五千多年,并在十八世纪被历史远没有中国悠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超。五千多年的历史,除去原始时代以及新石器时代,从夏朝开始算起,中国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时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背道而驰!比如万历等皇帝幻想回到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状态,而“无为而治”形容的是原始社会,曾经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出“克己复礼”也提倡回到商周社会。美国1776年建国,在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历时118年。美国制定了正确的目标,并且矢志不渝地实现了,而中国却自蒙双眼,毫无目标可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都还未快速地改变目标,可想而知中国的封建制度是有多么迂腐顽固,直到1911年清帝退位中国才勉强正式朝着正确的路径开始迈步。

万历有错吗?申时行有错吗?海瑞有错吗?戚继光有错吗?李贽有错吗?对他们进行批判的人有错吗?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上一代所埋下的种子,他们的上一代的所作所为又是上上一代所埋下的种子。在此朝代,已经越来越无法与社会的丑恶抗衡了,官员成群结队,互相扶持获利。舆论是个可怕的东西,哪怕它是错的,但是大多数人说它是对的,导致少数人本来正确的结论却沦为了“歪门邪道”;在官场,胜利者占据着道德的一方,即使失败者多么高尚,也会被扣上一顶十恶不赦的帽子;四书五经貌似是这些人颐指气使的工具,就像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被应用到了社会学说中一样不合理。我真正体会到了“人治”的可怕,由此我想到了文革时期的动乱,想到了现在网络上的“带节奏”的舆论,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将一个人拖入无尽深渊。申时行曾只不过与张居正有很少的接触,甚至申时行对张居正避而远之,但最后在清算张居正时,申时行却受到了波及,并且有人声称其与张居正交好,想必也是反派党羽。此种论述,甚是险恶,其以结党同盟违背道德纲常为由,以道德之名去陷害一个处事平和之人,并且还获得了成功。由此看来,在明朝,即使不干人事,只要披着道德的外衣,就有成为人的资本,至于其是不是人,完全看统治者(人)如何判断,而不经法律(标准)判断。文革时期,比如巴金、傅雷、彭德怀等正直之士,也是被仅凭几纸空文,一些不切实际的联系(比如江青等人将《海瑞罢官》一文视作封建主义的东西,并质控此文歪曲了工农兵的形象,随后带起了文化大革命的节奏)所迫害,在当时,法律犹如一纸空文,毫无法律可言。在现代看来,此类描述与杠精式描述一致,这是为了带节奏、为了迫害他人而夸大、扭曲其词。皇帝的触怒,帝国的覆灭,往往就在小人的一面之词之间,万历年间,就是充斥着这样的言论,连戚继光练兵强国、为国发展都被说是有起兵造反之意图,这样的朝代,有何生存意义呢?这样的朝代已经形成了固态化的制度了,改革与发展极其困难,晚一点灭亡确实不如早一点灭亡。早一点灭亡就意味着改革的时间提前,大国的步伐又迈出了一步。试想,当初如果文化大革命没有错误发动,那么现在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纵观全书人物,每个人都可称作是失败的封建道德社会的产物。“存在即是合理的。”的确,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制度曾经给中国带来的种种荣光,但是静下来深思,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对政治的警示。有了前车之鉴,当今社会需要法治便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当然,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美德不可一并丢弃,不过,人们也开始明白,道德的背后如果没有法律给予支撑,便像没有双脚的人一般无法立足,最终只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在漫漫黄沙之中。我庆幸现身处法治社会,我庆幸中国现正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走,我们要以史为鉴,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