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06 08:00:3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第一章读后感:选择“走老路”有熟悉感、掌控感;“走新路”有恐惧感。这就是宁愿痛苦、麻木而不愿意改变的原因。

推荐序二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

引言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井水温度恒定在18度,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但是,两人后来因观点对立而导致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年龄相仿,是平等的研究者关系。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

你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不出门”,为了不出门才制造出不安或恐惧。

如果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间里的话,父母会非常担心。这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给班主任打电话可以马上收住愤怒。

弗洛伊德说错了

我们并不是在感情的支配下而采取各种行动。

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有好处的意思)。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

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选择走老路有熟悉感、掌控感;走新路有恐惧感)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人生本来并不复杂,是“我”把人生弄得复杂化了;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像这样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

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