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想歪了》读后感
看着书架上一本名为《别再想歪了》的书,不自觉就拿起来阅读,书中从逻辑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解了常见的认知偏差,书中讲了很多类型,让我也陷入了思考,有的时候“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而只是我的一种偏差,书中很多例子让我也觉得很好玩,尤其是在逻辑学角度的认知偏差。
人身攻击谬误,即否定讨论着自身的特点,而不是针对问题本身,来驳回对方的主张。如:A:今天我打算做晚饭,你想吃什么 B:你再说什么?你连打扫卫生都不会,怎么会做饭呢?
有的时候诉诸虚伪还可以用来反驳人身攻击谬误,如果还是在刚才的情景,那A可以反驳:你做的XXX饭不也从来没有成功吗?
书中也提到,为了讨论的效率,最好不要使用人格攻击,因为本身指责方和被指责的对象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且还有可能让人际关系陷入泥潭。
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是滑坡论证,即从正确的观点出发推导出一个不好的结论,从而告诉对方最初的选择不对。如:如果你通过不了法考就当不了律师 → 当不了律师就没钱花 → 没钱就过不上好日子 → 过不上好日子就不会幸福。
这段话乍一听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而且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也经常用这样的说法来告诉孩子,但其实一开始“过不了法考就当不了律师”表达了明确的因果关系,但随后的主张“没钱花过不上好日子”“过不上好日子就不幸福”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者他们本身就是基于模糊的因果关系,这也就是如果我们把当律师换成当医生,好像这个句子仍然成立。这也表明,“当律师”似乎也并不是唯一一个能保证“有钱花”的条件。但如果没有仔细研究其中使用条件句的因果关系,便可能就会接受其中得到的错误结论。
所以下次可以多些思考,或者让对方“出示”证据或例外情况。
后面的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学部分很多是我学生时代学习过的内容,但读起来仍然津津有味,我也做了很多笔记,感觉以后可以成为讲课的有趣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