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周易》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6-21 08:22:4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周易》读后感

《周易》共计64卦,每卦6爻,其中只有乾坤两卦各多一个用爻。6爻分别来自两个八卦当中的单卦组合。比如乾卦是单卦乾在下和单卦乾在上相组,六爻从下到上就是六个阳爻。古人用9代表阳,用6代表阴,所以乾卦的六爻就标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因为这一卦多一个用爻,所以再加一个用九。再如屯卦是单卦震在下和单卦坎在上相组,六爻从下到上就是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所以要了解《周易》的结构,首先要了解何为八卦。

一、八卦的由来

八卦分别由八个卦象组成,从卦图逆时针排列分别是乾☰、兑☱、离☲、震☳、坤☷、艮☶、坎☵、巽☴。每个卦象的实线代表阳,虚线代表阴。先来看三条线最低的线,我们会发现乾、兑、离、震最低的线都是实线,坤、艮、坎、巽最低的线都是虚线。这就说明八卦最初只有阴阳,乾、兑、离、震属于阳,坤、艮、坎、巽属于阴,也就是道家文化所说的两仪。再看中间的线,乾和兑是阳,离和震是阴,坤和艮是阴,坎和巽是阳,这就出现了阳阳、阳阴、阴阴、阴阳四种象,也就是道家文化所说的两仪生四象。四象将阴阳分为太阳、少阳和太阴、少阴。再来看最顶上的线,乾是阳,兑是阴,将太阳分为两卦,离是阳,震是阴,将少阳分为两卦,坤是阴,艮是阳,将太阴分为两卦,坎是阴,巽是阳,将少阴分为两卦,道家文化称为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八卦的由来。在传说中,八卦由伏羲所创,在《周易·系辞下》中也有关于这个传说的记载。八卦的乾、兑、离、震、坤、艮、坎、巽所对应的自然现象通常指天、泽、火、雷、地、山、水、风。但肯定不是单一的等号关系,比如乾就等于天,那为何不干脆就写天,还更简单些。所以八卦名所涵盖的内容要比单一的现象更为复杂,比如乾有天的意思,但也包括一切尊贵的、致高的、阳刚的事物,比一个天字有更丰富的内涵。


看八卦图,我们可以看到每卦都围着太极图按照八个方位排列,这种排列会出现相对和相邻两种情况。不同的位置会呈现不同的阴阳关系。先看对角,乾坤、离坎、兑艮、震巽,彼此三爻都是阴阳相反,比如震是阳阴阴,巽就是阴阳阳。再看相邻,震艮、兑巽是两组倒卦,比如震是阳阴阴,倒过来阴阴阳就是艮。相邻的艮巽、震兑因都属于两仪中的同仪,所以阴阳数相反,但位置不一一对应。八卦从卦意来看,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然后将看到的现象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了八大最基本的现象单位。以古人当时的观察手段认为通过这八个基本单位可以组合出天上人间各种各样的现象。所以八卦是早期人类观察外界的文字图像体现。它被用于认知、占卜、分类、演算等多个领域,并因此蒙上了很多神秘色彩,成了集中华智慧于一身的神秘符号。

二、《周易》64卦如何产生

因为有八个卦,两两组合,按照排列组合规律,2×4×8刚好等于64卦。周易对64卦都进行了命名,在《序卦》和《杂卦》中对64卦之间的关系也做了说明,似乎存在明显的意思上的关联性。从六爻阴阳的角度看,64卦奇数卦和紧跟的偶数卦存在密切关系,32组卦象中有4组反卦,27组倒卦和位居最后的1组既是反卦也是倒卦。反卦中一组中的两卦六爻的阴阳在对应爻位正好相反。倒卦中一组中的两卦的一卦从头到尾爻位阴阳排列等于另一卦从尾到头的阴阳排列,像是构成了一个小太极。关于64卦的排列规律,除了卦意上的关联,至今没有人能准确解释出其精确的规律。乾坤这组反卦居于文首,大家都无异议,代表天地和极阳极阴。那为何第三卦作者要选屯卦?

屯卦是震下坎上,水居上,震代表雷、动,所以屯卦就是能量在水底集聚的活水,是一切生命起源的根源。所以屯卦在天地之后也十分合理。屯卦一定,后面的卦象秩序基本也就定了,但也只是基本能确定,精确的排列规律依然难以得出。因为卦象排列遵循的一个大规律就是阴阳平衡。我们将每卦的阴阳进行统计,会发现从1-26卦除了23和24卦是1阳5阴在前后附近找不到落单的5阴1阳的卦组外,其他卦前后都能达到阴阳平衡。再从27-44卦除了43和44卦是5阴1阳在前后附近找不到1阳5阴的卦组外,其他卦前后都能达到阴阳平衡。但到了44卦,可以发现,23和24多余的阴,在43和44卦找到了阴阳平衡。所以将全文分为三段的话,23-44这一段的22个卦其总的阴阳是从阴盛渐渐转向平衡的。开头的22卦和后面的20卦总的阴阳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出现最多的倒卦看起来像个小太极的话,将卦象标注在小八卦上,以下卦到上卦为运动方向,会发现这些小太极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或者对角交叉停止,不会一直朝一个方向转下去,看起来极其平衡。这体现的就是古人关于阴阳平衡的智慧。然后以离下坎上和砍下离上收尾,全文卦组结构非常完美。如果将64卦按8卦为单位,分成8组,会发现最先在8组都出现的卦只有震卦,艮卦是作为震卦的倒卦也同样出现在8组之中。说明古人也认为动是一切事物出现转机的主要因素,是推动事物前行的内在或外在动力,所以震卦是在64卦之中最为分散出现,似乎起到缓缓推进事物发展的作用。

三、《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作者据《史记》记载,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在被商纣王囚禁羑里期间,用八卦推演了六十四卦,并添加爻辞,形成《周易》雏形。比如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认为《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研究《易经》的心得记录。后人也认为其子周公(姬旦)补充了部分爻辞,对周易进行进一步完善。孔子作了《易传》,赋予《易经》道德哲学内涵。但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只不过其内容已经失传。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在《中信国学大典·周易》中则认为最终的成书者也可能是“共和”时期周王朝最高执政长官之一的召穆公(姬虎)。

如果说易经是王室用于占卜的必备工具书,那么建立王朝之初,统治者都会首先致力于完成一本《易经》,周朝自然也不例外。易经的结构原自八卦,而八卦自周之前早已有之,所以用于占卜的64卦结构很可能也早已有之。周易只是根据卦象进行了体现周王统治意志的爻辞填写。从爻辞内容来看,不少内容可以结合史实推演出是发生在周公(姬旦)在世之前发生的事件。所以很多学者根据爻辞内容推论周公参与了《周易》的著作这一推论是可信的。一本书完成于建朝之初,又和阴阳结合,与天地相通,又由王室专属,那么该书著书的目的一定意在指导后继王者言行,使王朝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所以《周易》不是一本简单的占卜书籍,而是告诫周朝王室不管何时都要不忘建国之因,事事都需谨慎的教科书。全书不同于历史书,事件记录采用隐晦的手法,一些爻辞实指何事,现今已无从考证,但当时写下爻辞时定有出处,要么是关乎社稷的重大事件,要么是事关王室兴衰的内宅秘事。如果是周公所著,那全书就是凝结了周公对周朝永盛的期许和对后继王室的谆谆教诲。圣人孔子晚年读到《易经》,是韦编三绝,悟出了很多哲学道理,且留下了《易传》。

四、《周易》的用途

(一)周朝建国初期重大事件记录说

《周易》中爻辞辞义虽简洁,但结合史实想看懂也并不难。所以有种可能是本书主要以记录周朝建国初期重大事件,并总结经验,以告诫后人为用。因为有些事件涉及到王室秘事,所以采用曲笔的方式加以记录,家族内部人员可看懂。

(二)占卜结果记录说

易是关于巫医的官职,所以易书是供巫医使用的专用书。文中大量出现“贞”“无攸利”“悔亡”“元吉”“凶”等占卜结果的记录,也有可能来自易官的日常占卜。因为要占卜的都是王室需要决策的重大事件,所以不宜明写,就以曲笔的方式记录,并标注占卜结果。但如果是占卜记录,为什么内容并没有贯穿整个周朝,以后的周王都没有占卜行为似乎也说不通。

(三)初建王朝向神灵祷告的典籍说

从全书关于阴阳的精巧构造和爻辞内容,也有可能这是周王朝初建,想通过易书向上天神灵祷告建国的整个过程,表明自身对整个事件的认知,从而希望神灵得知后,能保护周朝基业永久不倒。如果是祷告上天的典籍,对周朝王室来说就是一本需要被供奉的圣书。

(四)用于占卜预知未来凶吉的易书说

认为《周易》是用于占卜用的看法是最普世的,自古以来很多爱好占卜术的学者也对此多有研究。因为每卦有不同的阴阳按照不同的排列组成,所以只要占卜的人员确定了六爻的阴阳,就能得出一个卦象。而确定阴阳的方式也很简单,比如商朝的龟甲裂纹,周朝揲蓍草,汉代以后的金钱卦等都可以快速确定阴阳。而且所得的卦象中任何一爻阴阳发生改变,整个卦象就会出现变化。这也是让《周易》蒙上玄学色彩的主要原因。比如京房易就直接去掉了《周易》的爻辞,用卦象进行占卜。

向神灵占卜未未来之事的凶吉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和自然崇拜。比如交感巫术、征兆解读。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有肝卜和天象占星术。古埃及有梦境占卜和亡灵书与符号占卜。古希腊与罗马有德尔斐神谕和鸟占。中国有甲骨占卜和蓍草占卜。除此还有些小众的北欧卢恩符文、玛雅球赛与血祭,塔罗牌等。所有占卜有一个共性就是通过某种仪式获得对未来结果吉凶、好坏、利弊的预测。至于未来具体会发生什么,几乎没有占卜可以明确说能预知具体的事情。所以用《周易》推测一个人出门是否会摔倒之类的预测是有些夸张的。《周易》的爻辞中也标注了各种凶吉、好坏、利弊的结论。但大部分占卜都是通过某些符号来预测凶吉。比如龟甲占卜,通过火烧龟甲观察龟甲裂纹的走势来定凶吉。但反观《周易》,预测的结果是由清晰的爻辞来支撑的,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某个偶然获得的符号来推断。也就是说占卜纯粹靠天意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已经有很明显的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分析的成分。如果说《周易》是用于占卜,那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对实际情况的重视。周初的王室占卜已经开始从完全依靠天符走向了理性分析,并用天道来衡量言行,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周公借用易书体例创作文学说

《周易》是中国儒家群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更被尊为“中国文化之源”。文中64卦涵盖了军、政、财、文、史、哲、教、德、伦理、婚姻、家庭、行旅等等领域,全方位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王之道。从文学角度看,体现了当时文章在训诂、音韵、词汇、语法、修辞上的鲜明特征。每一卦的文字组合都体现了一种韵律美,六爻内容结构组合精巧,体现总分、倒序、排列、递进等等结构。所以如此文采,周朝初期似乎非周公莫有。所以推测很可能是周公借用易书的体例,呕心沥血为周王朝撰写的一本治国大典。当然也不排除在周王朝历代传阅中又有名家进行修改润色。

西方有句名言叫“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国,一千个读者眼中应该会有一千本《周易》。翻开《周易》,你一定会被来自约三千年前的华夏古人之哲思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