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楼梦》刚问世的时候,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街头巷尾,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如果在正式场合谈论此书,会惹人耻笑的。
只有到了二百年后,胡适和俞平伯等人才重拾此书。但也没翻起多大的浪。
此书真正的出名是在解放后,由一个山东大学毕业的人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做了诠释,才使它被大家接受并喜欢。并因此把所谓的‘红学’又炒热,还养活了一大批‘寄生虫’。然后经过主席的大力推介,此书从此便风靡天下,并被推为名著之首。
不过主席也说了句公道话:《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既然是祖宗,那就得好好敬着。当然也得好好读着。
我给自己定了条规矩,那就是每年都要把《金瓶梅》通读一遍。不但要读,还要做笔记。
如果让我说书中哪句话让人最感慨,那肯定是:雪隐鸬鹚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每天早晨散步,路过柳林时,我都要抬头望一望,望一望有没有鹦鹉藏在里面。然后就会想到人,想到那些一个个看着都人模人样,但一出声,遇上事,就变得不是人了。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提炼,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当然也写出了人性的挣扎和绝望。因为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荡然无存,儒道释都救不了人,全书基本就没有一个好人。这种绝望的情绪,让人合上书以后久久难以消散。所以,此书一年最多也只能看一遍。要不然,真的会走上极端。
但又让人欲罢不能。主要是人家作者太能写了,那些日常琐碎,在人家的笔下就能写到极致,就让你不觉得乏味,就把人勾得只想一直读下去。
这说到作者,大家都知道叫兰陵笑笑生。至于真名,由于作者是故意隐去,所以留下了供人猜测的空间。
长久以来,说什么的都有。但最终也没有定论。
不过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那就是《金瓶梅》的作者是湖北麻城人丘长孺。
此说法是麻城学者依据《麻城县志.康熙本》(手稿)得出的。大意是说:丘坦,号长孺,少有俊才,武举会元出身。挥洒少年场,笑抛千金,笑游南北,笑品惠山泉,笑施义冢,笑选歌伎,笑立名石,笑让美姬。时称‘笑笑生’,与温陵友善,得其心。著书隐其名而传世焉。
这个温陵,就是李贽。这两个人亦师亦友,都是离经叛道,不信儒释道的天纵奇才。所以说丘长孺是本书作者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我刚才数了下,是笑了七下,看来丘长孺都可以叫‘丘七笑’了。
不过我关注的重点不在于笑几下。每次合上书,那种深深的绝望就会从那个朝代一直蔓延到现在。再一想,就笑了。
可也不能像人家一样笑七下,那就笑一下。
正所谓《满江红》:
窗外寒蝉,秋风里、几声凄叫。由它去、当成伴奏,诵书刚好。雪隐鸬鹚飞始见,柳藏鹦鹉言方晓。此二句、乃卷里精华,尤其妙。
金莲浪,心眼小。春梅狠,纠纷少。瓶儿子又夭,真可惜了。不羡主人积产广,只奇掮客帮闲早。这些事、今古恰相同,成一笑。
图片
一中年非猥琐男,好诗书茶酒健身,也踏过三山五岳,见得几起几落。
生于岐山(陕西省宝鸡市)。岐山乃炎帝周室肇基之地;《周易》、《黄帝内经》作于此,商周鼎镬出于斯,也是三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故里。臊子面、油泼面、锅盔、面皮皆是本地美食。宝鸡又称关中西府,其产的秦椒也称线辣椒,驰名中外。至于自酿的岐山粮食醋,更是历史悠久,响彻三秦大地。
十数年来,一心向佛,几度行脚,行善不辍。2000年,皈依西安密宗祖庭大兴善寺,拜于上界下明师父门下。当日屋外正值小雨,师父遂赐法名“明润”。
虽然皈依佛门,在家修行多年,一心向佛,但酒肉不忌,嬉笑怒骂看人生。
徐渭有联云:一个南腔北调人,几间东倒西歪屋。
岐山明润则自嘲曰:一个三心二意人,数件乱七八糟事。
纵见乱七八糟事,也有从容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