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5 09:16:46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理性思考&感性生活。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毛姆作品,是今年买的毛姆经典系列之一。工作以后我很少看小说,接下来打算每月看一本,因为我看小说很快,可以冲量完成每月4本的阅读目标哈。

先介绍一下作者毛姆,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律师家庭,但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身材矮小、口吃严重,经常被大孩子们的欺辱,心灵受伤,养成了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学医从医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并观察社会各阶层,一战期间,他去欧洲战场救护伤员,还曾服务于英国情报部门,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65年病逝,终年九十五岁。毛姆是同性恋,这在当时的英国是涉及刑事犯罪的行为,那段令他痛苦不堪的婚姻很可能只是为了掩饰他真实的性取向。但我觉得他也有可能是双性恋,因为妻子西莉为他生下女儿丽莎时还在另一段婚姻中,因此离婚并与毛姆结婚,最终二人以敌对收场,西莉后来成为著名的装饰设计师。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小说采用传记的方式,以故人的身份追忆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的生平,确切地说是画家逐梦的后半生。串了三段时空:先是在伦敦,画家出走之前的生活,相关人物是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然后是巴黎,相关人物是施特略夫及其妻子布兰奇;再是塔西提岛,从五位与画家有接触的人口中了解了他在岛上的生活。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证券公司经纪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热情好客的妻子,一对健康可爱的子女,过着富足的中产生活。结婚十七年,年已四十的他突然抛妻弃子孤身去了巴黎,在巴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不以为苦,只一门心思画画。在他身患重病无人照料时朋友施特略夫不顾妻子布兰奇的反对把他带回家照顾,但之后思特里克兰德却跟布兰奇好上了并最终导致布兰奇服毒自杀。离开巴黎后,思特里克兰德前往塔西提岛,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与土著少女爱塔同居并入住深山,在那里过了几年他理想中的生活,全心全意的创作,最终病逝于岛上。临终的遗作是画在墙壁上的画,奇异、怪诞、令人震撼,他死后爱塔遵循遗言将木屋连同壁画烧成灰烬。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从事证券经纪工作,抛妻弃子不顾一切追求梦想,与土著少女同居于塔希提岛,贫病交加逝于岛上,这些都是高更的现实经历。

本书的主题在于通过画家的人生探讨人性与自由、理想与现实。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在理想与世俗之间如何抉择,或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综合题,如何平衡、自洽。在谈理想与现实之前,本篇先聊一聊爱情。小说主人公特里克兰德先后有三位女伴,她们对感情的反应各不相同,结局各异。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思特里克兰德的原配,育有一子一女,一位朴素、智慧、有点儿虚荣,符合世俗贤慧标准的女子。丈夫突然出走之前,她兢兢业业经营着小家。遭遇丈夫出走的突发事件,她以为是跟某个女人私奔,托人去巴黎找他并带话说只要他回来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当她知道丈夫的出走不是为了女人而是为了画画,她立即意识到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只要他是和一个女人跑掉的,那就有回来的可能。我不相信搞这类事情能够长久。可如果他不是因为爱情走的,那一切就都完了。“但她没有被丈夫的出走毁掉自己的生活,马上开启谋生之路,变卖家具,出租房子,租了两间小屋,利用认识很多作家这一有利条件学起了速记法和打字。若干年后作者去拜访时,从她的住房条件和开门女侍的举止神态上看出她生活得比较舒适,儿子成了陆军军官,女儿是军官太太。她与思特里克兰德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我相信她是爱他的至少曾经爱过,但他毫不眷恋离开时,她及时止损立即作出了调整,这是个理性的女子。尽管她世俗还有点儿虚荣,但这样的女子恰是俗世人间安稳生活的良伴。

布兰奇:思特里克兰德的朋友或者说恩人施特略夫的太太,因爱上思特里克兰德而离开丈夫,又因爱而不得服毒自尽。三个女人中最悲剧的一个。她爱思特里克兰德,为了他不惜抛弃深爱她、宠爱她、给她安定舒适生活却卑微到尘埃里的丈夫施特略夫,但她的爱期望对等的回应,而思特里克兰德不仅给不了回应,甚至因为她的期望无比厌烦。思特里克兰德从没想她离开丈夫,在完成她的裸体画后他就已经不再需要她了,她对他来说就像他的画作一样——“我已经完成了它,它对我没有任何用处了。”他也明确地告诉了她让她撒手,但她仍然铤而走险,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他。意图改造男人是女人最天真最愚蠢的想法,基本不可能成功,布兰奇的失望是注定的。得不到回应的爱让布兰奇深陷痛苦,在大吵一架男人甩门而去后她走上绝路。事实上她并非毫无退路,因为丈夫明确明示他永远愿意随时为她效力,永远爱她只要她回头他随时都在,但她无比绝决,宁死不回头,直到临死仍拒绝丈夫见面的请求。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爱恨都很强烈,这样的女子很感性,她可能吸引人但却是雷一样的存在,会炸,爱恨过于强烈往往会伤人伤己。

爱塔:思特里克兰德同居深山的土著女孩,他人生的最后陪伴者,为他生了两个孩子,负担供养他的日常生活,全心全意、死心塌地的仰慕他、爱他。跟思特里克兰德在一起时她才十七岁,她将他带回山林,照顾他日常起居,支持他画画,尊重他所有的意愿,陪伴他过了几年他理想中的生活。在他身患麻风病时没有将他送走隔离,宁可被村人唾弃、隔绝,仍不离不弃带着孩子守在他身边照顾,还因此失去了一个孩子。在他死后,遵照他的遗嘱一把火烧掉木屋和壁画。思特里克兰德对她未必比对其他女人更好,他对她也谈不上爱,但爱塔不痛苦,因为她对他的爱完全不期回报,他一门心思画画,她一门心思爱他照顾他支持他。她心甘情愿付出,不以为苦甚或甘之如饴,痛苦或欢愉完全是主观感受,坦诚付出不期回报的人容易幸福。但,也可能她是无知,故无痛。十几年前看到CCTV《半边天》的一期访谈,主持人采访一个偏远乡村的女子,她说她第一次离开村子去县城,回来哭了很久,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好。我当时很触动,无知的快乐与清醒的痛苦,哪个好?如果她一直窝在那个山村,过着跟外婆妈妈跟身边其他女人一样的生活,大概也就习以为常、麻木无感,不会痛苦。

思特里克兰德:小说主人公,只想画画,在他眼里爱情只是一种病。他不需要爱情,因为他没时间浪费在情情爱爱上,他要画画。女人对他而言,只是生理性的需要,是行乐的工具,他克服不了对肉体的欲望,但又觉得欲望禁锢他的精神、浪费他的时间、阻挠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他抛妻弃子携款而去,对太太和子女毫无眷恋、也毫无愧疚,“我已经养了她十七年了,为什么她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养活自己呢?”对于为了他狠心抛弃丈夫的布兰奇,他只是一时兴起,“她的身体很美,我正想画一幅裸体画。在我完成这个画之后,我对她就再也没有兴趣了。”布兰奇越在乎,越想把他留在身边,他就越要逃离,他还无情地将布兰奇的自杀归因于她愚蠢。”对于死心塌地爱他的爱塔,他对布吕诺船长说:“她不打扰我,她做饭,看孩子,干好我吩咐她做的事,她给予我想要从女人身上得到的一切东西。”他对库特拉斯医生说,“女人们真是一些奇怪的动物,你可以像对狗那样对待她们,可她们仍然会爱你。”仅此而已。本质上,这个男人没有爱人的能力,他的世界也容不下爱情。

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年轻时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被爱,现在看却也未必。相爱毫无疑问是幸福,但如果爱是单向的,爱与被爱之间也许爱人的那个才是幸福的,因为心有所属而充实、圆满,但前提是不计得失、不期回报,但凡计算回应与得失,就难免陷于痛苦。因为感情的世界里难以平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且一件事情或一段感情,当你开始计算得失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在考虑值不值了,而当你需要考虑值不值的时候,大概率就是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