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隐形的父母》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23 08:44:4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隐形的父母》有感
周末再次听了一下写作研修班的视频,张文质老师说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提炼我们的一些思想。更重要的是以写作促使我们去阅读,以写促读。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有时候我们写不出来的话,就多看一点书,从书本汲取营养,然后可以谈谈我们的想法,也可以进行一些摘录,这些都是不错的途径。

今天听到有学员在群里说,现在有很多本科、硕士、博士生去就业的时候面临工资较低的情况。因为有很多人去竞争,如果没有编制或者工资比较低,能够进入一所大学或者一个比较稳定的单位,很多学生都愿意先去就业。

以往我们读完大学出来可能就会被安排就业,后来不安排就业了,可以自行去找工作,还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是现在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的人真的越来越多。在学历已经非常饱和的情况下,考验大家的是什么呢?是大家的知识面、创造力,还有源源不断的终身学习能力。如果有的人大学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不再学习进修,那他的知识面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甚至会退步,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实在太快了。整个局面就是,如果不学习、不跟进时代,被淘汰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还是继续努力吧。

今天很高兴看了一本余云德先生和他太太合作写的《隐形的父母》。原来这本书在2015年就出版了,至今已经10年了。如果不是上次到深圳听了他的讲座,我也不会去买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展现了家长内心比较纠结焦虑的一面。我觉得在孩子的事情面前,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掉以轻心,余校长也是。书中很多事情细节写出来,感觉自己也悬着一颗心,也为他们着急。不过现在两个孩子都成才了,自己也准备退休了,这感觉真好。

余老师也在书中探讨,学习究竟是要快乐还是痛苦,家长应该干预还是放手,很多时候家长都为此十分纠结。

今天刷小视频时,看到学习强国推出的内容,一位高中老师提到,成绩其实是起伏不定的。比如有的学生中考进来时是第一名,现在可能落到十几名;而之前十几名的学生,现在有可能上升到第一名。所以说成绩并不固定,有起有落。他认为初中抓成绩还来得及,小学就没必要过度卷成绩了,整天为成绩奔波会让人神经紧绷,这样并不好。

小学阶段,我越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注重交际、交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广泛阅读。有些东西可以舍弃,比如重复、繁多、太难且费时的作业,这些作业会占用孩子玩耍和认知世界的时间。如果作业没那么多、没那么耗时、没那么重复,孩子就可以节省出时间通过电视看世界、多交几个朋友、多看几页书。

所以,作为教育者,在布置作业方面要严格把关,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但街舞跳得好,在接触街舞时能凸显出兴趣和潜质,建议继续让他学习。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不爱写字,但动手能力强,在做小手工或钻研小发明时愿意动手,也应该发现他的闪光点,发展他的特长。

这样一来,孩子有了特长,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有立足之地。而且,孩子在特长方面获得成就感后,有可能实现学习的迁移,将这种兴趣和信心迁移到语数英的学习中;即便没有迁移,孩子也能成才,就算不成才也能成仁。

自己家的孩子目前上一年级。放学就让他去小区里和同学跑跑跳跳,放松一下。因为整节课他都要坐端正,读书写字,还要时刻注意坐端正、不要说话等等。

放学之后,我觉得应该是孩子自由舒展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就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在小黑板上画一画、写一写,这也是回顾当天知识的过程。我看到他在写的时候,会把老师讲的知识点复述出来,愿意读书的时候也会回顾当天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能拿起想看的期刊、故事书等安静阅读。

其实一个晚上的时间很短,我不理解其他家长怎么能让孩子一晚上都安静地待在一个位置上。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白天孩子已经坐很久了。做作业一个小时我还能接受,要是要做两三个小时,我觉得就不太合适了。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不一定非要在作业上“内卷”。孩子的成绩受很多方面影响,比如睡眠、成长和健康,这些都要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