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娟羊道三部曲里的隽永时光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6-30 08:54:1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李娟羊道三部曲里的隽永时光
 

      ​去年的夏天去了一次新疆,没来得及好好体验,就被一场猝不及防的封控堵在了美景之外。至今回味到比较深刻的画面就是:江布拉克的夜雨、喀纳斯的牛羊马和草地以及克拉玛依的烧烤和黄面。

       前几日,友人约我一起再去新疆的时候,我犹豫了,比起今年依然热门、人满为患的新疆广袤自驾之路,我似乎还有更多的余地和时间去回忆、去羊道里通过文字想象。而此刻也许,我更想去海岛吹吹夏天的海风。

      和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相比,作为一个来自远方的游客,我们的物质生活即使是在旅途中,也会比牧羊人要丰沛许多。作家李娟短暂的牧羊人生活,不仅是拓展了与维吾尔民族的文化交流,更是拓宽了自己对于“如何生活、如何活着”的认知。读羊道三部曲,了解一个作家做针线活、放牛放羊、在深山里独自行走和躺下小憩等等,是对“活”这个字更多维的诠释。

      和牧民人生活一段时间,到底是为了纪实写作,还是写作拓宽了作者李娟想要去延展的生活体验和边界,这个问题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无解。在羊道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独立却又连贯的篇章,篇章可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或者在草原上的娱乐事件。总之,因为物质的相对匮乏,精神的起舞是如此翩跹之美,让人在极为快速的城市生活之余,思考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生活是把一件衣服穿到磨破打补丁再破再补,还是把时尚的循环穿出一遍之后做到致敬复古。

      今晚在散步遛弯之余,发现家附近的商场相继又有一些品牌门店关门重整,我们想了想,这些牌子大概在这个商场入驻了四年的时间,作为快时尚品牌,从商场撤柜,是不是代表着人们购物的欲望的缩减,人们愿意翻出旧衣服来践行使用价值致敬经典,而不再亦步亦趋地去追随每年所谓的当季流行款。

      在羊道的前山夏牧场中,有几个段落我记忆犹新。在这个话题处,我摘下来与大家共享,相信一定会有同样的共鸣。

      第一个是牧羊人家的女儿卡西面对作者李娟从城里回来捎回来的众多礼物的惜物之情。


      “我给她买了一对发夹,两副耳环,一串可叮当当的手链,一件印有金色图案的红T恤,一条裤子,一双新鞋和一个书包。另外阿娜尔罕还托我给她捎了一支润唇膏和一个金色发箍。

      眼前突然蹦出来这么多好东西,她兴奋得直搓手,简直不知该先拿起哪一样看才好。阿娜尔罕的信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姑娘晚饭也不好好吃,坐在餐桌边把礼物一件一件仔细翻看,茶都凉了也没喝完。直到睡觉时仍兴奋难消,在太阳能电灯下没完没了地细数家珍,赞叹连连,害得大家都睡不成觉。

      第二天她比平时起得更早,把礼物逐一欣赏一遍后才去挤牛奶。早茶时,她对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所有宝贵的私人财产进行了大盘点。将一件很少穿的白下恤、一条前儿天刚从马吾列姐夫家商店买回的方格长裤、一双斯马胡力从阿勒泰给她买四的一次都没舍得穿的新鞋统统翻出来,和昨天刚得到的札物放在一起继续过目。不庆其烦,使得这场早茶好半天才结束。”

      这种饱满的、不眠不休、甚至有些不吃不喝的惜物之情,大家一定都体验过吧。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也许是好东西越来越多。是的,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难珍惜,但如果是非常珍惜了的,就是很特别、很特别的存在吧?


      还有第二段,是关于草原人的仪式感——喝茶。这件寻常小事,让我感受到仪式感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阶层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好的仪式感,就像那时候通讯不发达的草原人,用骑马和奔相告走来形成人铸成的“土电话”。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情味浓的像第一泡的茶汤。

      “我们喝的茶恐怕是全天下最便宜的了,叫“茯砖”,十块钱五斤。压成砖形,并且真的硬得跟砖一样。尤其进入夏牧场后拆开的那一块更甚,每次都得用匕首狠狠撬,才能剜下来一小块。茶叶质量也并不好,有时掰开时,会看到其中夹杂着塑料纸的残片或其他异物。但捧起一闻,仍然香气扑鼻,便原谅了它。

      遇到最最硬的霸王茶,别说匕首了,连菜刀都剁不开。扎克拜妈妈只好用榔头砸。但一时间仍无效果。她一着急,扔了榔头出门拿斧头。等她拎了斧头回来,我已经用榔头砸开了。

      有时候砸开坚硬的茶块,会发现其间霉斑点点,大概已经变质。抱着“可能看错了”的侥幸冲进暖壶,泡开了一喝,果然霉味很大。但这么大一块茶,好歹花钱买的,总不能扔掉吧?说不定歪打正着能治好我的咽炎和斯马胡力的鼻炎呢,便心安理得地独自喝了两大碗。

      在隆重的节庆场合,还会喝到加了黑胡椒和丁香煮出来的茶。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汤了。味道有些怪,但怪得相当深奥。喝惯了的话,也会觉得蛮可口。

      听后来认识的小姑娘阿娜儿说,在过去的年代里,茶叶昂贵又匮乏,贫穷的牧民会把森林里一种掌状叶片的植物采摘回家熬煮,当茶喝。她还拔了一片那样的叶子让我嗅。果然,一股鲜辣气息,真有那么一点点茶叶味。”

      这段话让我想起二零一四年的春节前夕,我独自去呼伦贝尔的草原感受零下三十度的冬牧场。当时去的两个地方我至今印象依然深刻,一个是在雪地里走了三十分钟到的蒙古族牧民家,当时牧场主人刚遛马回家,我的鼻子里、眼睫毛上都是冰渣渣,但是刚回来的马群身上都结满了汗霜。边流汗、边结霜,也只有马的生命力和奔跑力,在这白茫茫的雪地里有这样的特别存在啊。

海拉尔是如此空旷 寒冷 马儿却没有一件衣裳

      进牧民家里,喝了一碗加了炒米的奶茶,炒米很香,奶茶很淡,有淡淡的茶水味和奶。那时刚从冰冷的雪地里走进屋里,喝到的只有热的温暖。对于牧民们来说,茶水的温度才是最抚慰人心的吧。而奶茶里的稀薄的糖分、盐和奶像是夕阳拉长的光影,微薄却长期滋养着荒芜大地上的生灵啊。仪式感不一定意味着很浓、很贵,它也可以很简单却很难忘。

      而另一个地方是我心心念念已久的驯鹿场,后来当我们的车子驶出驯鹿场,鹿场主人,一对牧民夫妻在夕阳余晖里追着车子送别我们的样子。一个汉族姑娘第一次来海拉尔,很好奇驯鹿的饲养,大概这样的女孩也不算多见,是他们平凡生活里偶然的事件。这样的画面,竟然经过时间的镌刻,保留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我不太记得初见冬日圈养着的小鹿的惊喜,也不记得当时牧民送我大补的鹿血我最后转送给了谁。

那时候的我戏很多嘛

      是啊,有些平凡的岁月片段里遇见的人们,很难会有第二次相遇的机会,但那些时刻因为记录和回忆变得深刻不可磨灭。我记得,李娟多年后在给《冬牧场》《羊道》再版作序的时候提到自己这段生活的记忆时,写道也不知道当时相处的居麻家、扎克拜妈妈家是否依然安好、生病了是否医好,一家人是否还在牧场上年复一年的生活忙碌。

只有车、车上的人和北方广袤的蓝天和雪地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我慢慢明白,生命的广袤和狭隘都是山水有相逢,蜿蜒曲折,并不是不联系、不再相处就代表冷漠或无情。那些光阴和诗,像手中的书、眼前的文字一般,熠熠生辉。不去经历会后悔、不去记录会遗忘、不去想念才会抹灭一切。

在开车去阿尔山路上 太阳透过车窗上冰霜散发的光

      而此刻也像是在镌刻永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