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花样少女杀人事件》观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17 09:45:06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花样少女杀人事件》观后感:执着与死了没有两样,自我整合才能忘我享受。

今天在影院里看完了《花样少女杀人事件》。

江宁在电影里像鬼魅一样跟着自己的母亲,也像一个幽灵、影子,索要关注、认可与支持。每一次母亲的目光落向其它选手,她滑到母亲身边找存在感的样子都像一个死去后特别执着于未完成心愿的怨灵。这部分让我想到《心灵奇旅》的“22号”,迷失而陷入执念的人与死了没什么两样。让她变得生动的是心里被压抑的另一个自己,喜欢花滑,自由自在,纯粹,快乐,轻松,有情欲,渴望友谊,爱玩。曾经的冠军也许是偶然得来的结果,也许是压抑自己换来的结果,她并不知道放松带来的才是活着的感觉,或许忘了,那是她不允许自己体验的快乐。可能母亲的心愿变成了她自己的,可能母亲的评价成了她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可能比赛的成绩决定了花滑有无意义,她终于在最后一场比赛上场前抄椅子砸了休息室里的大玻璃,那是自我剧烈斗争终于无法再承受冲突的强度。成长是不能再欺骗自己,她用那么激烈的方式才能从超我(以母亲、比赛排名、观众的目光为象征)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释放自我,承认脱轨的个性的合理性以及快乐的真实性。

江宁的野心没有什么错,欲望也没有什么错,想赢是好事。编剧没有落入“普普通通也很好”的鸡汤叙事,没有写江宁放弃了对挑战极限的追求,给了她一个最终展现完美实力不留遗憾的机会,而这建立在她在比赛中忘我地享受跳跃、旋转、滑行的基础上。能做到忘我,发生在为了远大前程压抑本能神经紧绷的自己与另一个自由自在的自己平等共存以后。电影呈现的两个自我最终快乐共舞,动作高度重合,有照镜的效果,相当于江宁自己的多个人格已经被整合,意味着将来她能实现自我同一性。那是她成熟的开始,学会享受对当下专注的投入,无论当下是极致的训练,还是残酷的比赛,还是肆意地与同龄人玩乐。母亲曾经说她训练时没有女人的魅力,而花滑是要展现美的运动。其实,魅力就来自于专注,忘我,放心。当她重新找回在冰上自由滑行的快乐,整个人散发的令人屏息且目不转睛的光芒不仅来自于情感淋漓尽致的释放,还来自于动作技术无可挑剔的纯熟。没有野心就没有刻苦的训练,没有刻苦地训练又怎么体验到那种突破极致的自由与畅快,二者能实现平衡那就是相辅相成。

母亲的爱原本是自私的,因母亲也是凡人一个,若自己无法实现心愿那就让女儿继承。之所以最初女儿表现得像母亲的影子,一个紧紧跟着母亲的鬼,是因为那个女儿就像母亲的一部分。女儿想满足母亲又不能,母亲已经投入了十几年沉没成本却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回报,对母亲的爱成了对母亲的怨,对女儿的期待成了对女儿的折磨,这粘稠的情感关系使她们没有分离。但母亲每一次为了比赛效果放任女儿人格分裂时脸上都掩饰不住对女儿的担心,甚至能让她放弃对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渴望,最终冲入休息室挽救崩溃了的女儿,说出那句“妈妈错了”“我现在只想要我的江宁”“我们不比赛了”,毫无疑问爱战胜了自私。当母亲能够成全女儿,女儿也终于能够不再为了母亲,而是为了自己,上场完成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比赛。

以后,她的人生就是她的人生了,她将享受未来的一切。

感谢整个剧组贡献了一场令我满足的视听体验,我很爱这个故事。花样滑冰真是残酷又美丽的运动。我也想这样极致地活出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