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平均分》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3-07 07:48:4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平均分》读后感


201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康辉老师的随笔《平均分》,我拿到的这一本是2020年4月第五次印刷的版本。从2月1日开始阅读此书,中间读读停停,直到2月14日才算读完一遍。
合上书的那一刻,回想此书所写内容,想着写一篇读后感,却突然感觉脑海中一片空白,似乎从来就没有读过此书。“怎么会这样?”我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明明已经完完整整的阅读一遍,怎么到头来却感觉一无所获。我苦思冥想,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吃了战线过长的亏
此书共319页,我用了14天才读完,算起来,每天阅读不到23页,按照我的正常阅读速度——1分钟1页,我每天也只看了20分钟的书,20分钟实在太短,更何况这是在假期,应该有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战线拉得过长,就会导致读着后边的,前边所读内容已经遗忘。再加上自己对教育类书籍还算喜爱,对此类书籍并不十分熟悉,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致使眼睛所看之处,只知有文字一闪而过,而对于其中意味,却浑然不知。
二、缺少好的读书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在教育孙女阅读时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话。徐老在谈到读书方法时讲到了三点:1.一边读一边想;2.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才行;3.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
翻看自己阅读此书后的痕迹,从外观看,此书像是经常翻阅,因为书皮被我拿来拿去的有些破旧(还是拿的时间太久了),但是书里面却鲜有批注。要说没有,有些冤枉,因为在几处感觉好的词句下面,我用波浪线做上了标记。不过对照徐老的读书方法,发现存在问题仍不是一点两点。首先是边读边想的少,康辉老师此书一共七个章节,在第一章节《光阴的故事》中,康辉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童年和求学时代的情况。康老师从小便被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还懂事,不让爸妈操心,就连老师对他都是一百个放心,以致在考试中帮助学生作弊、逃课看电影、作业作弊等都没有收到老师的批评。
从徐特立老师的方法中不难看出,要想把书读好,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要认真地读,摘抄也好,撰写读书心得也罢,甚至对于优美的词句要能熟读成诵。反看自己,做的还很不够,看来以后要用徐老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了。
三、没有进行阅读分享
除了以上两种原因,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读过书后,没有对书中所写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进行分享。而没有分享,也就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形不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处在假期,除了春节几天走亲戚的繁忙外,家人也都猫在家里,各读各的书,各做各的事,儿子完成了对《简爱》的第一遍阅读,现在正在阅读第二遍,以完成他的读书笔记;女儿除了完成她的假期作业,很少有读书时间;爱人忙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偶尔会拿起她那本《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0封信》来看,一本小书也是看了好长时间。好在现在已经阅读完毕,正在接手我读过的《平均分》。
都在忙着,也就没有安排读书分享事宜,而进行分享才是真正领略书中精华,化为自己知识的最好方法,就像教学,检验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让他讲一下就可以了。能够讲得出来,才算真正掌握,将不出来,只能说她没有真正弄懂。
鉴于此,为了能够深入了解书中内容,我又连忙第二次翻看此书,虽然这一次不像第一次看得那么仔细,但是这一次终究是有所收获。
图片
01 做一个让别人放心的人
在书中,采访康辉的翁佳说,康辉身上最优秀的地方之一,在于他有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康辉还是一个大家公认的“老实”人,他身上有一种平实的正气,没有一丝狡猾和坏心眼儿。让人觉得康辉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个完全令人放心的人。
如果说这一点我与康辉很像,你是否会觉得我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但不信归不信,事实确实如此。记得上学时,同学只要说是与我在一起,老师就会对同学翘课等事件不再追究。参加工作后,每当同学聚会,我基本上都是把最后一个喝醉酒的同学送回家才回家,有同学爱人打来电话询问与谁在一起,当听到我的声音,她们对自己的老公就很放心。认为只要跟我在一起,就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也都有自己的活法。可能我不能融进你的圈子,但是我的圈子你也不一定能适应,但是不管在哪个圈子,做一个让别人放心的人,总归是一个人在圈子中有位置的资本。
02 学会归零,才能快速成长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神舟》一章中,康辉老师介绍了自己与神舟飞船的缘分,通过采访工程师、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到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他们的毅力和精神铸就的。航天人从不说“差不多”,他们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严谨;航天人从不说“没问题”,他们会让你知道该怎样看待风险;航天人也从不说“我如何”,他们会让你知道团队有所重要;航天人更不会说“照样来”,他们会让你知道归零有多重要。
在日常共工作和学习中,归零意识是一个人再成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感觉自己贡献卓著、不可一世,单位离了你就不转,部门离了你就不行,那么你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只有经常归零,反思已走过的路,绸缪未进行的事,从零开始,他才能像酒泉发射中心的那棵“归零树”一样,每次发射卫星,巨大的冲击和热量都会让此树枝叶落尽、状若枯萎,可之后春风吹来,它总是又会发芽吐绿,焕发生机。
03 虚心学习,才能站得更高
在书中,康辉老师无论是谈到刚入央视时的青涩岁月,还是自己已经小有名气后被别人冠以“播神”的称号;无论是解说国庆阅兵,还是直播北京老山汉墓考古发掘;无论是中央电视台建台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还是谈到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无不显示出康辉老师是一个极为谦逊的人。
谦虚使人进步。康老师从罗京老师那里学会了“要主动与人沟通,严格控制自己,做个有心人”;从央视众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上学会了做事情要“万无一失”;从主持春晚中学会了“亦庄亦谐”;从播报新闻联播中还看到了不能太过自信······一个人只有经常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04 潜心阅读,哪怕在枕边厕上
康老师说,若是在古代,他肯定是一位读书人。从识字开始,他就把读书当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去做。求学时代就开始读《红楼梦》,那时主要是为了查找、印证电影里的情节,中年时再读红楼,开始寻找那些禄蠹才关心的仕途经济学问。而今读红楼,若有所思,每每掩卷,五味杂陈,欲说还休。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会有一千个《红楼梦》吧。
家中虽有《红楼梦》的藏书,但是我却没有系统读过红楼,只是在儿时看过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对于其中细节知之甚少,但是我知道《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很多人都把读红楼、品红楼、研红楼当做毕生事业去做,可见它的可读之处比不在少数,有机会一定把《红楼梦》列入自己的读书计划之中,哪怕读不太懂,总会有所收获。
康老师习惯在枕边侧上放上一些书籍,晚上睡觉前,亦或如厕时,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翻,不是作秀,不是炫耀,而是一种心安。我也有类似的习惯。习惯在床头柜上总摆放着自己读书计划中的在读书籍,上厕所时也喜欢拿上一本小书或者杂志,随便翻翻看看,总感觉在如厕时要不看几页书,心里面就不踏实,感觉少了些什么,生命也浪费了一般。
好书如佳酿,需要细细品味,慢慢读。一遍可能不知其中滋味,再读才会洞察璀璨人生!与书为伴,过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