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子传》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5-25 07:31:2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孔子传》读书笔记


一、孔子的出生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he),母亲叫颜徵(zheng)在。两人相差51岁,颜徵在十五岁时嫁给了叔梁纥。已届人生人生暮年,叔梁纥为何还要娶一名比他足足小了五十一岁的少女为妻?当然,他老当益壮,并且,有可能他和颜徵在之间存在着超越年龄的爱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叔梁纥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娶了一个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又是个瘸子,不能主祀。叔梁纥不甘心,他的家族不能就此人丁寥落。所以,他一定要再娶,为家族的后继有人而战。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颜徵在为叔梁纥生下一名长相颇怪,却非常健康的男孩。这个男孩不仅将延续孔氏家族,而且将塑造一个民族。这个男孩就是孔子。

二、孔子名丘,字仲尼

司马迁写道: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叔梁纥与颜徵在到尼丘山上向神灵祷告后生孔子,叔梁纥给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之所以如此取名和字,原因有二:

第一,祷于尼丘山而得,排行老二,故名丘字仲尼。

第二,生而首上圩顶,头型酷似尼丘山,中间低,四周高。今曲阜的尼山山顶就是如此特征,司马迁可能到过尼丘山。司马贞《史记索隐》也说,孔子的头型如同“反宇”,就是屋顶反过来的样子,中间低四周高。

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晚年,孔子回顾一生,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许多人理解为,开始学习,显然不是。因为,如果到十五岁才开始学习,那未免太晚了。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不是“吾十有五而学”。“学”与“志于

学”是不同的,“志于学”之前,一定有一个学的过程,学出了兴趣,明确了志向,悟出了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才“志于学”。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从十五岁开始,就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研究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那么,是怎样的学习历程让孔子年仅15岁就确立了如此高远的志向?

孔子最初的“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启蒙之学——嬉戏中的礼乐文化。孔子儿时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母亲颜徵在买来礼器,供孔子嬉戏。或许,与他生活在礼仪之邦的鲁国有关。慢慢的,孔子就有了一种超越于同龄人的兴趣:这是对一种伟大文化的兴趣,对一种伟大文化传统的兴趣。

第二,谋生之学——下层人的谋生手段。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为了生存,母亲不外乎缝缝补补,浆洗扫除。儿子也一定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贴补家用。

第三,谋仕之学——传统儒业,即“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了生活,孔子不免从事一些仅仅为了养家糊口的行当。但是,他毕竟是士族,他要立足社会,只能通过传统的儒业——学好六艺,走上仕途。

孔子毕竟是士族子弟,年少时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学点“鄙事”,但他一定会把更多精力用于学此六艺,以便将来谋求仕进,参与国家管理。这才是他最后必须要走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