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班已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忙里偷闲拿起老舍的《断魂枪》,无意中拜读了短篇小说《柳家大院》。这篇小说中,以他擅长的老北京的底层小人物作为主人翁,篇幅不长,却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小人物鲜活的个性与命运。人物各自演着自己人生的故事,可喜、可悲、可叹,生动感人,蕴含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有现实意义,值得推荐。👍
一座大杂院里的悲欢人生
合上书页,大杂院里残留的烟气还萦绕在鼻尖。老舍先生笔下的《柳家大院》,像一扇掉了漆的朱红木窗,让我窥见旧时代北平城里最普通人家的人生百态。
《柳家大院》讲述了旧社会北京大杂院里,小媳妇被公公、小姑子、丈夫虐待而死的悲剧。这篇作品不只是展现旧社会妇女的苦难,更是像作者老舍说的那样“在平凡中见深意”,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人的毒害。
小媳妇究竟被谁逼死的?表面看是家里人的欺压。那时妇女活得像牲口,甚至不如牲口。小媳妇是被父母用一百块钱卖给王家的,王家因此欠下外债。于是乎,小媳妇便成了全家撒气的沙包。
老王是悲剧的祸首。他在洋人家当花匠,学了一身“文明病”,在家里学装老爷派头,想出来的规矩比头发丝还细:数着米粒嫌饭煮硬,盯着针尖说衣裳没洗干净。自己不动手打人,就教唆当石匠的儿子动手,“石匠下手顶五个壮汉”。最可恨的是小媳妇被逼病了,他还要陷人中,拿草烟熏,说这是“治病”。
上吊的消息传来,老王不心疼人命,只怕弄脏屋子要赔钱,在外人面前弯腰赔笑的老王,回家就变成吃人的老虎。这种“双面人”的样子,正是旧时代封建宗法制度扎进骨血的毒瘤.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二妞这丫头。当小姑子的不但不护着嫂子,反倒变着法儿找茬儿。数九寒天叫嫂子用冷水洗衣裳,灶台上藏着白面馍馍,诬赖嫂子偷嘴,却不知道自己也将走上嫂子的老路——老王早盘算着要卖女儿换钱。可见,家家的悲剧总在轮回。
大杂院的青砖上爬过百年的月光,照见过多少女子的血泪?还是老舍说得好:“捧着快断气的文明,更叫人心痛”。大杂院是旧社会的缩影,院里人像被蜘蛛网粘住的虫子,明明自己受着罪,还要拉扯更弱小的当垫背。
还有,最后那道北风卷着纸钱打转,纸钱到底是烧给谁的?是烧给小媳妇的,还是烧给整个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