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时花朵作陪》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07 08:41:4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四时花朵作陪》读书笔记

1 晨曦透过东面的北干山,柔柔洒在屋顶斜坡的黑瓦上,照在东面木篱笆的爬藤植物上,这些早上初开的花朵,便被晨光染了一层迷人的光晕。
    四周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金银花的香,这时候我在园子里拍它们,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光影打在每朵花上、每片叶子上,透着宁静和安详。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这时的花朵是最娇艳的,叶子是最灵动的,世界便在这样的意境中,变得如初生般纯净、简单。
    于是每天早起看花拍花,成了这个春天最美妙愉悦的事。

2 另一面栽了一株欧洲络石,每年春天,木网栅间会开出许多白色风车样的旋转状小花,清丽得好似邻家小女孩从栅栏里探出头来。

3 这株紫藤,跟南园的紫薇树一样,也是从尺把长的小苗养起,至今已有五个年头,来得比紫薇还早。它可不比含蓄不开花的紫薇,每年四月一到,你只能在河边公园欣赏到那繁花似锦的紫藤花开,而我,只须搬张小椅子,坐在我家的北露台上,即可陶醉在一阵阵摄人心魄的紫藤花的香风里。

4 我爬山,只为寻得一份宁静,但自从我建了这个小花园后,便很少去爬山了,我坐在南园,看山。晴天的清晨和黄昏,阳光从东面和西面的山头,斜斜映照园中,花草们瞬间跃然灵动,披金映辉。雨天,山色空蒙,云雾缥缈,我的园子似在仙境中一般,充满灵气。此刻的我,坐拥其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5 有时候我喜欢坐在北园里。看架子上一盆盆玲珑的肉肉,它们身上那种岁月静好的悠然、不争不闹的宁静,让我仿佛置身在静谧的星空里,时间是那样幽缓,生活是那样从容。

6 有时候我的园子也很热闹。那是一些久已羡慕我园子的朋友,我把他们邀请来,不是显耀,只是想让他们感受一下这种“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静静坐在园子里,触摸身边的绿,吸闻绕鼻的香。芸芸众生,你和我,人人都需要慰藉,所以,我们要懂得给自己找一块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处,安放灵魂。我的园子于我,就是这样一块静谧之处。

7 下班回来,看到小区景观河边的柳树一身纤柔的新绿枝条垂到河面上,摇曳多姿,映着一旁开了好几天的玉兰和樱花,无尽地温柔。

    春天,万物悄悄发出微微光泽,然你若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蹲下来细细观察和感受,很快便会错过这些惊喜。

8  园子里的白兰,我也喜欢看半开。

   白玉似的花瓣,微微从顶部分裂开,透着娇挺的风骨,又令人浮想联翩。真的等到花瓣全部打开,就好像一个长跑者用尽力气跑到终点后瘫软在地的绵软无力,是一碰就要散架的脆弱。

9 前段时间关了朋友圈,感觉每天多出了许多时间赏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里,这里就会少许多享受。朋友圈里尽是别人的风光,我们总是喜欢把时间更多投放在关注别人做什么,却不去多花点时间关注身边的这些小美好。其实真正滋养我们的正是这些安安静静的事物,别人的生活,只会带给我们更多焦虑。

10 植物作家翊鸣在她的《又自在又美丽》一书里曾说:

    “如果把来到这个世界仅仅看作是一趟直奔目的地而去的行程,那目的地不过就是一个地名而已。停下疾行的脚步,在一根草、一朵花、一棵树下逗留,凝视它们,触碰它们,只有不把‘看’仅仅当作一种简单的视觉行为,我们才可以‘看见’。”

    “当看清了苍莽万物此与彼之间每一点细微的差异和美丽,我们便拥有了一个不只是路过的人生。”

11 于是我知道为什么自己如此喜爱养水仙了。

   你看着水仙的花,眼睛会清澈起来,灵魂会空灵起来,仿佛你也像这盆水仙的花一样,素净、清明,杂念和污浊都随之遁去。

    在这个焦躁的世界里,养一盆水仙,你也会变得像水仙一样洁净。

12 拥有一个院子,种菜种花,每天在清晨阳光下打理花草,静静读书,这大概是许多有田园和文艺情结的城里人最大的梦想了吧!

    郑州的刘娟就做到了。

    “在城市的郊区,有房几间,有田半亩,房前种花,屋后种菜。读书写字累了,就去照顾一下花草和蔬菜。”刘娟说十年前她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13 每个休息日,我都喜欢待在楼上露台上,一个人待上一整天,把外界的各种纷扰屏蔽在这一方小天地外。从清晨薄曦微照坐到午后夕阳斜射,看阳光从这面木栅栏墙移到那一面,看月季花瓣上的露珠一点点被暖阳吸收了去,看蝴蝶停在一朵花上好久不肯离去,看经常来的两只白头翁叽叽喳喳蹿到树梢又呼啦啦飞走,感觉时间是在一寸一寸度过。有时候放起音乐,捧起书,一天里即便一个人,也从无寂寞无聊之感,反倒感觉内心如此鲜活、丰富,各种奇妙的念头和灵感随时涌现,好像灵魂里有无穷的潜能在一点点被开发。

生命不应该是这样的吗?每一天都要是平静的、享受的,而不是焦虑的、烦躁的,像刘娟说的,在大自然里,自己变成了渴望成为的那个人:清秀、轻灵,内心仿佛有一股清澈的小溪日夜汩汩流淌。

14 也奇怪,小时候,多么厌恶土地,发奋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离开眼前这块讨厌的黑土,过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双手不用沾泥的日子,却在人到中年时返身,又回来与泥土打交道。

15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做农妇,种花草,也许看上去真没多大用处,劳体力、花时间又花精力,有时还得不偿失,苦心培植却经不起酷夏和严寒的打击,可是自从开始养花,生活就是不一样了啊!那些不快乐的事、生活中的烦恼,在你聚精会神停不下来的过程中,没有了。渐渐地,你觉得眼前看什么都是美的,心境变了,性情也随着改变,变得像花一样柔软、温和。

16 有一次我们只开了两辆车,但到了花市,个个像老鼠掉进米缸里,收也收不住手。返回时车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厢、座位下,简直像沙丁鱼罐头,哪里还有人可以坐的地方?最后,每个人腿上抱着大纸箱,双脚挤在众花盆堆里,满载而归的兴奋完全掩没了挤在车里的不舒服。

17 英国人的人生有两大极为享受的事:一是看足球,二是侍弄花草。对英国人来说,收拾花园已成为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18 回想我种花这几年,从一个焦虑急躁的操心女人渐渐变得温和、从容,想来很神奇,却自有它的道理,那就是草木的力量。

    草木使人安静,不仅在你与它们相处的那些片刻,更在你用心打理它们的过程中。

专注做一件事,会使心灵变得单纯、宁静。当我面对这些简单纯粹的植物时,我也被它们的简单、纯粹感染。

    所谓近朱者赤,我们如果多与植物在一起,我们自然也会变得像植物一样淡定从容。

19 有一次看到湖州花友梅子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我们一生中,大抵都见过许多花开,也看过无数花落。但花给我们的愉悦,不单只是眼目之娱。它有时候是一个秘密,有时候是一个奇迹,有时是一种超凡入圣的孜孜以求,更多时候,却是爱、热情与生命本身。”

20 植物的生命力,强大到超乎人的想象。在环境不利于自己时,相信只要春天一到,属于它们的生命力一定会爆发,所以它们不抗争、不抱怨,只接纳、臣服,暂时收回力气,等待、蓄势,终有一天,它们会等到自己的春天。

21 你一定想象不出我当时的狂喜,就像想象不出林那北“清明节到乡下扫墓,看到路边菜地里土黑黝黝的,我两眼顿时喷出只有在大百货看到心爱的名牌服装鞋包才有的贼光”一样。

22  两年前,绝色把露台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铁艺架子搭建的扶梯扶栏,欧洲风味的圆形拱门,各种藤蔓缠绕,风味吊挂,几百盆花草,被她打理得旖旎、精致。每个角落都呈现不一样的风景,园中有竹林小地,龟居水景,有缤纷花草,也有蔬菜园地,就这么一个屋顶方寸之地,被她的巧手打造得简直美不胜收,让人惊叹。

    她介绍她的那些花儿,就像帝王说起他的三千后宫佳丽,那份得意和成就,你只有羡慕和崇拜的份儿,绝不敢心生忌妒。

23 她常把自己比作“洒扫女人”。晨起晚间,每天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在植物身上,却从来不觉是个负担。夏天只戴一顶宽檐帽,甚至连围裙也不用,穿着花裙子就在花间劳作。有时兴起停不下来,忙碌到深夜也是常事,春秋天忙播种,夏天忙浇水,冬天忙修枝,看到眼前的植物在她手里一盆盆鲜活生动、楚楚有致,竟觉人生幸福不过如此。

24 有时一盆玛格丽特明明好几个蓓蕾挂在枝头,心狠手辣的我,会毫不留情把这些蓓蕾剪掉。剪完后的一盆玛格丽特,像剃了光头一样,开花,自然是要等重新长出侧枝,蕴出蓓蕾。不过,这样处理后,花会开得更多、更密。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好的享受,放弃即时就能得到的满足。原来这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教育孩子,也可以用来指导培育植物。

25 春天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株百合苗,我按时浇水,时常照顾,六月的时候,从高挺的青枝上,令我惊喜地开出一朵洁白的百合花,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种植带来的成就感。之后,我就像一个尝到恋爱滋味的女孩,内心无时无刻放不下对心上人的思念一样,对花草的沉迷喜爱,像一个狂热的追求者一样不可自拔。

    我开始对路过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细细关注起来:春天,柳枝上柳芽什么时候黄黄绿绿地发了出来,绿化带里垂丝海棠开得满树满枝;夏天,马路两边的紫薇就这几天开始热闹繁盛起来,明艳的黄色萱草花从地面一朵朵探出头来;秋天,芦苇丛里再力花安安静静地开着;即便是冬天,望见路面上迷人的角堇和石竹,也会觉得瞬间有暖意入心。

    这些都让我即便一个人走在路上,眼里也盛满灵动和美好。

    一年四季花红草绿,看似重复的日复一日,其实每一天都变化着。

    这就是所谓的季节感吧!

26 种花,让我过上了有季节感的生活,这种有季节的感受,倏尔将我的感知力唤醒,而这种感知力的唤醒,让我每一天都过得鲜活、饱满,不像以前那样粗糙、迷糊。我时常觉得,这个世界上分分钟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感受都不够。

    我会在某个傍晚时分,为看见露台上一朵蓝色鸢尾花开而雀跃,会在发现一盆黝黑的泥土里有嫩嫩绿芽钻出土面而欣喜激动,会在清晨薄雾迷蒙时,因看到晨曦温柔地洒进园子,安静地照在花草们身上,而感到生活好幸福……

    渐渐地我发现,原来的急性子改变了,看事物非黑即白的二元观,也可以有灰色地带了。心境慢下来了,性情变柔软了。

27 我觉得迎春是那种让你既不觉俗艳又温暖到心头的花,它不像同样在早春开的贴梗海棠,浓艳得像一团火,也不像傲骨红梅,让人心生崇敬。迎春和蜡梅,倒是有同样的清新风骨。但似乎迎春更受人喜爱,虽说蜡梅是以香取胜,但蜡梅不常能见到呀,哪里像迎春,路边、桥下、山脚、河岸,到处都能见迎春花的身影,呼啦啦告诉所有人——春已到。

    迎春花开的那些日子,下班走到楼下,会抬头望一眼楼顶,远远地,看见一片温暖亮丽的黄色从楼顶铺泻下来。乍暖还寒的早春,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冷风里也会瑟瑟发抖,看见这抹明亮的黄色,仿佛黑夜里看到家中透出的暖黄灯光。

28 那是人间四月的春天。清明节前几天,晚上去北露台洗晒,突然闻到一阵浓香,裹挟在风里飘进来,一阵一阵地,撩拨我的鼻子。我对花香向来没有免疫力,立刻放下手里洗的衣服,走到门外,才看见一串串紫藤花娇娇柔柔泼泼洒洒从架子上挂下来,夜色里,好像一张紫色的帘幔罩在不锈钢架子上。

    古人说“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的确,两天前还是未打开的鼓鼓花苞,突然就哗啦啦集体全部打开,连招呼都没打,实在也是惊叹于它的豪放和洒脱。

    之后的每年四月,我终于可以一个人,就在家里,在我的园子里,欣赏满架的紫藤花开。而每当春夜月色朦胧,我走进北露台,或是去洗涤,或是去给花们浇水时,总会忘了最初要去做的事,而被紫藤醉人的香气吸引。

    这时候,真希望有一个人,和我一起,在满架的紫藤花香下,什么也不说,只对着清清朗朗的月光,静静相对而坐。

只是坐着,便觉得很美好。

29 植物是能够给人力量的,尤其是在你感到人生最灰暗的那一刻,去看一朵绽放的花,去欣赏一盆葱郁的绿植,它们开得那样无怨无悔,长得那样生机蓬勃,世间的一切艰难,都抵不住它们努力生长的姿态。

    我们要向植物致敬,向一朵花表示钦佩,因为它们不仅带给我们美,更带给我们生活的希望。

30 乡间除了野花,很少看见这样漂亮的碗状花,浅嫩的黄,单瓣的花朵薄薄贴在麻秆上,风一吹过,微微摇曳,虽是农作物的花,也是美得楚楚有致,只是在那个温饱不济的年代,观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奢侈,即便络麻花这么好看,像我父辈的这些农民也不会当回事。

31 一位写植物成精的湖南女子曹萍波在她《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里,写舅姥爷家的茉莉:“茉莉的妙处是枝叶轻盈,气味甜美,稍有一丝风来,就曼妙柔软香远益清。”

32 茉莉是在这几年开始种的。一开始种花,眼光都钟情在色彩艳丽上,渐渐地,看腻了浓艳,便开始挑些清秀的种。白兰、含笑、络石,这些颜色淡雅还能幽幽飘香的小花,虽然开的时候并不怎么夺人眼球,但看久了,你会越来越喜欢。那份淡淡的清新风,会让你的心安静。

33 想起一位茉莉一样的女子:民国时期的林徽因。

当年诗人泰戈尔访华,请林徽因朗诵他的《最初的茉莉》一诗。林一袭白衣,仙气逼人,一旁作翻译的徐志摩长袍白面,才华横溢。那些日子里,两人与诗翁携臂同行,成为民国一段佳话。

那夜,徐志摩敲开林徽因家的门,对着眼前心爱的人,只说一句“把你的手伸出来”,把一捧藏在长袍前袖里的茉莉花,撒到林徽因手心后转身就走。

诗翁泰戈尔说林徽因像洁白的茉莉般清纯美好。茉莉般的女子林徽因应该是徐志摩的最爱,可是后来林把茉莉花泡在一个半透明的玛瑙色圆钵中,置于书案上,在为茉莉花换了最后一次水后,便与未婚夫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

    那一捧茉莉,终究成了徐志摩心中永远的念想。

   也许聪明如林徽因,心里最清楚不过,爱情是玫瑰,生活却像茉莉,只有平淡的,才能长久不惊。林喜欢清风明月般的波澜不惊,而诗人注定动荡、激情,无法给她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