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矛盾论》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6-15 08:33:4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矛盾论》读后感

两种宇宙观
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事物由内力推动着而不断发展着的,形而上学否认事物本身的发展,认为一切变化都是由外力推动的。形而上学者往往不会去思考一件事、一个物的内在原因、内在矛盾,而是将其简单地归咎于其他事、其他物对其的影响。而由于不考虑内因,一个事物不会自发地转变成为另一事物,整个世界就呈现一副静止的面貌。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多个事物之间或者一个事物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只要是存在差异的地方就有矛盾。由于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不完全一致,因而任意两个事物间存在矛盾;由于任何事物内部不完全平衡,因而任意事物内部也会存在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德伯林学派认为只有公开对抗才是矛盾,很多人现在仍然持有这一观点。但事实上,矛盾若非激化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发展到公开对抗的地步的。那种由差异性引发的一定规则下的竞争、辩论本质上和公开对抗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区别。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意味着矛盾始终存在,矛盾的特殊性意味着对于不同的事物,矛盾是不一样的,不能以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矛盾。

人类的认识规律是先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再从中提取出一个一般规律。比如我们学习数学往往是从1开始学到9,之后慢慢接触两位数、分数、负数、无理数、复数等等,往往大学后接触的特殊数多了,才能明白数的一般规律。但是已有的一般规律有时候并不能解释新发现的特殊的东西,这就需要认识这一新的东西的特解,承认它和之前遇到的一切事物不同。比如古代人们认为数是用来表示拥有的物的数量,但是后来发现了负数,负数就不能拿来表示具体某物的数量。近代人们认为可以用一条线(数轴)来表示所有数,但是在一些计算中人们遇到了虚数,虚数并不在数轴的任何位置。正是在不断总结规律并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特例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数的框架,对数的认识越来越深。

但如果不能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就会认为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动能和内能一样,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一样,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一样,就会出现谬论。正如大革命失败后那段时间,党内很多同志没有考虑到中国革命和苏联革命的不同,一味照搬苏联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革命经验,从而招致失败。

那么怎么应对矛盾特殊性呢?怎么知道一个矛盾和之前遇到的不一样呢?这就需要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这个矛盾的本质。笛卡尔经过严密计算发现虚数,哈雷从海量的观测数据中找到彗星的异常数据,毛主席亲自走访湖南各地考察农民运动,这些都是通过亲身调查研究才能发现一矛盾区别于其他矛盾的特殊之处。并且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矛盾的解决方法已经浮现了,笛卡尔发现虚数后便可根据其和实数的区别找出它的性质,哈雷总结数据后便可预测彗星出现时间,毛主席考察完农民运动后便能知道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由矛盾普遍性知,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总会和周围一切事物产生矛盾,这一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会产生矛盾,矛盾与矛盾又会互相干涉。如果在一幅画上把每两个事物间的矛盾用线连起来,那么这幅画将充满着错综复杂的代表矛盾的线,根本无法研究。

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也经常出现:如果要计算一个物体的受力,就要考虑重力、摩擦力、阻力、推力等等一系列力。如果真把所有力一一考虑在内,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极其复杂。物理学的处理方法是一旦某个力比起其余的小得多就可以忽略,这样最终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就只剩影响最大的那一个或数个力;而如果要特意研究一个很小的力就会想办法把主要的力的影响排除,只研究那一个力。

对于矛盾也是如此,一个事物受很多矛盾影响,但其中必然有可以忽略的次要矛盾以及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同时考虑所有矛盾既没有必要又增加额外工作量。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宏观的比如事物发展方向、发展前景等时忽略次要矛盾只研究主要矛盾,而研究微观的比如事物某一阶段的细节时再去研究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一样,主要方面决定这一矛盾的性质,次要方面体现这一矛盾的细节,抓住主要方面才能认清这一矛盾。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互依存是因为很多事物从定义上就是靠着相反的事物定义的,或者说因为“某物不是另一物”所有它才是某物。而且有时候正因矛盾对立面的衬托才能体现此面的特点,比如一个人考试考了90分,若是班上其他人都100分,那么这个人成绩就很差;若是班上其他人都80分,那么这个人成绩就很好。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矛盾着的对立面——其他人的成绩决定的。

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指的是随着环境、主要矛盾、此矛盾力量对比的变化,矛盾的一方可能会吸收另一方的一些因素,从而逐渐向对方转化。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由封建势力和人民的矛盾转化为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原先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的环境发生变化,国民党开始吸收共产党的优秀思想以抗击日本,共产党也尝试吸纳一些抗日的地主和资本家加入政府。

矛盾的斗争性指双方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斗争性是普遍存在于矛盾中的,哪怕是多年的恩爱夫妻也会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争吵,哪怕是再相似的两片树叶也总有纹理的不同。正是因为有斗争性,矛盾双方才会竞争,才会想方设法让对方朝着自己的方向同一,事物才会有自发的发展。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性最尖锐的体现,但不是斗争的一切形式,德伯林等人所谓的只有发生对抗才是矛盾的说法是不够全面的。人类是一种集体生物,有合作的天性,遇到矛盾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对抗,而是协商或找人协调,以温和地解决矛盾并开展合作。这种可以协商解决的矛盾依旧是矛盾,不过危害很小。涉及对抗的往往是大的矛盾,对簿公堂是对抗,警察逮捕罪犯是对抗,革命是对抗,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对抗。对抗就是一切温和手段都无法缓解矛盾的情况下的最激烈的选择,但从本质上看,对抗和协商目的相同,涉及的矛盾双方也相同,矛盾只是程度差别,只有具体解决方法不同,因此可以认为对抗和温和手段是一样的,仅有程度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