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07 08:35:0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01.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却也让他变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后创作的多篇著作中无不透露出对人生、艺术、信仰的深刻剖析。

02.作品简介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这时的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他只是爱好画画而已。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的生活开始变得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做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风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爱塔一直照顾着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身体溃烂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03.好句摘录


1.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2.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他不理睬六便士,却伸手寻找触碰月光。
3.我觉得你很像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卑鄙与伟大,恶毒与仁慈仇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同一颗心灵里的。
4.时钟的钟摆,摆过来又摆过去,永远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7.谁说的话也不能最终成为定论。
8.当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得好还是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从水里出来,否则的话,他就得淹死。

04.叙述手法分析

《月亮和六便士》中所表达的主题,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理想和现实之中的挣扎。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的手法,深刻体现了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一)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自身的对比分析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伦敦有着证券经纪人这一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其内心的真正追求却是绘画。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在追求自身生活的改善,梦想着能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斯特里克兰德却放弃了自己在伦敦的一切,而到巴黎开始自己追寻艺术的噩运之旅。

从文章的主题来看,作者毛姆对斯特里克兰德追求梦想的行为是抱着同情和赞赏的态度的,然而对其追求的过程,作者毛姆却对其并不赞成。通过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矛盾进行对比分析的叙事,使读者对现代社会人类精神上的危机产生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毛姆所宣扬的虚无主义主题。

(二)斯特里克兰德和斯特略夫两者的对比分析

除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之外,作者毛姆还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描述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即靠画画维持生活的平庸画家斯特略夫。斯特略夫自身天资平平,其虽然一直从事绘画事业,但水平非常一般。然而,他虽然欣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并能够真正理解其画中所包含的真正艺术意境,却并不愿意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为了艺术的追求而疯狂地不顾一切。

某种意义上,作者毛姆在斯特里克兰德和斯特略夫之间对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对比,一种是伟大的不幸,一种是平庸的幸福。显然,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会像《月亮和六便士》中所描写的斯特略夫所做的那样,选择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平庸的幸福,但是作者却将斯特里克兰德这一与传统道德标准格格不入的人塑造成为小说中的主角。

参考文献:

[1]胡红渊.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叙事风格再探[J].语文建设,2016(14):39-40.DOI:10.16412/j.cnki.1001-8476 .2016.14.022.

[2]马庆红.人类和人性归宿的拯救之路——《乌有乡消息》与《月亮与六便士》之主题分析[J].东岳论丛,2009,30(07):110-112.

05.个人感悟

第一次《月亮与六便士》,是在高中。那时候的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恶人,他抛妻弃子,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只顾自己。他会在别人问他“你走后你妻子靠什么过日子”时回答“我已经供养了她十七年,为什么她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做个改变呢?”,在别人骂他时毫不在乎...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一本书会被大家赞叹,但就是前几天高中同学告诉我的一个消息让我好像能理解了。

那位同学因为高三时出了一点小状况所以一直在家没上学,直到高考才回到学校。不出意外,他考的并不理想,他选择了复读,并且好像考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我也没具体问)。前几天他跟我说,他休学去创业了,AI办公,因为他不喜欢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之后又多了分敬佩。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求学期间就应该只有学习,不要三心二意。但这些都是“世俗”的限定,我不禁思考: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过?

在上大学前,我觉得我的人生轨迹很清晰,大学毕业-26岁左右结婚-28岁左右生子,然后度过我平静安稳的一生。虽然现在我还是不确定到底该怎么过我的人生,但我知道不能得过且过。我相信在未来我一定会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