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迷上了刘震云,所以最近疯狂读他的书。
终于,读完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顶一万句》。刚开始听这个书名,以为是本鸡汤书,书中肯定是那些经典的鸡汤名句,又或者一句配着一个小故事。
看完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这其实就是一本小说,分上下两册。书中有很多人物故事,这些人物之间又有着各种瓜葛和牵连。
其实上册主要还是围绕杨百顺,或者是吴摩西来写。下册主要围绕吴摩西的“孙子”牛爱国来展开。书中太多人物,很多我已记不起全名,但其中有一个交朋友的故事还是让我记忆深刻的。
老杨觉得自己和老马是好朋友,而老马根本不把老杨当朋友。为什么老杨要和老马做朋友?又或者为什么老杨执着于当老马是好朋友呢?其实作者说的很清楚,就是“向上交往”。当然,“向上交往”这个词是蒙先生点出来的,但这四个字确实涵盖了作者的意思。
老杨觉得老马比自己看得远,自己只能看到眼前,老马却能看到将来。老杨自己能看1里远,老马却能看10里远,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老杨总想着老马帮他指点迷津。虽然老马有时候并不是真正为老杨出主意,但是确实有时候歪打正着,出的主意在老杨看来像那么回事。
其实,一个人哪能什么时候会有别人真心帮忙出主意,解决问题。要想把事情干得好,问题处理得好,很多时候还是要由自己思考和抉择。只是人性本来就是,自己没有的,欠缺的,得不到的,就是向往的,追求的,觉得非常好的,所以老杨看到老马比自己看得远,才会那么努力靠近交往。
但是“圈子”是同一层次人才有的说法,不是你的“圈子”,你挤也挤不进去,即使挤进去了,就像老杨一样,自己水平没到那个层次,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向上交往”的真谛其实是提升自己。
图片
除了交朋友,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意犹未尽。上册读完之后,总想知道吴摩西到底有没有找到巧玲,还有没有再找,吴摩西和巧玲到底最后怎么样了。等读到下册,知道了上册的结局,又想知道吴摩西临死前到底留了什么话,牛爱国到底有没有找到章楚红,他们最后还能不能在一起?牛爱国的故事会不会又和吴摩西一样?
总而言之,你总感觉书中人物的发展时时刻刻牵扯着你的心,有一种想要继续看下去,或者把故事写下去的冲动。
书中那些故事,更多的是爸妈那个年代的故事,可能他们的代入感会更强一些,对于每个人物的走向、结局可能更符合父母他们那个时代。
因为故事的背景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农村和县城,讲的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在那个年代的农民,很多事情只能任由事情发展,自己能做主的不多,能够活下来,混个活干,有口饭吃,过个稳当生活可能就已经不容易了。想到这里,你也就慢慢能理解书中故事的结局了。
书读到最后,牛爱国要去陕西找罗安江时,我才猛然发现,其实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只是当时没有特意记书名,所以只有到印象很深的故事情节,我才想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读完书都不知道到底牛爱国有没有找到罗安江,他去找罗安江干啥,最后他怎么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还特意往回翻看了几遍,但记忆不深,体会也不深,所以觉得自己没看懂。
这次我懂了,牛爱国没有找到陕西找罗安江,只是找到了他的家人,牛爱国想知道的,最后也无从求证,留给牛爱国的就是“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但是,这次找罗安江的过程让牛爱国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了解了自己的烦闷所在。虽然结局不知道他能不能找到章楚红,但他肯定不再苦恼以前那些烦心事了。
一个异国他乡的午后,刚看完一本心心念念的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