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9-04 08:54:3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阅读的方法》读后感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学渣,一听到阅读两个字,不是心颤就是脚软。在人生初期的十几年中,读书这件事或多或少,都给学渣们带来过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得那会自己读书,因为成绩不好或者调皮捣蛋,挨打、被骂是家常便饭。而且在对我进行打骂的成年人中,父母只是其中的群体之一。仿佛只要是成年人,教育那些“坏孩子”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成年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一。至于被教育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血脉根本不重要。反而,在别人帮忙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后,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还要去向别人表示感谢。不像现在的一部分孩子,父母都不敢对其说一句重话。我那时不管怎么被骂、被打,今天只要在大人的锤炼中活下来,始终坚信明天又将是快乐的一天。就算在最痛苦的时候,顶多也就是在脑海里想象一下离家出走的画面。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孩子比我那时更勇敢,敢于轻易选择自己的生死,这种看似勇敢的选择,体现的却是他们内心的极度脆弱。

不过,学渣带给我的最大痛苦不是皮肉之苦,而是精神上的打击。成绩的好坏,居然还会直接影响到青春期的“择偶”。我反正亲眼目睹过一脸乌青的男同学,被喜欢的女同学拒绝的原因,仅仅因为他是学渣。我想这可能也是我在青春期能单身多年的原因。我单身的时间长到,能让父母怀疑我的取向有问题。好在,青春期末期我终于脱单了,但脱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而是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让社会大众在择偶时,学习成绩这项不再拥有一票否决权。女同学们学会了综合考察异性,比如说更在意身高、长相、幽默和浪漫。不过,在脱单的行列中,还有像我这种特别的存在。因为前面说的那些中,我除了完全具备学渣的能力外,其余身高、长相、幽默、浪漫的这些选项,都可以看成是对我的二次打击。我脱单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对方看上我仅仅是因为一时的眼瞎。我记得,好友在分手时被女同学指着鼻尖骂道:“我当初真是瞎了眼,看上了你。”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对方眼瞎,原来是我爱情里的“小幸运”,别人人生里的“大背运”。

由于物以类聚,我身边也有一群“学渣”好友,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人叫我们学渣,而是叫“街(gai)娃”。在“街娃”中有一个老大,他能成为老大,靠的完全是自己的硬实力,这里就叫他Z吧。Z能成为老大基于一次和大人的斗殴,双方的出招那都是不留余地,招招致命。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为哪个加油,我大脑在飞速运转着:如果Z赢了,我怕我会受Z的牵连,被公安一起抓走去坐牢。如果大人赢了,我怕下一个倒地不起的就是我。最后的结果是突然结束,双方在扭打后的一次分开,大人称:“现在急着去上班,今年自己还要评先评优,为了你这个小兔崽子失去这些,不值当。”而Z是因为屎胀了,只好同意对方的离开。不过我很满意这个结果,这个结果让我不用去坐牢或者去住院,我压根不在乎他们两个哪个说的是真话。Z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一个孩子在和大人的扭打中,丝毫不落下风,这是他成为大哥的直接原因。俗话说的好:枪杆子下出政权,拳坨子下出大哥嘛。

其实,读书时我曾经试图努力改变,脱离学渣的身份,只是迫不得已放弃了。当Z成为了大哥后,对我们的照顾可以说无微不至,直至在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团队中一名学渣的成绩一下冲到了中游。Z十分生气,不由分说的把对方暴揍了一顿,赶出了我们的团体。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街娃”也是有身份认同感,也有鄙视链。我为了团队的团结,更为了免受皮肉之苦(Z下手TM太重了),摆脱学渣的想法只能作罢。

写到目前,好像更像是在回忆自己的往事,与阅读没有一点点关系。实际上,正是因为阅读,才让我有能力通过文字来记述那些记忆。史蒂芬·平克曾说过:“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这本《阅读的方法》里,没有任何大道理,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重新认识阅读,让你不再惧怕阅读,甚至爱上阅读。不懂阅读方法的人,拿起书只有头胀和眼花,不过能治疗失眠。掌握阅读方法的人,拿起书可以健脑和明目,让人更容易看清真相、感受幸福。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今年目前为止体验感最好的一本,全程丝滑无阻。我也不会再大费周章的,向人们宣扬阅读的好处。因为,我已经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年人只能筛选,也不能教育,更不能和他说道理。这种筛选必须是由内在驱动的,是无法通过外力来完成改变。

最后,我介绍下本书的作者——罗振宇,“得到”创始人,就这么简单。网上有很多关于他褒贬不一的评价,如果你对此好奇,可以用阅读的方法去挖掘出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