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感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重读《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字里行间的美好意象再次把我带去空灵而悠远的所在。佳人衣着华美,言行高雅,令人景仰,想要亲近。书桌上的教案和作业本陡然隐没,我又在先秦时期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里愉快地遨游了。
一旦触及诗性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大抵是在读《诗经》时萌发的。而较为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是从捧读王力所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时开始的。
这本书共14章,涵盖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等14个方面的常识,既有文言的引用,也有白话文的注解,可以说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夜深人静时翻开它,就像从深海里打捞上来一只红珊瑚,它色泽鲜明、水滴未干,一如我的心迹。
初读这本书,感受是震撼的。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汉魏时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它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它和时光一起行走,方寸不大,却内涵丰富。青赤黄白绿五种颜色的经线织出了云朵、明月、仙鹤、孔雀等图案以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小小的织锦将阴阳五行学说表现得酣畅淋漓。它的五色分别和五星相对应,你看——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肃穆而永恒。它与将士们一同征战沙场、出生入死,是将士们当之无愧的护身符。光听护膊的名字,我们就能读出古代人民出征前的祈愿——百战百胜、出入平安。彩锦护膊跨过征人滚烫的身体,跨过数千年的岁月,跨过先民和敌人的战争,跨过贫穷饥馑和苦难,跨过一切,施施然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历史的回响,是考古的奇迹,是文化的胜利。
细读这本书,感受是陶醉的。在上古时期,由于自然科学并不发达,人们把周遭的环境看得很神秘。人们普遍相信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并将其人格化,还赋予其一定的名字。你听——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多么美丽,多么幽邃。这些名字以其丰饶的意境,成为历代文人骚客争相泼墨行文的对象。在古典诗词中,我们不难遇见此类辞藻,这是文理的融合,是美学的组成,是修辞的圭臬。
默读这本书,感受是沧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不仅仅是乐律之清越,饮食之丰富,衣饰之纷繁,车马之奢华,它还有礼俗之缛节,宗法之森严,科举之损益,职官之因革。就拿姓名来说,姓和氏最开始都是宗族血亲关系的代号。我们今天讲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父系血缘宗族的符号,即当时的“氏”。
小时候问过爸爸,我为什么姓黄,爸爸笑而不语,带我去老家,翻出一本厚厚的、泛黄的族谱,我睁大眼睛惊异地望着那些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祖先,小心翼翼地回望族人的历史,一直读到盛唐,心中的问号终于变成了句号。懂事以后父亲告诉我,我这一辈是“传”字辈,我不假思索地给自己取了一个“僖”字,快乐的意思,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黄传僖,是我理解姓氏以后给自己起的一个名字。这一刻,我不再是一名教师,我只是华夏文明中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尘,试图从破旧的族谱中读出家族的前世今生,从一家一族之兴衰读出历史的变迁。整个下午,我都在辨认那些古文字,任凭书中的天风,将我吹向未知的远方。这是血脉的传承,是历史的缩影,是活着的证明。
再读这本书,感受是自信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兴衰更迭,从未停下脚步,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都融入在那一卷卷古文卷宗,那一座座古刹宫室之中。才子佳人从星光璀璨的辞赋中走来,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平平仄仄间传颂的是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德。21世纪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必须漂其黑,守其白;扬其清,承其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华夏文化便深得天地之大美,它在浮嚣的尘世曲径通幽,最终令人豁然开朗。它的内蕴总是与山川、河流、日月、草木以及时令的变化、世道的沧桑连结在一起,总是站在宇宙主义的背景下审视人间的得失,其目光那么浩远开阔,其关怀那么博大包容,其言语那么堂奥精妙。
作为中国人,我们没理由不自信。要知道,站在我们身后的,是炎黄传说的口耳相传,是仰韶文明的彩陶与石器,是统一六国的恢弘气度,是长盛不衰的唐诗宋词,是保家卫国的金戈铁马,是战地不屈不挠的满眼黄花……此刻,我又是一名教师,站在七尺讲台,我要讲述祖国的辉煌历史,我要吟诵李杜的长诗,我要书写盛世的华章……
最基础的文化自信,始于传统文化底蕴;更广泛的文化自信,源于扩大对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一种网红现象,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传播中国声音,人人可书写中国文字,人人可创作中国故事。
华夏有大美,自信以持之。下好文化振兴这盘大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走在杏坛,穿枝拂叶,因为良师引领,疲劳的日子不觉晦暗,失落的日子不会灰心。常年阅读,常读常新。即见君子,云胡不喜?只道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