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秋繁露》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09 10:34:1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春秋繁露》读书笔记
《春秋》启示录:权变之道与为政智慧
引言
《春秋》不仅为史,亦为法。其辞微而义丰,言近而旨远。今日重读其中数段,于治道、人事、权变、教化皆有所得。遂整理笔记,与诸君共思明辨。

一、大雩之义:秩序与革命
原文
“大雩者何?旱祭也……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故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

所学
《春秋》所言“变天地之位”,表面为维护统治秩序之托词;“正阴阳之序”亦为区别尊卑之代称。然我辈革命先烈,方为真正践行“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之人。
今人当以实践超越文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天斗地”,构建新的天地秩序。先进的生产关系须匹配先进生产力,仅靠思维与系统升级难以实现时代跨越,须以技术为翼,整合资源,方能完成历史性跃进。

二、大夫专事:权变中的原则层次
原文
“难者曰:《春秋》之法,大夫无遂事……此之谓将得其私,知其指。”

所得
受君命而改之,是非之变在于情境。若为救君主于危难,必当专断而行,否则即为不忠。如赵盾之例,可见原则有高下之分,低位原则须服从高位原则。
感悟:能明晰原则之先后,辨别事理之本末,方为真智慧。

三、齐桓之信:以德服远的政治智慧
原文
“齐桓挟贤相之能……故曰:亲近者不以言,召远者不以使,此其效也。”

所得

团结人之关键:近者以信取,远者以义召
于日常事务中建立信誉,于重大事件中彰显道义
体系化思考

信为权力之本
柯之盟中,齐桓公守约不惜牺牲利益,将“信”从道德规范升华为政治合法性基石。
现代映射:政府公信力(政策连续性、承诺兑现)为社会稳定核心。

义为秩序之锚
救邢卫非出于利益计算,而是维护宗法伦理(“存亡继绝”),使霸权获得道德正当性。
现代映射:国际交往中“负责任大国”形象(如维和、抗疫援助)比武力更获尊重。

德为感召之源
远国主动归附,揭示权威本质:道德认同产生的自愿追随(对比武力胁迫的被动服从)。
现代映射:企业文化中价值观感召比高薪更能凝聚核心人才。

公式:权威 = 资源 ×(信 + 义)

资源为0,信义是无根之水;
信义为0,资源终将反噬自身(如失信企业倒闭、霸权国家衰亡)。
四、《春秋》决狱:动机甄别与教化为本
原文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所得

审判须注重犯罪动机甄别
法律威慑与德行教育相互支撑
教化民众为政治本质,刑狱为法律底线
不公正判决将败坏社会风气,导致日常教化崩塌
核心观点:以“原其志”洞察人性复杂,以“本其事”严守程序正义,以“教为本”推动社会向善——此谓《春秋》决狱思想的现代价值。

五、知来视往:历史智慧与制度保障
原文
“不知来,视诸往……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

所得
“告诸往而知来者”可谓大智慧。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然世人多困于当下,难破历史循环。
践行:遇事当跳出当前时空,从更高维度思考,方能寻得真解。常人若能“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而博贯之”,已属聪颖。

制度思考:若君王知人善任却国无贤才,则需从制度层面建立人才涌现之保障。后世科举制度,正是对此难题的创造性回应——不为一时之君设,而为万世之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