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严文井爷爷写的《“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神奇故事的魔法口袋,把我深深吸引啦!
故事里的木头桩可骄傲啦!它觉得自己年纪大、个子高,就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还总是自高自大。有个小男孩在它身上刻了个鬼脸,说它是雕像,这可把木头桩乐坏啦,它觉得自己更了不起了,天天盼着别人来赞美它。可是,小草不理它,麻雀说它“不像人”,就连跳皮筋的小姑娘们一开始也没把它当回事。木头桩特别失落,孤单极了。
直到有一天,小姑娘们又来跳皮筋,把皮筋的一头拴在木头桩上。木头桩听着她们欢快的歌声,看着她们蹦蹦跳跳的样子,心里突然变得暖暖的。它不再是那个骄傲的木头桩啦,而是开心地和小姑娘们一起享受这快乐的时光。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骄傲自大,不能瞧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谦虚待人,这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就像我在学校里,要是骄傲了,同学们可能就不愿意和我玩了;要是我谦虚有礼貌,大家都会喜欢我。
以后,我要像后来变得友善的木头桩一样,做一个谦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玩耍!
············
《“歪脑袋”木头桩》阅读常见问题(含多种题型)
一、选择题
木头桩长在哪里?
A. 田野
B. 荒草地
C. 山上
答案:B
解析:故事开篇明确提到木头桩生长在荒草地里,周围有小草、野花和小虫子。
木头桩的年龄是?
A. 两百零一岁
B. 三百零一岁
C. 算不清
答案:B
解析:原文中木头桩自称“已经有三百零一岁了”,体现其年长带来的骄傲。
小男孩在木头桩上刻了什么?
A. 一朵花
B. 一个鬼脸
C. 一把剑
答案:B
解析:小男孩用小刀在木头桩上刻了一张鬼脸,并画了乱七八糟的道道,让木头桩误以为自己是雕像。
小姑娘们用木头桩做什么?
A. 荡秋千
B. 跳皮筋
C. 捉迷藏
答案:B
解析:小姑娘们将皮筋的一头拴在木头桩上,另一头拴在核桃树上,开心地跳皮筋。
木头桩最后被改造成了什么?
A. 长椅
B. 雕像
C. 秋千架
答案:A
解析:工人们将木头桩修理成一把长椅,供孩子们休息,象征其价值的重新定义。
二、填空题
木头桩的脑袋总是______的,身上长满了______。
答案:歪着;皱纹
解析:木头桩的外貌特征是“歪着脑袋”和“满身皱纹”,体现其年老与古怪。
小男孩说木头桩是一个______,从此木头桩更骄傲了。
答案:雕像
解析:小男孩的玩笑话让木头桩误以为自己是雕像,进而更加自大。
小姑娘们跳皮筋时唱的歌谣是:“______,马兰开花二十一。”
答案:小皮球,香蕉梨
解析:歌谣内容反映了孩子们的活泼与快乐,与木头桩的孤寂形成对比。
三、简答题
木头桩为什么骄傲自大?
答案:
年纪大:木头桩已有三百零一岁,自认为阅历丰富;
长得高:它比周围的小草、小花高很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虚荣心:被刻上鬼脸后,误以为自己是雕像,渴望得到尊重和赞美。
木头桩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案:
骄傲阶段:瞧不起小草、麻雀,独自孤芳自赏;
孤独阶段:无人愿意与它玩耍,内心感到难受;
改变阶段:小姑娘们用它跳皮筋,工人们将它改造成长椅,它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非来自外表,而是对他人有用。
四、判断题
木头桩一开始就喜欢小姑娘们在它身边跳皮筋。( )
答案:×
解析:木头桩最初觉得小姑娘们吵闹,甚至嫌弃她们,后来才被她们的快乐感染。
麻雀们喜欢在木头桩上做窝。( )
答案:×
解析:麻雀们觉得木头桩又脏又臭,只是偶尔在上面找虫子吃或休息,并非喜欢。
木头桩的歌声其实很难听。( )
答案:√
解析:故事中提到木头桩唱歌跑调,但自己却浑然不知,进一步凸显其自大与可笑。
五、阅读理解题
片段:
“木头桩忽然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一棵小树,那时候它开过粉红色的小花,蜜蜂和蝴蝶都围着它转。可是现在,它只是一个又脏又丑的木头桩。”
问题:
这段话反映了木头桩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案:木头桩从回忆过去的辉煌(开花时受蜜蜂蝴蝶喜爱)到面对现实的落差(又脏又丑),表现出孤独与失落,为后文它的改变埋下伏笔。
结合全文,分析这段回忆的作用。
答案:通过对比木头桩的过去与现在,突出其因骄傲而失去朋友、陷入孤独的教训,同时暗示它仍有可能通过改变重新获得价值。
六、思辨题
木头桩想获得尊重,但它的做法对吗?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答案:不对。它通过炫耀年龄、外表和地位来寻求尊重,反而让人疏远。真正赢得尊重的方式是谦虚、友善,并对他人有用(如帮助小姑娘们、成为长椅)。
如果你是木头桩,会如何与小草、麻雀成为朋友?
答案:示例:主动向它们道歉,承认自己过去的骄傲;分享自己的经历(如开花时的故事);在风雨天为麻雀提供庇护,帮小草遮挡踩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