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加坡史》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19 09:20:4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新加坡史》读书笔记
今天推荐一本关于新加坡的书:《新加坡史》,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学者,伦敦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大学历史学教授: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写的。长期专注于对新加坡历史的研究,1955—1971年间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教授历史。

推荐的理由是:新加坡是从夹缝求生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如此脆弱又受到如此多限制性的国家,从马来西亚被迫独立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75%人口挤在贫民窟,失业率高达12%,人均GDP仅500美元,随时面临其它国家侵略的危险,需要快速建立国防和经济体系。

后来如大家所看到的,快速发展成现代化国家,这个弹丸之地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 ,从一穷二白成为全球的枢纽。一个国家从如此艰难到后来发展如此迅速,对遭遇困境的个人更是具有借鉴意义,让人不禁生出一些智慧,一些力量……

当然,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更是为我们祖国发展的迅速,繁荣、昌盛、富强更是充满惊叹和骄傲,因为我们是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在某一纬度来说其实是更不容易的,比如说政治的稳定,经济发展的贫富差距等……今天我们先分享《新加坡史》这本书。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加坡是一个全球枢纽,它的发展得益全球经济化,因为这样也为国家带来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书中原文是这样说的:

1. 新加坡得益于全球经济化,发展非常迅速,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也决定了最容易受世界性经济衰退和环境灾害的影响,这些都是新加坡自己无法控制的。

2. 还有其它风险包括:在一个已经拥挤不堪的岛屿上,人口还在持续增长,贫富分化也在加剧,精英阶层倾向于故步自封,杜绝新成员的加入,这有可能导致社会流动性丧失,而这种流动性恰恰是新加坡在历史上能取得成功的一块基石。

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加坡,刚刚从马来西亚被迫独立的新加坡情况更加严峻,当时新加坡是怎么夹缝中求生存,度过艰难时刻的呢?

对外李光耀积极寻求国际上的认可,加入英联邦寻求保护。书中原文是这样说的:

1. 新加坡独立后,寻求英国的支持,开始新加坡70%的经济来自于英国的支持,同时,李光耀寻求国际社会的其它支持。

2. 英国制度给新加坡提供那种结构。能够支撑一个领导人,一个脆弱的领导人,而不至于垮台。当然这种状况不是长期的。

3. 对内采取铁血手段,对于煽动民族宗族情绪的人给予极刑,大到抢劫、强奸、吸毒,小到随地乱吐口香糖、公共酗酒、酒驾都被判处鞭刑。三鞭下去90%的人都会疼到休克。严刑峻法给动荡的社会打下一支镇定剂。

李光耀认识到,首先要保障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才能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住房短缺是人民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他出台土地征用法,政府低价购买私人土地,并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同时推行中央公积金政策,帮助民众购房并积累财富。

这些措施迅速解决了贫民窟问题,使大多数人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从而提高了社会的安定感和幸福感。

在面对经济低迷的局面时,李光耀积极推动外贸和吸引外国投资,他吸取了越南改革不彻底的经验教训,创造一种安全,容易建立信任,公平的外商投资的这样一个环境。书中文中是这样说的:

1. 让新加坡从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岛通过引进外国资本、管理、技术,能够给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2. 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李光耀非常重视治理腐败。他通过增加政府官员工资,加强反贪局的权利,并制定严格的反腐败法律,成功地维护了政府廉洁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新加坡因此在全球廉洁国家排行榜上稳居前列,增强了投资者对新加坡的信心。

李光耀还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统一语言(当时新加坡流行多语种),消除语言隔阂。书中屡次提到教育对人对社会的影响:

1. 教育发展态势是对社会总体的效果,是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层,把受英语教育的人群与受本土教育的人群分隔开来,拉大了各个社群之间的距离。受华语教育还是受英语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划分人群的最主要标准。

2. 新加坡的华人领袖们一直希望通过慈善事业来增加自己的威望,财富的多少一直都是衡量新加坡华人社会地位的标杆,但到了19世纪末,新的上过大学的职业化阶层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比如:林文庆、宋旺相……

在关于新加坡的文化建设方面,书中提到的不多,从李光耀的许多采访以及他本人家庭生活及个人自传中可以对新加坡的文化窥探一二。

总之,新加坡不仅成功克服了独立初期的困境,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如今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它的人民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写在最后:

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这一直是我们的方法。若要继续保持如此,我们就必须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机应变。一个国家发展尚且如此,个人发展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