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札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1-24 09:03:2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札记

#1

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我想阅读历史了,而这系列的书由于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于是就成为了首选。而之所以开始阅读历史,则是在很多个想法瞬间积攒后的结果,想亲身体验一下“读史明智”的过程。事实是,的确不虚此行。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Abeunt studia in morse.”

—— Of Studies by Francios Bacon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弗朗西斯·培根《论读书》

#2

所属领域

人文社科、历史

#3

作者简介

当时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10月出生,2000年7月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2006年3月起利用3年时间在天涯论坛上连载《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此书爆红网络,而作者也因此至今排在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列,经过多次工作调动,当时明月现在是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的职位。

#4

一句话概括&框架

纵览明朝的兴起与衰败,看人、看事、看物,感受变迁,发现传承,摸索规律,以及打开内心接受历史上永恒的不完美和那些浮华剥离后精神内核的冲撞。

#5

印象深刻的摘录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

“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你就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依然无法成为名将。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就叫作坚强。”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三十岁的朱元璋用刀剑去争夺自己的天下,三十岁的朱棣用隐忍去谋划自己的将来。”

“如果把靖难比作一场足球赛,李景隆原先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蹩脚的后卫踢进了乌龙球,而在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人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打假球的人。”

“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看来先发制人的政策绝非今日某大国首先发明的,这是历史上所有的强者通用的法则。”

“古罗马的恺撒在得知自己的妻子与一个政治家通奸后,并未发作,虽然以他的权势地位完全可以惩处那个人。他与自己的妻子离了婚,并在后来重用了那个与他妻子通奸的人。恺撒并不是傻瓜,也不是武大郎,他是一个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望的人,他之所以能够不理会自己妻子的背叛行为,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有着极强的自信,他胸怀天下,相信属于他的东西始终是他的。是的,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

“但实际上,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当你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熜学到的第一课。”

“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

“对人心的准确揣摩,对事情的精确预测,还有深不可测的心机谋划,这是极致的智慧,在我看来,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张居正目睹了爷爷的悲惨离世,却只能号啕大哭,悲痛欲绝。也就在此时,年轻的他第一次看到了一样东西——特权。所谓特权,就是当你在家酒足饭饱准备洗脚睡觉的时候,有人闯进来,拿走你的全部财产,放火烧了你的房子,把洗脚水泼在你的头上,然后告诉你,这是他的权力。这就是特权。在特权的面前,张居正才终于感觉到,他之前所得到的鲜花与赞扬是如此地毫无用处,那些游山玩水附庸风雅的所谓名士,除了吟诵几首春花秋月外,屁用都没有。”

“了解世界的黑暗与绝望,却从不放弃,并以悲天悯人之心去关怀所有不幸的人。这才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真正原因,这才是人类最为崇高的道德与情感。”

“当年秦穆公的儿子恨透了商鞅,等老爹一死,就找来几匹马把他给分了(五马分尸,学名车裂),但分尸归分尸,商鞅的那一套他还是照着用,一点儿不耽误。”

“所谓围师必缺,是一种心理战术。具体说来,是指在攻城之时,不可将城池围死,因为如果敌军深陷重围,无处可跑,眼看没活路,必定会拼死抵抗。如果真把城围死了,城里这两万多玩命的冲出来,能不能挡得住,那实在很难说。”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邪不胜正是靠谱的,但杨涟不明白,这个命题有个前提条件——时间。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除去超人、蝙蝠侠等不可抗力出来维护正义外,邪是经常胜正的,所谓好人、善人、老实人常常被整得凄惨无比,比如于谦、岳飞等,都是死后多少年才翻身平反。只有岁月的沧桑,才能淘尽一切污浊,扫清人们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那些殉道者无比璀璨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在一部相当胡扯的香港电影中,某大师曾反复说过一句不太胡扯的话: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温和文明的皇太极,是一个比野蛮挥刀的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无需暴力,无需杀戮,因为温和,才是最高层次的暴力。”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黄道周,想起后来的卢象昇,想起这帮顽固不化的人,正如电影《集结号》里,在得知战友战死的消息后,男主角叹息一声的那句台词: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死心眼。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但确实是死心眼。这种死心眼,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叫作——气节。”

“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号、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既成事实,拉到医院急救都没办法的事实。”

“说起‘忽悠’这个词,近几年极为流行。有一次我跟人聊天,说起这个词,突然想起若有一天,此词冲出东北,走向世界,用英文该怎么解释,随即有人发言,应该是cheat(欺骗)。我想了一下,觉得似乎对,但不应该这么简单,毕竟如此传神的词,应该有一个传神的翻译。苦思冥想之后,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翻译:here and there。”

“我所述说的,除了历史,还有很多东西,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作: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作缺点;不能改的,叫作弱点。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作圣人。”

#6

我的感受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变化是逐渐形成的,算是一种潜移默化。在一开始读书时,我做的标注都是“笑惨了”“太绝了!!”,直到后来我的标注“这是作者从纵览历史的高度回归到对于人本身的平等理解,我们无法对于未发生之事做出评判,因而解释过去成为了与历史和解的第一步”“读历史会从至少两个角度看待生命,一站在生命整体性的高度俯瞰人生,二从精神意义上思考自我为何存在”,从直接表达情绪到严肃整饬,这个过程像极了心智的成长。

以前的我对于历史是一个框架概念,我似乎从未去深究哪个朝代,也不大感兴趣总觉得是太遥远的事,并且隐约觉得这些屹立百年的朝代很厉害(脑子里只剩下了它们的高光时刻)。然后我开始接触社会和各种想法,逐渐的就开始对于历史产生兴趣,“读史明智”,作为迫切想要提升认知的我来说,那么就从听过无数遍名字的《明朝这些事儿》开始吧!

然后我发现真实的历史并不如我印象中的那样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太多了,这个感悟可以迁移到很多领域,比如领居家表面上光环满满的好孩子只有真正去了解才能看到他内心的缺失,也正比如我初入社会才发现生活的本质是即便吞了玻璃渣还会笑着和别人分享这件事。而之所以我们会被表象所欺瞒,除了缺乏阅历还缺少一些对于生活入微的观察,或者说是对于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有两个关键词是对于我来说是有触动的,一个是“徐徐图之”,另外一个是“职业理想”。我仿佛是在读徐阶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似乎不用多说,徐徐图之就是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有结果,而职业理想则是在工作中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成果。之所以老生常谈,是因为我通过许多古人的一生看到了它们的可操作性。而实际上,看到是第一步,看多了就会相信,而相信就会促使行为表现,从而就会产生变化。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被一些正义的信念与行为打动,从而内心升起一种崇高的感情与敬意。看到奸佞而更加坚定选择贤良,看到黑暗而更加坚定选择光明。而这种情绪的濡养总是有一定力量与指向性的,我想。

我佩服那些临危不惧的人,比如铁铉,比如于谦;

我佩服那些站得到高位也看得见人间疾苦的人,比如张居正;

我佩服那些伸展自我并且带来意义的人,比如李时珍,比如徐霞客;

我佩服那些刚正不阿有气节的人,比如方孝孺,比如杨涟;

我佩服那些谋大事可以隐忍的人,比如徐阶;

我佩服那些谋士,比如李东阳;我佩服那些社交活动家,比如李贤……

我佩服很多人,也记得很多人,历史通过层层滤网让我从《明朝这些事儿》的文字中读到了精髓的脉络,我想这是一份财富。

感恩作者笔耕不辍的分享,因此也将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另外截取几段在日记中记录的感受文字:

10.29

看到高拱被徐阶搞下台,然后角色对换,之后高拱被张居正搞下台。历史就是这样,把时间洪流中那些一时无两的轰动事件压缩出一个脉络,然后一页带过,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人可以骤然从高位跌落,从家缠万贯到沿街乞讨,也许这就是权力的代价?行走在刀尖尖上,一不留神就掉下去。并且我也从这些脉络里看到了因果不虚,正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可以说绝”,从历史角度来看,与人为善是十分必要的,看清他人的本质和实质是重要的,了解经验规律是有用的。这个世界上历来就不缺少聪明有才华的人,也不缺努力上进的人,故事听久了也就明白这些仅仅是优势的基础之基础,如果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至少还要有判断力、谋略、决策,还有一些悟性。

10.26

人生中能够做好几件大事,或者说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我这两天有时会在想,如何才能流芳百世?如何才能让一个家族兴盛不衰?为什么明朝的陆炳家能够600多年为官不倒,家族延续。实在令人羡慕,也令人想要做到,这样的大家族的延续方法令我好奇。而流芳百世,想了想,离民众最近还应该是文化方面的,具体而言就是出书。出版一本言之有物的书,带给人启发,这种启发会有传播,如果是经久不衰的内容那么就会一直流传下去,就会流芳百世。还有的方法是从商从政,不过这些都需要走到中上游,并且有所建树才行,能够流传下去的还是“记录”,归根结底还是各种形式流传的“书”,信息承载品。一个企业历经百年,换了3茬领导班子,企业的味道早就换血不止3遍了,文化的传习在公司的体现上是不连续的,或者说,一旦企业衰落了,就嘛都不剩。但是管理企业的方法、精神是可以流传的,所以或者这也是一种“道”?作者将自己所理解到的“道”留存下来,分享给别人。因此就可见写作、表达的重要性,作为精神输出的中介。

10.18

看到朱见深即位了,看到万宫女成为贵妃后的歹毒行为(不允许后宫有孩子出生)非常的无言以对,帝王家不比寻常百姓家,但这个道理恐怕是一个宫女身份出身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可叹。感叹明朝从朱祁镇那里就有了衰败的迹象,败笔之一还是要从王振说起,但是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太子的老师,当时是普天之下没有英才了吗?朱瞻基应当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因而也明白了现代公务员要调查家庭背景的重要性,明白了心理学有关贪官的调查,很多东西冥冥当中就决定了行为,就控制了行为走向,这一点在史书中已经写得不能再清楚了。或许这也是冰山理论中的潜意识部分吧。败笔之二就是皇帝寿命,掌权者更迭的速度太快了,新的人才还没来得及成长和历练,权力就要迭代了,并不稳固,也不能解决顽疾,好在朱元璋朱棣打下的基础不错,仁宣两位皇帝予以稳固,但是后面就是什么呀,从朱祁镇开始就乱糟糟的了。总而言之,还在继续看朱见深时代的“武林大会”。

10.11

看到铁铉一介书生凭借自己的报国情怀还有智商抵挡住了朱棣的进攻,着实佩服。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那个紧急的场合下,他真的是出类拔萃了,临危不乱。相反,那个将军的儿子李景隆真的是太让人觉得好笑了,草包果然是草包,即便长大了也没有变化,可叹。朱棣仅仅凭借着他对李景隆的草包认识就通过假动作骗过敌军,果然是对人性的拿捏。还有就是将军果然不能选择没有智谋的,不适合打仗,那些一而再立功的人很可能会继续一而再立功,而不成事的军事人才往往有其弱点,但是人不能一棒子打死,骄兵必败,知己知彼,同时做好风险抵御是重要的。

#7

延伸的问题

历史规律是怎样的?

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

为什么吴炳所在的家族可以传承600年为官不到?

围城留阙、养寇自保的军事智慧能迁移在哪些领域?

想要了解春秋战国、唐朝以及中国通史。

另:本书阅读约5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