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了三岛由纪夫的《潮骚》一书,初看是因为偶然读到一个评论,说三岛由纪夫的书大多写悲剧,写美好事物被摧残,可《潮骚》一书天真浪漫,是真正的纯爱小说。由此好奇,便翻开了这本书。
故事发生在一个与喧嚣文明世界相隔甚远的小岛上,有多小呢,用三岛由纪夫自己在开头的话来说,“歌岛是个小岛,人口一千四百人,周围不到四公里”,在如此狭小的歌岛上,人们靠海生活,有捕鱼的,有做海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劳动。
岛上家产厚实的照吉因为儿女们的离开,把送人的女儿初江接回了小岛。初江健康、美丽、勤劳、善良、勇敢……作者将一切的美好品质赋予了这个女孩,让以捕鱼为生的岛上青年新治对她一见钟情,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新治家很穷,因为爸爸早逝,母亲必须做海女,独自扶养新治和弟弟二人长大。新治喜欢初江,同时心里头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家庭状况而感到自卑。后来二人路上结缘,彼此有意,却因一些流言蜚语和照吉的强烈反对不能如愿相见,只能每天传纸条交流。
故事的转折点在照吉安排新治和安夫(照吉的情敌)去同一条海船上工作。两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安夫偷懒耍滑,新治谦虚恭敬。再一次海浪中,船遭受暴风的打击,新治凭借自己的勇气转危为安,赢得了大家的赞赏,照吉也因此同意将女儿嫁给新治。
以上就是故事的大致梗概。小说篇幅不长,只有6.5万字,全篇洋溢着青春与热情,读来觉得心灵受到了净化。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在我看来,两者有太多太多的相似可对比之处。
都是与世隔绝的地点,一个是遥远的茶峒,一个是大海中的小岛,这里的环境有着共同点,那就是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热闹,而这样简单的环境自然就培养出纯真、朴素的人来。《边城》里的翠翠是山水养出来的人,如同一个小兽物一般,与爷爷、大老、二老一样,都是善良纯朴的;《潮骚》中的新治、初江更是如此,他们没有受到太多文明社会规则的训化,保持着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长相、语言、思想都如此地接近自然本貌。
同时,两本小说都讲到了爱情和爱情面对的困难。翠翠爱上二老,可大老二老兄弟俩都爱上了翠翠,还有爷爷和顺顺对翠翠心思的误解;新治和初江两相情悦,但因为千代子的自卑和由此生发的恶意让大家对二人议论纷纷,照吉由此阻拦二人见面。
小说角色的爱情都是纯朴的,不带有任何利益上的交换,全是心灵爱意的生发,让人觉得分外美好。同时,他们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边城》的故事结局是一个悲剧,大老出意外死了,二老赌气出去,翠翠和二老并没有在一起;可《潮骚》中的二人最后却收获了大家的祝福,成功在一起了。
《边城》中的爱情走向未知是因为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此。在沈从文眼中,原来的翠翠是一个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然人,便如同小兽一般,受着自然的滋养,但她后开知晓了父母爱情的失败、经历了爷爷的去世、被迫接受爱情的悲惨结局……命运让她接连失去了很多东西,这些事都可以理解为人事上的锻炼,作为自然人的翠翠在经历过这些人事的锻炼后,还是一个自然人吗?不,这时候的翠翠已经是一个非自然人了,她再也不会像从前那般无忧无虑、那般快乐,她经历了锻炼,同时一部分的她也死掉了。这也是作者对文明社会的思考,当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许许多多旧的东西都被破坏,无法保存,不被珍惜,这时候消逝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那一个纯朴善良的心。
三岛由纪夫的创作意图自然和沈从文有所差别,所以《潮骚》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处,新治的想法却很值得品味,两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初江将自己的照片归还给新治,想着将自己托付给新治,而新治心里想的却是“他很清楚,闯过那次冒险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两人一个想着彼此的未来,一个想着自我的力量,他们在某些事上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准确地说,是新治变了。
当爱人克服困难终于在一起之后,他们的未来会如何呢,会像恋爱时一样一直幸福下去吗?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三岛由纪夫在故事的结尾处用一两句话抛出疑问的引子,让读者在高兴于大团圆结局的同时,思考未来,这可能就是隐藏在欢乐结局之下的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