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往里走,安顿自己》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11 08:16:5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往里走,安顿自己》读书笔记

书评

许倬云生于1930年,江苏无锡人,他和弟弟是双胞胎,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出生时他只有两斤七两重,因为肌肉发育不良,一直不能动,直到七岁才能坐在椅子上。童年时抗日战争的经历是他人生初期难以磨灭的苦难记忆,但难民之间的守望相助也让他一直相信人性善良的力量。之后他先后求学于台湾和美国,并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独特的教育经历让他学贯中西,对台湾和美国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就是这位年过九十的老人历经颠沛流离的一生后,对人生、对学问、对世界的观察与感悟。刚开始读的时候总觉得是在被灌输大段大段的励志鸡汤,但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和深刻,以及向面对书本的年轻人投射着真切的期待。

想象一个九旬老人坐在你的对面,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和缓的语调向你倾囊相授最复杂的人生道理:他可能身体不便,但目光坚定、头脑清晰,他可能语速缓慢,但字字珠玑、言简意赅,也许你最大的感受就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记录下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于是我确实就在这本书上贴了迄今为止最多的索引贴。于我而言,每次与前辈们的交流中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们身上不由自主散发着的松弛感,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能看到更远的未来,从而甚少计较眼前的得失。但松弛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心中的火支持着他们为实现寻求真理或是造福人类的目标而焚膏继晷、不肯松懈一分一秒。有时候会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太着急了,每日谈论的话题无外乎成绩、学业、工作、前途,忙忙碌碌,原地打转。

除了对人生经验的分享,许倬云也在这本书中反复强调了他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极大的认同,认为能够适应变化、懂得互动合作的中国人会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安顿自己,进而构建一个理想世界。但反思一下,在我们身上,优秀的传统精神还剩余多少呢?

最后用许老的一句企盼作为结尾:“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安定,世界上不再有吃不饱饭的地方,不再有愚蠢的人,不再有无告的人。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书摘

1

自序:为什么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作为一个人,面对种种现象我们要有一个回应。事情现在发展到了哪个地步,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反思,从反思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理解、觉悟,这一步的工作——对外在现象的观察、分类、讨论、应对等——最终一定会碰到心底那一部分东西,这也是我所说的“往里走”。

所谓“往里走”,我们要看见周围的事物变化,也要感受到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还要找出对我们影响最深的部分。

因为我们看事看物不再只看表象,思考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欢喜哀愁或得与失。

这个“里”不是理性,是情的部分多于理的部分。情和理交融汇合,埋在你身体里面,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这个才叫“往里走”。

这热热闹闹的纸上云烟,到了后来都是哀伤,哀伤之后有一个大的原谅,有一个大的慈悲。而“我自己”或许只是一个概念,是可以不存在的。

2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假如你是写文章的人或做研究工作的人,可能要到五年以后才能检验你五成的研究成果,可能要到三十年以后才能检验你整体的成就,可能要到你死后五十年才有人发现你是错的,有人发现你是对的。但是你只负自己的责任,外面的记录、光辉都和你没有关系。

3

我们所处的世界,究竟面临何种局面?

即使曾经美好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心的变化,其缺陷也会日渐显现出来。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因为世界是永远变化的。

4

天、人没有大变,一切在安定、冷静中度过

要在充分的资讯之中,把知识当作海洋里面的洋流,当作山峡里面的浪涛,当作瀑布下面的冲击,当作长浪底下的压迫。你自己从资料之中求得它、分析它、综合它,自己要保持分析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要知道知识不是资料,而是从资料里面提炼出来的,我们能够借此找到一些方向,找方向的过程是寻找智慧的途径。

5

当今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我个人认为,人生目标有几条。最要紧的一条,是“存在”;第二条是存在于这世界上,你要有尊严,不要委屈自己去求取荣华富贵,甚至只为了求取一个更好的待遇。

6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不一定要做领头羊,要甘心做“脚注”。你能够做到一辈子有一篇文章被人家引用作为脚注,我认为就是很大的成就了。不一定要做领头羊,要甘心做“脚注”。你能够做到一辈子有一篇文章被人家引用作为脚注,我认为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7

世界这么大,“国家”不是最大

我们不要常常尔虞我诈,不要相信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摆脱观念上的限制。

8

新科技时代,需要超越性思考

现在已经不是牛顿时代的科学,那个时代大家的欲望是有限的;也不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代;今天是量子论的时代。量子论的世界是无穷的世界重重叠叠,从大到小重叠在一起,叠合的方向、方式、层次都不一样。我们身体里面有无数小宇宙,我们身体外面有一层层、一道道的大宇宙。可能我们与别人是套叠在一起的,只是我们不知道;也有可能我们与别人重合在一起,只是我们不知道;甚至我们可能被一个更大的宇宙包裹,在里面被当作营养物质消化,我们也不知道而已。

9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各位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是最宝贵的东西。在你二三十岁的时候,要寻找自我,不要糟蹋它。第一,不要被欲望糟蹋;第二,不要被自怜糟蹋。

10

知识从哪里来?要读世界这部大书

我离开世界时,会想:我尽力了,现在熄灯号吹响,我睡觉去了。熄灯号吹响以前,我尽量“值夜”。

11

归结到内心,人要对自己负责

中国人认为事物永远有改进的余地,世界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缘故既有外力的刺激,也有内力成长的刺激,还包括互动作用的刺激——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学习、模仿、抵消和矫正,群体与个人之间互相矫正,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相矫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Network”,“Network”本身是永远在变化的。

12

我想建造几座“桥梁”,联通大众与学术

我盼望,我的著作能在叙述中“解释变化”。在变化的形态、模式得到理解之后,我们才能慢慢掌握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我不固守任何一个学科,也不固守任何一个时代。

13

中美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理想在哪里呢?中国的理想是建立在个人立场之上的,从社区、社群、社团、社会到国家,个人是各种群体的基础,每个人都有相对的权利和责任。

人与人的合作与彼此尊重,才能纠正过分“个人主义”带来的缺失。

中国人讲“公平、正直为神”:公平,是人与人之间以公平互相对待;正直,是自己做人不能自我扭曲。这应是人间共存的基本原则。

中国人在诗歌艺术中展现了时空中的生活美学,表达了他们与自然的互相适应,到达了以自然风景来形容美学的境界。

14

那些被打倒的文明,需要重整旗鼓

我常用的比喻:我们东方几乎所有的民族,坐着独轮车、汽车、马车,一个个进入了同一个辉煌的火车站;但是我们进入后,发现轨道已经生锈了,最后一班车已经走掉了,火车站后面是一些荒芜的坟墓……我们的现状就是这样。

应用本来是应该跟着理论发展的,但现在应用赶在理论前面,因为有市场。要先生产,发展应用,应用研发受阻才考虑更新落在后面的理论。如此的“科学”就不是真正的科学了,这是为富人服务的科学。

15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要许多人合作。要有敏感的心情,要有同情的心情。同情的心情就是将心比心,才能够看出周围无处不是诗,无处不是画,任何时候都拿我跟人放在一起,拿自然放在我心里。这样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丰富的。

以万年为鉴,时间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然后是人类文化,再然后是自然。

人受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用受的教育能换得吃饭的工具,也不仅是受了教育要知道人跟人相处,和平相处。要有一种教育,养成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们没见到的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扩展这种可能性。

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