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兄弟》摘录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3-13 09:02:1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兄弟》摘录读后感

春节假期,抽空读完了余华老师的长篇小说《兄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整而投入地阅读一部横跨文革与改革开放时期普通民众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开篇两个章节长达24页的篇幅都在用一种滑稽讽刺的语言不紧不慢的描写幼年李光头怪诞色欲的偷窥行为,几欲让我熄灭继续阅读下去的好奇之火。万幸,我坚持读到了第三章,我认识了宋凡平--李光头的继父。这个并非小说主角的人物角色,却在这部高达50万字的长篇史诗故事演绎中却带给我了最多感动。以至于,当我终于读完整部小说之后,忍不住又一次翻回到第三章......

**一个快乐的人,一位才华横溢的丈夫,一位乐观坚韧的父亲,一条好汉

背景:文革前中国某北方小镇。宋凡平和李兰各自带着前一段婚姻"拖油瓶"的重组家庭在邻居们不怀好意的议论和指指点点中诞生了。

“宋凡平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被人揍得鼻青眼肿,他一笑就会满脸的疼痛,可他仍然哈哈大笑。他在新婚的第二天就在屋外大模大样地给李兰洗起了头发,那时候他肿胀的嘴脸跟挂在肉铺里猪头似的,他对邻居们的怪笑满不在乎,他将打上来的井水到在脸盆里,帮助李兰浸湿了头发,擦上了肥皂,然后像个理发师那样骚起了李兰的头发,把李兰弄的满头的肥皂泡,接着再次打上来井水将李兰的头发冲洗干净,用毛巾替她把头发擦干,又用木梳替她将头发梳理整齐。当李兰抬起脸来时,看到四周已经站了十多个大人小孩,他们像是看演出似的嘿嘿地笑,李兰满脸羞红,同时也是满脸的幸福。”

“他和一位年轻的医生聊天时海阔天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们的话题跳来跳去,每一个话题他们都是见解一致,两个人说的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李兰坐在旁边听的目瞪口呆,她都忘记自己的头疼,她惊喜万分地望着宋凡平,她没有想到这个和自己生活一年多的男人竟然如此才华横溢。当他们拿到转院证明以后,那位年轻的医生还意犹未尽地把他们送到了大门口,临别时握着宋凡平的手,说今天算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了”

宋凡平在文革中成为了批斗的对象。

宋凡平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的脚步沉甸甸的像是两条假腿,他一声不吭地走进了里面的房间,他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躺了两个小时。在外面屋子的李光头和宋钢连个翻身的声响都没有听到,窗外的月光冷冷清清地照进来,两个孩子开始感到害怕,就走到了里面的房间,宋刚先爬到了床上,李光头也爬上了上去,他们在宋凡平的脚旁坐了下来。不知道又过去了多少时间,宋凡平突然坐了起来,他说:“嘿,我睡着了。” 然后灯亮了,笑声也起来了。宋凡平在煤油炉上做起了晚饭,李光头和宋钢站在他身旁,开始学习如何做饭。在炒菜的时候,宋凡平让李光头往锅里倒上油,让宋钢往菜里撒上盐,又握着他们的手,让他们每人轮流炒三下,他们每人炒了九下以后,一碗青菜就出锅了。三个人围坐在桌前吃起了晚饭,虽然只有一碗青菜,也让他们吃得满头大汗。宋凡平吃过晚饭以后,对李光头和宋钢说,自从他们的母亲去上海治病以后,他还没有带他们去海边玩。他说要是明天不刮风不下大雨的话,就带他们去海边,去看大海的波涛,去看大海上面的天空,去看大海和天空之间飞翔的海鸟。李光头和宋钢激动得尖声喊叫,宋凡平吓得伸手捂住了他们的嘴,他惊恐的脸色把他们也吓住了。看到两个孩子害怕的模样,宋凡平立刻松开了手,他笑着指了指上面说:“你们的叫声快把屋顶掀掉了。”李光头和宋钢觉得他这话说得有趣极了,这一次他们自己捂住了嘴,咯咯笑个不停。

看到他的亲儿子宋刚低着头无声地擦着眼泪,看到李光头这各拖油瓶儿子睁圆了惊吓的眼睛。李光头和宋钢都是不知所措,他们心目中最强大的宋凡平突然像只小鸡一样被欺负。宋凡平用手拍干净裤子上的泥土,象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对两个孩子说:“你们俩个,过来!”宋刚擦着眼泪,李光头摸着脑袋,两个孩子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宋凡平笑着问他们:“想不想学扫荡腿?”宋凡平的话让两个孩子吃了一惊。宋凡平向四周看看,随后蹲下身体对他们神秘地说:“知道吗?他们刚才为什么没有把我扫倒?因为我留了一招没教他们,这一招留着就是为了教你们两个的。”李光头和宋钢立刻忘记了刚才的一切,他们因为兴奋像昨天晚上那样尖叫起来,宋凡平突然又紧张地捂住了他们的嘴,两个孩子不由抬头看看上面,李光头和宋钢同时说:“上面没有屋顶啊……”宋凡平紧张地看看四周说:“不是屋顶,是不能让别人偷学了扫荡腿。”

宋凡平忘记了家里已经没有筷子,他起身去拿筷子,然后他才想起来筷子都折断了,都扔掉了。他高大的背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昏暗的灯光将他的脑袋投射在墙上,墙上的脑袋像洗脸盘一样大。宋凡平那么站了一会儿,他转回身来时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他神秘地问两个孩子:“你们见过古人用的筷子吗?”李光头和宋钢摇着头,充满了好奇地问他:“古人用什么筷子?”宋凡平笑着走到门口,对他们说:“你们等一会儿,我去拿来。”李光头和宋钢看着他蹑手蹑脚开门出去,又蹑手蹑脚地关上门,仿佛他要去遥远的古代一样神秘和小心翼翼。宋凡平出去后,两个孩子互相看着,他们不知道宋凡平用什么办法跑到古人那里去拿筷子,他们觉得这个父亲真是了不起。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宋凡平回来了,他笑嘻嘻地把双手放在身后。两个孩子问他:“拿到古人的筷子了?”宋凡平点点头,走到饭桌前坐下后,才将身后的手伸出来,给了李光头和宋钢每人一双筷子。两个孩子拿起了古人的筷子看了又看,觉得和平时用的筷子差不多长,只是他们粗细不一样,有些弯曲,而且上面还有结。

李光头低下了头,难过地掉了眼泪。他后悔自己的揭发,他心想要是不在学校门口说那些话,宋凡平就不会在这个仓库里受苦受难。想到宋凡平对自己这么好,李光头流着眼泪吸着鼻涕哭出声音来了,他呜呜地说:“我错了。”宋凡平用大拇指擦着李光头的眼泪,笑着对他说:“你没有把鼻涕吸到眼睛里去吧?”李光头扑哧一声笑出来了。这时候仓库里的哭喊声和叫骂声越来越响亮,从门缝里源源不断地传出来,里面还有阵阵呻吟声,听起来象是青蛙在叫。李光头害怕了,他和宋钢哆嗦着站在宋凡平的身旁,宋凡平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他高兴地和两个孩子说着话。他的左胳膊奇怪地郎当起来了,李光头和宋钢不知道他的左胳膊被打成脱臼了,他们觉得看上去很奇怪,像是一条假胳膊挂在肩膀上。他们问宋凡平,为什么左胳膊在郎当?宋凡平轻轻晃了晃自己的左胳膊,对两个孩子说:“它累了,我让它休息几天。”这个宋凡平总是让李光头和宋钢充满了好奇,他们觉得他有着一身的绝技,他竟然有本事让胳膊郎当起来休息几天。

这天下午李光头和宋钢完全忘记了仓库里恐怖的声音,忘记了宋凡平脸上的青肿,他们只记住了宋凡平让他们继续练习的话。两个孩子一路上都在兴致勃勃地斜着肩膀垂着胳膊,一会儿让左胳膊郎当起来,一会儿让右胳膊郎当起来。

李光头和宋钢伤心地抹起了眼泪,他们做了煎虾,打了黄酒,专门给宋凡平送来,可他没舔着虾也没沾着酒。宋钢伤心地说:“我们以为你吃着虾,喝着酒,你会哈哈大笑。”宋凡平蹲下来擦着两个孩子的眼泪,那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他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擦着他们的眼泪。两个孩子突然看到他哭了,他笑着看他们,可是他的眼泪却在流出来。那几个红袖章吃了虾喝了酒,这时竟然抬脚踢起了宋凡平,他们对着宋凡平叫道:“起来,滚回仓库去!”宋凡平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轻轻拍拍李光头的脸,又轻轻拍拍宋钢的脸,轻声对他们说:“回家吧。”宋凡平站了起来,站起来的宋凡平没有眼泪了,他幸福地对那几个红袖章笑了笑。然后宋凡平像个英雄走向了仓库的大门,虽然他郎当着左边的胳膊,走到门口时,他转身向李光头和宋钢挥了挥右手。宋凡平挥动右手时的模样牛气冲天,就像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百万游行的人群挥手似的。

很多年以后,李光头每次提起他的继父宋凡平时,只有一句话,李光头竖起大拇指说:“一条好汉。”

**历史洪流的翻涌中,人作为微小个体的脆弱感

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用心目睹了文革时期,作为人这一个体所被动遭遇的如同晴天霹雳般的生活变故,一而再地感受到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面前的脆弱与不堪一击。我无数次痛心于宋凡平、李兰、宋钢所经历的人生遭遇和悲惨结局,又无数次与经历艰难困苦磨难的他们一起泪水长流。

那个时代注定了会发生宋凡平、李兰、宋钢这样的人生悲剧,如果没有他们,那么也会出现李凡平、刘兰、李钢,他们不过是那个时代最普通的民众的代号。他们普通的就像住在我们隔壁的老李、小宋,却又离我们那么陌生遥远,陌生我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一切,直到读到这本书。

合上书,愈加感恩站在今时今日的我们“生而逢时”的幸运。

**历史洪流的翻涌中,人作为能动主体的个体选择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浪潮转瞬即来。宋钢和李光头这对“即便这世界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你也是我兄弟”的难兄难弟一路扶持相依为命生活日渐好转时,却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因为共同喜欢上“林红”而分道扬镳:林红选择了高大英俊善良敦厚的宋钢,李光头像一头西班牙斗牛勇士一样转头离开。

若干年后,李光头成为了商业大亨刘镇首富,李钢却在改革开放的下岗潮中失业,林红也在油腻领导的咸猪手骚扰下面临下岗威胁。

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几近怪诞夸张而又直击人性的弱点:面对金钱的匮乏与诱惑,我们还能否像当初那样笃定坚守内心的选择?

人作为能动主体所做出的每一项选择都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机遇,于是很多人绞尽脑汁,选择与最当下的需求和解。但是也有不少人,始终没有忘记初心。

我相信,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个问题对人性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我也并无期待从主人公兄弟俩身上得到惊艳的答案。但是通篇读完,最大的震撼始终停留在了小说上部中的宋凡平与李兰身上。

宋凡平的乐观、真诚、才华横溢风趣幽默,面对命运不公的接纳,尽全力展现在孩子面前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 这样的品质即便可能没法与“人性的永恒”等同,却能在每次阅读时都给读者带来温暖的力量。每读一次,他们仿佛又重新活过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