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红岩》有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31 09:14:0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信仰的力量

——读《红岩》有感

文/刘艳梅

术后的日子,伤口的疼痛让我寸步难行,整日被困在方寸之间的床上,索性翻开未读完的《红岩》,在文字中走进那段烽火岁月,寻找一份精神的慰藉与力量。

《红岩》以重庆解放前夕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为舞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共产党员在狱中浴血斗争的壮丽画卷。故事围绕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一批共产党员展开,他们或因叛徒出卖被捕,或在执行任务时落入敌手。在潮湿阴暗的牢房里,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无论是许云峰在狱中挖出秘密通道却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还是在酷刑下仍旧对党秘密守口如瓶的江姐,或是风雨中不间断跑步装疯卖傻十多年的华子良,亦或龙光华经受酷刑后仍旧心向胜利决心,都让我看到了一群在黑暗中坚信光明的革命者形象。

还记得大学的时候,和舍友一起走进渣滓洞的那天,阳光明明很好,却驱不散牢房里的阴寒。当目光落在展柜里那些竹签上时,脚步忽然就顿住了——它们那么粗,带着未打磨的毛刺,又那么长,仿佛能刺穿时光的屏障。那一刻,全身猛地打了个寒战,后颈的汗毛瞬间竖了起来,指尖都有些发凉。我盯着那些冰冷的竹签,反复在心里描摹它们落下的瞬间,却怎么也无法想象,当年的先辈们是凭着怎样的意志,忍受住这般锥心刺骨的疼痛。

向来感性的我,总容易被细节拽进回忆的漩涡。眼前的竹签渐渐和书本里的文字重叠,耳畔仿佛真的响起了模糊的声响:是特务们凶狠的呵斥,是皮鞭抽在皮肉上的闷响,间或夹杂着共产党员们压抑的低吟。那些声音不响,却像针一样扎在心上,让呼吸都变得沉重。原来书本里“严刑拷打”四个字背后,是如此具象的疼痛;而“坚贞不屈”四个字里,藏着的是比钢铁更硬的骨头,是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信仰长城,那是震撼,是敬畏,更是刻在心底的铭记。

信仰的力量,在这些共产党员身上化作了无坚不摧的精神铠甲。龙光华在狱中病重时,依然用微弱的声音给战友们讲述红星的故事。文中写到:“贴胸的衣袋里,装着一小块硬东西。余新江小心地取了出来,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这颗晶亮的红星,同牢房的战友,谁也没有见过。他珍藏在胸口,珍藏在他的心间。”我想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即便身体被囚禁,信仰的红星却在他心中永远高悬,这颗红星成了他对抗病痛与绝望的精神支柱,也成了鼓舞狱友们继续斗争的灯塔。

江姐的事迹更是将信仰的力量展现到了极致。当敌人用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试图逼问出党的秘密时,她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字字铿锵地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些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千钧之力砸在我的心上。我想,支撑江姐熬过非人痛苦的,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每多坚持一秒,党的秘密就多一分安全,战友们就多一分希望。这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觉悟,正是信仰赋予的精神高度。

合上书页,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病床上的我忽然觉得伤口的疼痛轻了许多。《红岩》让我明白,信仰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绝境中支撑人昂首挺立的精神脊梁。龙光华手中的红星、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都是信仰力量的生动诠释。他们用生命证明,当一个人将信仰融入血脉,便会拥有超越肉体的勇气与力量。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文字里藏着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种。这份信仰的力量,值得永远铭记、代代传承。

还记得电影《战狼》中,镜头里飘扬的五星红旗、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不仅勾勒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更在我们心底掀起滚烫的波澜——这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日益繁荣强盛,为每个中国人托举起的底气与自豪。当银幕里的家国情怀照进现实,那份因祖国强大而生的骄傲,便有了最鲜活的色彩。

孟晚舟事件中那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更是将这份自豪推向了共情的高潮。当她身陷困境时坚定说出“背后是祖国”,这短短六个字重逾千钧,它让我们清晰地看见,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走过的风雨征程、铸就的坚实根基。

从文字到银幕,从银幕到现实,这些瞬间都在诉说:那些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一步一步酿就了今日祖国的强盛,这份自豪,源于祖国的强大,更源于那份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