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灯光渐暗,影片开场,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穿越时空,回到了1937年那个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南京城。
故事围绕着一家小小的吉祥照相馆展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照相馆不是记录美好的事情,而是求生的场所。邮差阿昌就是以学徒的身份走在这里的,起初他只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一个小人物,眼神里充满了对一切的恐惧,他在暗房里帮助日军洗照片才逃过一劫,但当他看到照片上日军记录的那些残忍的瞬间,彻底刺痛着他的心。而在座的观众也大吃一惊,眼神里透露着愤恨,从那一刻起,阿昌也不再是胆小的那个人,而是要和日军抗争。
伊藤秀夫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他身形挺拔笔挺,军装一尘不染,鼻梁上架着的眼镜,乍一看多了几分文雅,与那些粗鄙蛮横的日军士兵截然不同。我以为他和那些日军不一样,他和阿昌称朋友,还给通行证的时候甚至觉得很友好,可这些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认知。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兴奋地举起相机,对同胞杀掠百姓和惨叫无动于衷。为冲洗罪证底片,他以“朋友”之名骗阿昌,给阿昌假通行证。在面对下属摔死哭闹的孩子,他毫无怜悯,只会嫌破坏拍照氛围,最后也是被上司杀掉。
电影中还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林毓秀,从一个娇弱的女子成为战火中守护正义的5位勇者,翻译官王广海在投机与良知之间反复挣扎,最终也选择了站在正义这边,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走出影院,南京城的苦难与抗争仍在我心中翻涌,那些在黑暗中坚守正义的灵魂,如同一束束微光,穿透历史的阴霾。
如今的我们,站在和平年代回望不只能沉浸在悲伤之中,更要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把对历史的铭记化作守护和平的行动,让先辈们的苦难与抗争成为照亮未来的灯塔,指引我们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让人性的美好永续传承,让历史的悲剧不再发生,永远停留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