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人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20 10:03:39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红楼梦》读后感: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人生

喜欢晨跑、读书、喝茶、交友的阿胜

《道德经》中有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一个优秀的妈妈会给孩子无尽的爱和关心,用爱和耐心引导孩子成长。

这种母爱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坚强和勇敢。

美国作家艾米·切韦尔在《母亲的影响力》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一位优秀的母亲应该拥有格局,通过其言行举止的教诲,就如同明灯,指引着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反之,没有格局和认知不高的母亲,必将把孩子引向灾难的深渊。

所以说,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一生

《红楼梦》里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母亲,其中有三位母亲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们就是赵姨娘、卜氏和李纨。

因为格局与认知的不同,她们拥有了不同的人生,她们的孩子也收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德不配位,终将耗尽自己的福气,也会祸及他人

《易经》有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红楼梦》里赵姨娘,其地位按理说是非常高的,她是荣国府贾政的妾室,深得贾政喜爱,还是贾环、贾探春的生母。

儿女双全的她本来有一手好牌,却因自己的尖酸刻薄,不懂分寸,不守家道,被她玩成了烂牌。


图片《红楼梦》一书中,她的每次出场,要么是骂骂咧咧,要么是吵吵闹闹,要么就是惹事生非,诅咒这个,诋毁那个,全然没有贾府主子身份的形象。

涉及她的描述不多,在书中她的初次出场是《红楼梦》第二十回。

她儿子贾环与宝钗、香菱、莺儿玩骰子,输了一二百钱,怨人家偏心,怪茑儿欺负和赖他的钱,被宝玉撵走。

看到儿子气鼓鼓回来,她问明原由后,不是正确引导而是对儿子啐道:

“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哪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图片她这种对待贾环的态度,让庶出的、本就内心自卑的贾环,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关健的年龄阶段逐步走向错误的方向。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她的一番骚操作,更是让儿子贾环逐渐成为一个自私、偏执和歹毒的人。


贾环乘代人给王夫人抄经时,碰上宝玉酒后返回。

在嫉妒心的驱动下,平时便想暗中算计宝玉的他故意装作失手,把蜡灯弄翻烫伤宝玉。

母子俩被王夫人大骂过后,不是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是花五百两银子请马道婆作法,使宝玉、凤姐二人中邪疯颠,险些丧命。


这类种植仇恨和不堪的行径,使得她和贾环在贾府是人见人恨,神憎鬼厌。

即使是自己的女儿探春和贾府小小的丫鬟都没什么好的脸色留给她们。

在第五十五回中,她不顾女儿的颜面,为了区区二三十两银子,眼泪鼻涕哭着,辱骂替代王熙凤主事贾府的女儿尖酸刻薄,所以作者曹雪芹送给赵姨娘的判词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她从不顾及自己是贾府主子的尊贵身份。

在《红楼梦》第六十回,芳官将茉莉粉代蔷薇硝送给贾环,被彩云讥笑是乡老,并劝母子多忍耐些,没必要生事。

她哪肯罢休?直奔园子,把茉莉粉撒芳官脸上,还骂芳官道:“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下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贵些。”

图片她不是顾及贾府的体统颜面,而是跟蕊官、藕官、葵官、豆官四个丫头互相推拉撕扯,打成一团。

与外人见面,不是咒骂他人,便是吵吵闹闹,对儿女也不例外。

第八十五回,贾环措手不及弄洒了巧姐的药,贾环被凤姐责怪后回到家里,又被自己的娘握住嘴说道:“你还只管信口胡唚,还叫人家先要了我的命呢!”

娘儿两个吵了好一阵。

第九十四回,宝玉的护身符佩玉丢失,李纨建议背地里问问贾环,赵姨娘知道后哭着减着说:“我把环儿带了来。索性交给你们这一起洑上水的,该杀该剐随你们罢。”

说着将贾环一推,说:“你是个贼,快快的招罢!”气得环儿也哭喊起来。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里面的主角“张桂梅”曾说:

一个家庭里,妈妈的愚昧会带来很大、很多的悲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母亲的影响下,贾环养成了自私、歹毒、粗俗,内心充满仇恨与不堪的个性。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图片最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朝庭出于民族和亲政策,由南安太妃认了她的女儿贾探春作为和亲对像远嫁海外,赵姨娘不但不阻止,反而幸灾乐祸:“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


上至贾家的贾母,下至丫头都瞧不起的赵姨娘,不知自尊自爱,反而破罐子破摔,总是在贾府甚至儿女面前表现出一种低俗无知、惹是生非的形象,后来暴病于铁槛寺,眼晴突出,嘴流鲜血,鬼嚎一般疯颠而终。

赵姨娘蠢而坏的处世个性终于耗尽了自己的福气,也祸害到自己的儿女。

二、认知能力,决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同样影响孩子的未来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讲: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生很短,格局越大的人,越不会与烂人烂事纠缠,而那些眼界狭窄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和得失,容易被局限所束缚,难以突破自我,也一定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红楼梦》中有一位叫卜氏的母亲,表面上她是性情温和,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实则可以说是胆小怕事,柔弱无能,上不能光大门庭,下不能培养好孩子。

作为贾琏西廊下的五嫂子,其丈夫去世时尚留有些财产,由于卜氏不会打理家事,被自己的兄弟卜世仁趁火打劫,霸占了去。

于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靠家族的救济艰难度日。

即使是这种处境,她也没有想办法如何去改变,而是默默地以自己做些针线活、家族帮衬点这种独特的谋生方式,守护着这个家和孩子贾芸。


书中没有正式介绍过她,即使有,也轻描淡写的只字片言,甚至还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

由此可见,她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她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贾芸在外带回来的信息。

所以,她唯一的诉求和期待便是能得到温饱的生活。

正是这种“知足而乐观”的性格,影响了其儿子贾芸的“三观”和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连世界都没看过,哪儿来的世界观?

就如《庄子·外篇·秋水中》有云: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井里的蛙,看不到海的广阔,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能知道冰雪的情况,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族人救济过着拮据生活的贾芸,在外只能与倪二、贾蔷这类酒囊饭袋、嗜赌好色之徒互动,在贾府融入不了读书赋词人的圈子,这种处境注定了贾芸的奋斗目标就是如何走出贫困,如何赚足银子。

图片《红楼梦》第二十四回,被人抢了工作的贾芸为讨生计,先是丢失做人的尊严,不惜向比他年轻的贾宝玉认作父亲,并赠送了宝玉两盆白海棠以攀附关系,后是求救舅舅帮衬帮衬,又遭数落。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喝醉酒神志不清的泼皮倪二,倪二赌他舅舅的气借了他一卷银子。

凭借这笔银子,贾芸通过奉承王熙凤并送她香料,终于在大观园获得了在荣国府管理花草的职位。

图片有道是:上等人人帮人;中等人人挤人;下等人人踩人。

意思说的是人的格局高低,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的具体表现。

下等人阶层中,大家资源本身就少,竞争必然激烈,没有后台的贾芸只能耍心计,斗心眼,在谋生谋爱的争斗中求得好的结果。

书中第二十六回,贾芸便是用计得与红玉相遇,相交。

薛宝钗在第二十七回中评价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一语道破天机:奸诈小人手段多,心眼坏,善良之辈往往略显愚钝。

第八十五回,贾芸得知贾宝玉之父贾政升任郎中,立马呈上帖儿,连续两天拜访宝玉,极尽谄媚之能事。

惹得袭人笑道:“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
这倒是对贾芸最合适的评价。

第八十八回,贾芸为承揽衙门工程携礼求凤姐帮忙,凤姐没把握便婉拒礼物并留下后话:

“我这里有机会少不得打发人去叫你。”

贾芸转身辞别时,心中骂到:

“怪不得没有后世。真正晦气,白闹了这么一天。”

全然没把之前凤姐、贾琏照顾自己的事感恩于心,而是咒骂凤姐后继无人。

接触这种不懂感恩之心、翻脸不认人的小人就是手握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伤自己。

沒事的时候,贾芸便与家人厮闹,与贾蔷等人设局赌钱喝酒,沉溺于女色之中。


《红楼梦》第一百零四回,资助贾芸走出困境的醉金刚倪二酒醉冲撞贾雨村被留置官衙。

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不必托任何关系都是一个拘留24小时、醒酒释放的处理。

贾芸却故作神秘,像极了现在某些人模狗样的官场骗子。

贾芸利用倪二妻女很是担心的忧虑情形,在她们找自己帮衬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装模作样往贾府走了趟。

自卑自负缺乏信心的贾芸怕凤姐、宝玉等人拒绝自己而掉面子,于是忽悠倪家,还与贾雨村、倪二共同收集贾府违法犯罪之事,夸大事实,陷害贾府。落井下石,把贾府推向万丈深渊。

第一百一十七回,贾雨村因恃势欺良,糟蹋了百姓,婪索属员,贪污了财产,要被押解三法司审问,贾琏又被流放,贾府发生四姑娘闹着出家做尼姑,邢王两夫人叫贾芸做主,贾芸不是站出来担当,而是与贾蔷商量写封书给贾琏,卸了自己的干系。

贾芸在贾府败落之后,不再承认与宝玉的父子关系,反而与贾蔷、王仁等人为伍,参与了将巧姐“贩卖”的阴谋。

事情败露后,贾芸把责任推给贾环等人,狡辩道:“是邢大舅太爷和王舅爷说给巧妹妹作媒,是大太太叫孙子写帖儿去的。”

可见贾芸的心机是很深的,见鬼讲鬼话,见人讲人话。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中,没读过什么书的贾芸是没有能力复兴贾府的。

他能够支撑自己那个小家庭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回想他的人生轨迹,看到他察言观色、讨好卖乖的行为,心中很不是滋味,但这却是现实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那是被生活逼的,是社会教的。

三、淡泊超然,才能活得通透,这才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红楼梦》里母亲之中出场之多,言语又少的当属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李纨。


图片书中是这样介绍她的:

“她是金陵名宦之女,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有贤女之称,虽然青春丧偶,身处膏梁锦绣之中,柳绿花红之处,竞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


书中解说她性格乐观淡泊、外表清雅端庄、处事从容明达,情绪稳定又超然物外。

这种千帆过尽自从容、有智慧又明事理的女人,就像一盏明灯,在盛极即衰的大观园里熠熠发光,她温暖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年纪轻轻便守寡的李纨,深知荣宁两府对读书之人的厚爱,对读书的重视。

她认为生活应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需要有诗和远方,才能在拥有众多才学之人的贾府站得稳、立得住。

她懂得用知识武装自己,与姑娘、小姐、公子哥一样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红楼梦》里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她同样信口成诗句,文采即使比不上薛宝钗、林黛玉的诗文,但绝对不比迎春、探春、惜春的差。

《红楼梦》里对李纨描写最多是元妃把大观园赐予大家后,元妃命贾府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在园中居住,命宝玉随进去读书。

第三十七回,宝玉建议在大观园办一个社,李纨说:“要起诗社,我自举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

图片可见,李纨早就有想法办个文化圈子,通过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海棠诗社成立后,诗社里有人“脱滑”的时候,移了性情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耐着性子尽着劲儿变得法子去办好,硬是拉了老太太当“荣誉会长”邀请凤姐做监社御史。

通过她的努力,自己不仅仅有了一股年轻人的朝气,更是带领诗社走向一派欣欣向荣气象。

在藏污纳垢的贾宁府,李纨的海棠诗社算得上是真正的一股清流,青春女儿们学习和生活的大观园也是仅有的一片净土。

在她的文化细胞的影响之下,贾兰懂得知识就是命运。

《淮南子·主术训》中有言:

“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一个人恬淡寡欲对于明确德行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宁静和宽大对于实现远大目标的作用‌。

海棠诗社成立时,李纨费尽心事,诗社兴旺后,她事事退让,与人平和交往,还有意远离贾府的繁华与尊贵。


《道德经》有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一个人,最难得的是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看,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看。

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心态与人交往,才能行稳而致远。

第四十回,史太君在大观园摆宴,邀了刘姥姥,大伙拿刘姥姥取笑,李纨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子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第四十四回,平儿被凤姐打骂后,李纨及时把平儿接入大观园,并留她在自家歇了一夜,事情得到很好的解决。


图片第五十六回,探春代管荣国府时欲兴利除弊,她坚决支持,并有理有节有序推进和执行。

第一百一十回,王熙凤渐失人心,在总理贾母后事时,显得力不从心,还有邢夫人的挑唆和丫头们作践。唯独李纨理解她的苦处,帮助她处理事情。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知道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

一个懂得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第七十四回,痴丫头“呆大姐”在山石背后拾得“淫秽”五彩绣香囊被太太们知道后,对大观园实施抄检时,林姑娘、探春都没幸免被查,抄查人员却没惊动李纨,甚至于王熙凤都被王夫人质疑问过,却没有一个人对她的人品产生过怀疑。

李纨生病期间,贾母念着,太太们探望,姑娘们更是常常过来陪着,夜里作伴儿,这与李纨平时的为人处世和积缵的人脉有很大关系。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图片李纨的儿子贾兰在她的培养下,小小年纪便懂得处世上淡定从容,学习上积极进取,无论顺境或逆境,他都不骄不躁,无论人上人下都不卑不亢。


图片第八十八回,老师叫贾兰与宝玉、贾环对对子,贾兰被贾母称赞道:“这孩子明儿大概还有一点儿出息。日后也能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

李纨说是老祖宗的余德,托的是老祖宗的福罢了。

贾兰则倚在贾母旁边侍立,也不言语,只是抿着嘴儿笑。

第一百一十八回,当贾宝玉只顾把那些出世离群的书当作一件正经事时,贾兰提醒宝玉说他爷爷贾政叫他们好生念书,要去诓个功名,宝玉才当真静静的用起功来。

《红楼梦》的结局让读者心酸、心疼,但有一点是读者值得欣慰的,那便是李纨的付出与支持得到了回报。

通过自己的努力,贾兰和宝玉同时考取了功名,成就了自己,也拯救了贾府,为贾府走上复兴之路奠定了基础。

写在最后——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节目主持人问他:

你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最感谢的人是谁?

莫言回答是“母亲”。

他说:“母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她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活、如何面对困难。”

深以为然!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拜读完《红楼梦》,对书中所有母亲说声“不容易”时,我们从那些“母亲”的经历中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母亲真的很重要:

一个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抱怨消极,急躁易怒的母亲,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心灵,使孩子软糯消沉,歹毒自私,性格敏感自卑,内心粗俗不堪(贾环之母赵姨娘);

一个不爱学习,不思进取,又没有金钱财富观的母亲,孩子一辈子都会在最底层挣扎,一辈子都辛苦(贾芸之母卜氏);

一个有智慧、有见识、有上进心又自律的母亲,孩子会内心丰盈,乐观积极,温顺谦恭,定能成为一个人生开挂的人(贾兰之母李纨)。

来源于《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