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19 12:46:14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看完《南京照相馆》从影院出来时,天已经黑了,晚风吹在脸上,我脑子里却全是电影里那间叫“吉祥”的照相馆。明明名字听着挺喜庆,可故事却发生在1937年南京最黑暗的日子里。那里躲着邮差阿昌、唱戏的毓秀,还有照相馆老板老金和他家人。他们一开始只想活下去,可命运却把他们推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境地。

当日本兵闯进照相馆,逼着他们冲洗照片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显影液里浮出来的,竟是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证据。照片上的人,竟是如此熟悉:街坊邻居、送过信的熟人……那一刻,暗房里红灯的光照在每个人脸上,无尽的恐惧与震惊在心中蔓延,但要将日寇恶行公之于众,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酷的想法也逐渐升腾……

最让我难忘的,是这些普通人心路改变的过程。阿昌一开始吓得发抖,只想着活命,似无头苍蝇般东躲西藏。可看着那些照片,他慢慢地变了。他偷偷把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藏进相机里,汗湿的手紧紧攥着,像攥着自己的命。唱戏的毓秀,本来以为讨好日本人就能活命,可亲眼见到日本兵把哭闹的婴儿摔在地上,她心中的那一缕希望也渐被惧愤替代。后来鬼子逼她拍假惺惺的“亲善照”,她咬着嘴唇没掉一滴泪,却悄悄把胶片裹进戏服袖子,带出了那个地狱。原来人害怕到极点的时候,能生出意想不到的勇气。

电影里有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老金在勉强苟活的地下室中,望向即将分别的众人,默默拉下一块背景布。布上画着北京故宫的红墙、杭州西湖的垂柳,还有绵延的万里长城。所有人都围过来,看着这些根本去不了的地方,轻声念着:“北京……杭州……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窗外是烧焦的南京城,窗内是画布上完好的锦绣山河——那一刻,着实令人动容。明明只是几块布,却无比真实地映照出国人逐渐觉醒的民族之魂——那是生死存亡中仍惦记的祖国河山。

最终,想当“逃兵”的警察在得知弟弟已惨死敌手的结局后,心中那唯一的挂念也随之消失,在抱着必死的决心后与日本高官同归于尽;而目睹全程的翻译官也扼杀了心中的懦弱,在“未婚妻”被日寇欺凌时勇于反抗,被口口声声说“朋友”的笑面虎伊藤枪杀;邮员阿昌隐藏了底片的下落,将记录着日寇恶行的底片与南京居民的底片调换,被伊藤残忍杀害。在生命的最后,他用尽全力发出“我们不是朋友”的嘶吼,揭露了日寇残忍、没有人性的真面目,而伊藤那假惺惺的伪善,也随着阿昌的死而消散。或许泼在伊藤脸上的硫酸液,才是他们苦苦追寻的显影液……戏子毓秀在“通行证”的“庇护”下成功逃离地狱,在后来指控南京大屠杀提供了确凿证据。

影片最后,那些甲级战犯得到了制裁。枪决现场,毓秀手中的照相机,化作顶着战犯头上的枪,板机扣动的瞬间正好快门闪动,与影片开头伊藤拍市民被处决的场景相呼应。可伊藤做不到将枪决瞬间记录,而毓秀却做到了……

走出电影院,在夏夜温热的晚风里,我觉得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显影。 那些普通人用命守护的真相,穿过八十多年的时光,在我心里洗出了一张明亮清晰的照片——国家富强才有和平,民族团结才有希望。而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别让显影液干掉,铭记历史,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