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非哥从网上买来几本书,其中一本,我抢先拿来,一气呵成,大约四个小时完成阅读。
通俗易懂、流畅的书,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做出努力去阅读的,它自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这本书的作者:陈行甲。如果你对作者的名字没有多少印象的话,那么,另一个身份:曾经的巴东县委书记,他的辞职故事一定会多少有些耳闻。
吸引和打动我的是书中所呈现的“真善美”,几次,泪湿眼眶。
这本书,整体按时间顺序写,请允许我叨叨一下。
第一记,“我和我的母亲”从童年岁月写起。
第二记“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主角是陈的爱人,从大学生活写起。
第三记“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主要讲陈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9年多的生活经历。
第四记,“人生的巴颜喀拉山”。讲述的是他在清华的学习生活。
第五记,“密歇根湖上有1000种飞鸟”,记录了他在美国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六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整体上回顾了他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
第七记“你好,我的下半场”讲述了他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
由此可知,这本书写的是陈行甲的人生,所以,书的封面右上角,有这么几个大字“陈行甲人生笔记”,左上角才是这本书的名“在峡江的转弯处”。
尤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对于母亲的表达。
母亲本身是穷苦人,但她乐意帮助更穷的人,对于弱者,自有一种悲悯之心。
母亲的这种品德遗传了给他,柔软的心灵影响给了他。陈行甲在书中说的一句话,我记下了:虽然我们不是太阳,但可以发出温暖的光。
当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左右一方的官员时,他就怀着同样的悲悯态度来对待弱者。所以,大家评价:他身为县委书记,对底层人的同情,是真心实意的流露,而不是场面上的作秀。
作者说“我记住母亲,就是要像母亲一样活着,让她的爱仍在世间延续”。
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评价陈行甲身上的一些特质,比如善良、自尊、干净、涵容、聪慧等,说这些与后天的修为和造化根本就没什么关系,完全是遗传所致,天性使然。
这就是母亲的力量。陈行甲说,他记忆中最温暖、最踏实的东西,就是母亲。
他说,母亲的悲悯心似乎与生俱来,长大后去到一些名山大川,看到寺庙里供着的菩萨的样子,总会想到母亲的模样。
母亲对他的爱,让他学会了爱别人,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每个人都值得这样被爱。所以,他愿意带着母亲赋予的这份初心,在公益路上,走到人生的最后。
------
这本书里,陈行甲写母亲、写爱人,写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权力和欲望漩涡中保持清醒、不被同化的灵魂,看到了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的人生态度,更看到了一个以真善美为底色的人生基调。
陈行甲的大学同学为这本书作序,儿子阿鱼为这本书做跋,曾经在身边工作的朋友也撰文附录,书中处处透着真实和至情至性。
这本书,因为作者丰富的阅历,使他对人世间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不需要刻意的去体验生活,作者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又因为作者的学识和才情,使得他文风朴素又生动,对文字的拿捏又准确精微。
这本书,专家教授读来,不会觉得浅薄无味,普通百姓读来不会觉得晦涩难懂。
看过这本书,我领悟到: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一马平川东流入海。
另一个领悟:追随内心,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说的就是陈行甲就是这样的人!
我把美好和祝福送给作者陈行甲!也愿世间有更多的“行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