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3 09:02:5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最近,改编自马伯庸先生《长安的荔枝》的电影、电视剧宣传是火热的,当前也正值荔枝上市之际,恰好家中书架有这本书,便随手拿起读了起来,没想到是如此引人入胜,一气呵成读完了。

从小我们便学过唐代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看完《长安的荔枝》,诗词所述背后疯狂更加具象化了。

1.不可能的任务:“荔枝煎”变“荔枝鲜”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6月1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

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最多保鲜三天,而岭南(广东一带)距长安(陕西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按唐代一里约454.2米,五千里大约2271千米,按现在汽车在如此好的路况和条件下也得开个12小时以上,这哪是任务,这分明就是个死局。

知道这个任务的,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李善德这个唐代的底层打工人就这样被同僚做局接下了此任务:

他所在的部门上林署,是宫内涉及采办相关的最后退无可退部门,那日接此任务,他刚好请假买房,便被设局做了这个“荔枝使”。能担任皇帝的“XX使”这是相当荣幸的,等于直接为皇帝办事,手中权利那是可想而知,各类使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能让李善德接下此任务,他的上司将敕牒(载有皇帝命令的文书)中“荔枝鲜”的“鲜”字用古代专用的更正错别字的“贴黄”改成了“煎”。荔枝煎是类似糕点类物品,自然是好操办。


任务已接,退无可退。皇帝诏令无可取消,他就是那只替罪羔羊,现在他就是一个将死之人,为了不连累妻女,他满脑子都是“和离”。

绝望之际,他被朋友韩洄和杜甫拉去一起喝酒。杜甫一席话如黑暗中的一丝光:“你去过岭南没有?见过新鲜荔枝吗?左右都是死局,去岭南走一趟再定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他决定绝地反击,自己死不死无所谓,就怕妻女变卖为奴,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未见明月便要落难。

2.千古艰难唯做事

2月5日,李善德跨过灞桥,离开长安,直驱岭南。此去路上,他研究驿路,勘查地形,越深入了解越心凉,他在跟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战,但是别无选择。

到达岭南,属地官员不待见、不出钱,难上加难,但他必须绝处逢生。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人还是要善良,也正是这朴实的品质,他结识了三个朋友,为他完成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胡商苏谅。属地官员虽不待见不出钱,但毕竟是圣上的任务,给李善德开了张通行符牒,方便在岭南地区办事。但这被胡商苏谅盯上了,对商人来说这是张聚宝符,五符之内的税卡、关津、码头等处一律畅通无阻,货物无须过所,更不必交税。通过卖这张符牒,李善德拿到九百九十六贯钱,开始了他的荔枝运送实验,但整个计划的吞金速度远超想象,后来他又通过讨来的四张通行符牒,拿到两千五百贯,不断进行实验。虽然是买卖,但是若没有胡商的资金,他不可能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苏谅给他提供了一个容器:双层瓮,荔枝置于内层,外层注入冷水或者冰块,可以让翁内温度不致太热。一来一往,他们成了朋友,苏谅被李善德的执着善良和足智多谋折服,虽然最后他们闹掰了,确实也不是李善德的原因,他在杨国忠面前已尽力为苏谅争取运送荔枝机会,但毕竟人微言轻。

果农阿僮。好的荔枝,是核心,是关键。岭南石门山的峒人们种植的荔枝是最好的,这片荔枝园的主人是阿僮家的,是个二十出头的秀丽女子,果园是她父母留下的。荔枝本是六月成熟才有的,幸好有阿僮这个朋友,才能通过对品种三月红催熟荔枝等方法,提前进行实验。阿僮愿意帮李善德,是因为在跟他打交道过程中,他从来没有拿官员姿态命令过她和自己的峒人们。同时,阿僮提供了保管鲜荔枝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荔枝不离枝。李善德通过各种方法整合,得出“分枝植瓮之法”,但每一瓮,会毁掉至少一棵荔枝树。李善德曾答应阿僮会给她送长安兰桂坊的酒,最后因为顶撞杨国忠可能命不久矣时,他仍记得这个承诺拿出仅有的钱委托韩泗和杜甫要给阿僮送酒。

仆人林邑奴。这人本是属地官员何屡光安插在李善德身边的线人,但是李善德善良,从未质疑过林邑奴,在跟阿僮他们聚会时,主动给他敬了一碗酒。林邑奴一直在何屡光那过着非人生活,第一次有人把他当人看,甚至李善德称他是自己的好朋友。在李善德想清楚运送鲜荔枝的方法后,他便启程去长安寻求非他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帮助,例如驿站安排调度、冰块的调用等等。但何屡光怎么能放过李善德,如果李善德能运送荔枝成功,那圣上便会怪罪自己,他怎么这么多年没想过送鲜荔枝给长安,所以他不会让李善德离开岭南。在何屡光打算解决李善德的地方,林邑奴提前赶到了,他是抄小路跑着追上他们的,不料路上还遇到老虎,但他仍拼死要告诉李善德,何屡光的计划。林邑奴活生生把自己的肺跑炸了,油尽灯枯。甚至在临死之际,让李善德以自己的尸体为诱饵,引来老虎,干掉了何屡光的追杀队伍。最后李善德流放岭南,在阿僮果园里,一直立着林邑奴的碑,他们是一辈子的朋友。

缺了他们三个中任何一人,荔枝运送计划都是无法成功的。

3.一将功成万骨枯

回到长安,李善德本以为最难的运送荔枝的方法已经解决了,那么剩下的驿站调度、冰块调用、马匹等等问题那都不在话下,各路官员都会齐心协力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的。

然而,一切并非想象中美好,在天子脚下、天子事情,仍处处碰壁,中间的曲折就不叙述了,直到关键人物高力士的暗中相助,杨国忠的银牌效应,一路问题才得以解决。

理论上都安排好了,但是真正实行,就发现每一环节都不能出错,实际上怎么能不出错呢。还没启运,阿僮的果园是出问题了,运送的容器双层瓮没了。已经启程运送了,发现关键驿站人员跑路了。

荔枝送到了,杨贵妃笑了,荔枝使出名了。

按道理,李善德要飞黄腾达了,然而这一路遇到看到的种种,让他始终难以释怀。在本是杨国忠夸奖他的场面,他鼓足勇气问了杨国忠是如何解决运送荔枝的费用的,为啥有胡商愿意承担费用但却拒绝了,费用既没有从国库出,也没有从圣上自己的口袋大盈库出。

杨国忠没有隐瞒地告诉了李善德事实:

费用先让各地驿站先自行垫付费用,驿站附近农户除负担日常的租庸之外,再缴纳一期额外的白直徭役。

运送荔枝的费用总两万贯上下,但上述的方法朝廷一共收了五万六千七百二十贯,剩下的钱都入了大盈库。

是的,杨国忠不光解决了运送荔枝的费用问题,还帮圣上赚钱了。李善德愤怒了:

为了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多少人为之丧命?甚至从沿途附户身上征取费用。

上述话一出,李善德前程尽毁,能不能保住性命更是难说,但是他不后悔,也准备跟妻子和离。最后在高力士的帮助下,保全性命,全家流放岭南。

回到岭南,李善德全家住在阿僮的果园,之前的阿僮一句玩笑话也应验了:让嫂子一起来岭南住住。在石门山的两年里,李善德也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补救荔枝树。直到何屡光的管事赵辛民经过此地,他才得知长安已沦陷,皇帝带着太子、贵妃、杨国忠弃城而走。

如今看来,李善德最后那作死一回,反而走了狗屎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