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从8月底开始读的,因为换部门的原因,后半部分迟迟没有读,今天才终于读完。之前看到提起《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基本都是表达“现实和理想不可兼得”之类的意思,读完以后我觉得理解出这种意思的人和我的脑回路肯定存在巨大差异。
这本书的作者毛姆是个非常幽默并且有些刻薄的人,经常读着读着就觉得有点好笑。另外,作者也是一个睿智的人,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充满哲理的话。比如“记不清谁曾经说过:为了使灵魂得到宁静,每天都要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过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个睿智的人,我就一直在严格按照这句话去做:我每天清晨都要起床,每天晚上也都要上床睡觉。”“一本书要能从无边的书海中脱颖而出,希望如星辰般微茫!即使出版后打火成功,那成功又是多么转瞬即逝的事情啊!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作者为一本书要花费多少心血,经历多少磨难,尝尽多少辛酸,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给偶然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几个小时的心灵休憩的时间,帮助他消解人生旅途的疲惫。”“我从这件事得到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从聚积在心头的思想发泄中获得著书的回报;其他一切都可以不必在意,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赞或诋毁,他都应安之若素。”“那时我还不了解任性的矛盾。我不知道,做作会隐藏在真挚中,卑鄙会埋伏于高尚间;即使邪恶里,没准儿也会发现美德。”“魔鬼要想干坏事总会从《圣经》中引经据典。”等等等等。书里的“好词好句”非常多,我也没办法全部记录下来,所以这里也只是列举了几句我印象最深的。
因为作者是幽默有趣又有点刻薄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对面有个人在给你娓娓道来讲故事,时不时他又会嘲讽别人几句,所以整体的阅读体验是很好的,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一开始讲了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画有多么受追捧,他的孩子又是怎么去给他塑造“高大形象”的。后面才讲他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继而认识了思特里克兰德,见证了他从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到贫困潦倒的画家的转变。
虽然这本书的主角是思特里克兰德,但其他人物形象也很丰满。比如,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一个以自力更生为耻的女人。比如戴尔克·施特略夫,一个滑稽、善良又有超凡眼光的蹩脚画家。比如勃朗什·施特略夫,一个善良、温柔的恋爱脑。比如爱塔,一个坚定、坚强的女人。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讲。当然,没有这些人,主角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就不完整了。
思特克里兰德为什么要抛妻弃子,放弃舒适的生活,一心只想画画呢?可能就是像书里说的一样,为了找到自己心中的美吧。
我读的时候对待思特里克兰德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一方面是厌恶,一方面是羡慕,另一方面是敬佩。厌恶他毫无道德感,抛妻弃子、辱骂友善又可怜的施特略夫,甚至拐走了他的妻子;羡慕他真正拥有了自由,读《被讨厌的勇气》时,我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勇气,所以我还没有真正拥有自由,但是思特克里兰德是真正拥有了自由,他是真的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敬佩他有舍弃一切,追逐自我的勇气,敬佩他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小说里,思特里克兰德在他死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和追捧,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如果他就这么死了,他的画也没有任何人欣赏,他就不成功了吗?他做的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有意义的,就像作者说的,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从聚积在心头的思想发泄中获得著书的回报;其他一切都可以不必在意,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赞或诋毁,他都应安之若素。画画也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书里也有和思特里克兰德类似的,阿伯拉汗医生、布吕诺船长。
阿伯拉汗医生才华出众,工作顺利,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可预见的平步青云,然而在正式任命领导前的一次旅行中,他路过了亚历山大港,他像被雷劈了一样,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毅然决然留在了亚历山大港,并且在当地公立医院找了一份工作,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在世俗眼里,他可能是自我糟蹋,浪费自己的才华。可是在他自己心里,他很快乐、很平静,做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他很知足。这算是糟蹋自己吗?我和作者观点一致,我认为是不算的,人不是手段,不是工具,人是目的,人自身的快乐是最终目的。
布吕诺船长其实算是符合世俗眼光的好人,不能完全和思特里克兰德、阿伯拉汗医生这种“离经叛道”的人归为一类。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所共同追求的都是美。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美的方式是绘画,而布吕诺船长追求美的方式是生活。阴差阳错间,小有资产的船长一夜之间变得身无分文,但是他丝毫不气馁,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工作,积极规划自己的未来,种植椰子树,打理种植园,他和妻子一起白手起家,生儿育女,一起创造了生活的美。所以,布吕诺船长也是艺术家啊!
读完这本小说我收获了什么吗?好像也没什么收获,就是知道了这本小说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知道了那个时代的女人地位低下,知道了认真生活的人也是在创造美,知道了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小说,读起来不费劲,也能有一点自己的思考。最后以小说尾页的话结尾吧:人生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 而不在于你如何去描写。我认为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自我的完善。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河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希望你我都能获得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