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3-29 07:52:3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读书笔记

对于史铁生,大体的印象是他21岁的时候,双腿瘫痪,虽遭遇不幸,却身残志坚。对于史铁生的作品,也只读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等寥寥数篇,且大多简短。这次有机会借得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此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装帧精美,封面由绿色图案的树木年轮组成,并伸出几缕嫩芽,打开书本前面几页是史铁生的摄影作品——“树”,形态各异的树:有的苍劲古朴、有的笔直挺拔、有的枯叶凋零、有的新绿萌发……让人不觉想到史铁生在面对病痛与死亡时的顽强与坚毅。

本书共244页,分六个部分,此次所读为一、二部分,阅读收获梳理如下。

经典语句:

1.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与。

2.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

3.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4.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5.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6.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7.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8.“人定胜天”是一句言过其实的鼓励,“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才是实情。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文,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

9.我也曾这样祈求过神明,在地坛的老墙下,双手何十,满心敬畏。

10.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

11.再过三十年,再过一百年,历史越往前走越会删除很多细节,使本质凸现:那是一次信仰的灾难。

12.在科学无言以对的时候,在审美难以洞穿的方向,以及法律照顾不周的地方,为自己填写下美的志愿,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为自己许下诚的诺言。

13.就连科学也已经看见,人的自命不凡已经把这个星球搞得多么乌烟瘴气,贪婪鼓舞的贪婪,纷争繁衍的纷争,说不定哪天冒出个狂人,一场细菌大战,人间戏剧忽然收场。

14.这纵横交错的人间,总有一些在默默运转,总有一些在高声喊叫,总有一些黯然失色,随波逐流,总有一些光芒万丈,彪炳风流,总有弱中弱,总有王中王——不管以什么方式,不管以什么标牌,不管是以刀枪、金钱还是话语……总归一样。

15.人间这出戏剧是指杀不死的九头鸟,一代代角色隐退,又一代代角色登台,仍然七情六欲,仍然悲欢离合,仍然探索而至神秘,欲知而终于知不知,各种消息都在流传,万古不变。

16.怕死的心理各式各样,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潇洒担心万一来世运气不好,潇洒何以为继?

17.浪是水,浪消失了,水还在。

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

水是浪的根据,浪的归宿,水是浪的无穷与永恒。

18.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

​心得感悟:

史铁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状态——“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虽然如此,但他一刻也不曾在不幸的命运面前低头。

我们常常能够轻易的劝别人要坚强,要大度,要忍耐,但当命运之手无情地将我们推入黑暗的深渊时,谁又能真正体会那种无助绝望的悲凉?

看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史铁生。

我想,史铁生在遭遇不幸的打击时,在面对病痛的折磨时,他可能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他也曾在深夜里祈求过神明,并憧憬过奇迹的发生。

毕竟,史铁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谁不渴望拥有温暖的亲情,美好的爱情和真挚的友情。不信,请看文中那关于撒旦和约伯的故事,那就是最好的明证。

有人说,困境是检验人意志的试金石,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才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和坚定。而史铁生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能够跳出困境看人生。

无怪乎,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写下这样的句子——古园寂静,你甚至能感到神明在傲慢的看着你,以风的穿流,以云的变幻,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以天高地远和时间的均匀与漫长。

之所以喜欢史铁生,是因为他对待名利的真实和对待生命的释然。这对于我们是何其不易。

这茫茫人世间,有多少人每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过着一言难尽的生活。

有多少人,日复一日,慌慌张张,也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

太多人在追名逐利,疲于奔忙中,迷失了自己,更无暇思考生命的意义。

对于生死,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或许这就是他在顿悟之后,对生死的释然吧。

诗人泰戈尔也说:“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读了本文我想说,史铁生,就是那个在风雨中跳舞的人!

读《病隙碎笔》有感(二)

对于艺术,史铁生认为评价标准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可以离形,但不能失神。

对于科学,后人不必重复前人,因为科学不只是继承,更重要是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如此才会有新的发展。

对于语言,我们总是期望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殊不知,生活中最难得的是真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说,不敢说,因为我们惧怕权势、惧怕舆论、惧怕习俗、惧怕知识的霸道。正如文中所说,“软弱的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软弱,但还是软弱着;虚伪的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虚伪,却还是‘有些话不能讲’。”

书是读不完的,即使是大文豪也无法穷尽这世上的所有知识。

有时,我们看不见的,并不代表不存在。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信仰,但是生活中的信仰,有多少不是对肉身福乐的期许呢?

修炼自己,克服贪念,不为“结果”而努力,如此,才不会患得患失。

图片​
当今世界,好像人最重要的追求和价值体现就是经济增长,好像人生来就是为了参加一场物质占有的比赛。于是我们不觉思考:人,为什么不能在精神方面自由些,再自由些?在物质方面简朴些,再简朴些呢?

面对环境问题,作者认为人们应该以万物和谐为重的“诗意的栖居”,而非满足人的物欲为要的“经济性的栖居”。

神是什么?作者认为是光,是人之心灵的指引、警醒、监督和鼓励。《千与千寻》中说道:“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的确如此,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

存在,有时并不单指有形之物,无形的思绪也是。所以,法学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那么,一切所谓意义,是否都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变得毫无意义?

作者认为,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相对于肉体,精神、灵魂是更为高阶的生命状态。

当精神连通了无限之在,追随了绝对价值,我们会因自身的局限而谦逊,会因人性的丑陋而忏悔,将视眼前的困苦为磨练,于是明白:只有不断超越自身才是永恒,才是目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精神之上,便是灵魂。所谓“灵魂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

于是,有一种观点,这样说道——让我们放弃灵魂的诸多牵挂吧,唯无所用心,可得逍遥自在;让我们平息精神的喧嚣吧,唯健康长寿,方是你的福!

所以说,真正的意义是不会随肉身的死亡而熄灭的,亦不会因肉身的毁坏而停止。作者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棵树上落了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人的思想、情感、心绪之于肉体,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爱情,作者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爱情是激情过后的相濡以沫,是灵魂的契合,是两个人心灵的爱恋。

即使分开,也不要诅咒,如此才不至于将两人心中的美好毁于一旦。

所谓“得不到就毁掉”的种种,我想说,那,不是爱情。爱情,不像婚姻,是现实的契约,爱情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与祈祷,它根本就是一种理想或信仰!

生命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历练,我们要做的就是演好人生这出戏,在人生剧本的曲折与艰难中领悟生命的意义与真谛。

生命究竟是什么?是作者一直在探寻和思考的问题。正因看淡,所以才能从容面对一切,笑对人生。

因为现实中的不可实现,于是,便有了艺术。什么是艺术?文中说,那是自由心性天然释放,也是丰富心魄的畅快表达。

对于写作,作者是怀着一腔热情与真诚的。他说:“到了那儿,就像到了故乡,倍觉亲切;到了那儿,就像到了异地,倍觉惊奇。”我想,只有全身心投入写作,才会有如此感受吧。

写作,是心灵的倾诉,是情感的表达,亦是情绪的宣泄。“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

最后,谈谈平等与平均。我们推崇人人平等,但不可搞“一刀切”式的平均主义,历史已多次证明,“平均只会滋长贪懒与狡猾。”

此外,人生本来就有差别,又怎能做到自觉平均呢?需知,贫穷的并不都是因为懒惰,富有的也未必全靠勤劳。正因如此,便有了法律,以此来弥补人性的残缺,监视和管束人性的丑陋。

所以说,任何规则,都要有众人的理解与拥护,否则,不过是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过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