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吉檀迦利》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08 09:54:4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吉檀迦利》读后感丨储向东

潜山作协将《吉檀迦利》作为今年第二季度的必读书目,明确要求会员到时分享。我拿到此书后读了两遍,虽然字都认识,读起来也顺口,但就是抓不住中心,找不到感觉,进入不了作者心中产生共鸣。说透了就是看不懂,为此很有点郁闷,于是曾向程建华主席请教。程建华主席谦虚地说,他也没有完全看懂,建议我看点辅助材料,以便启发思考。

2025年7月21日,当我打开手机于潜山夏季读书分享群中看到高云方老师在群里发的一段话:“各位书友,大家好!潜山作协8月初开展夏季读书会活动,本期分享的是世界名著《吉檀迦利》,各位书友可以准备起来啦。欢迎大家分享交流,不拘泥于形式,可诵读,可谈读后感,可模仿创作,可将以上结合呈现,目的是让大家靠近诗歌,感受诗歌之美。有部分书友有看不明白的困惑。其实看不明白是正常的。由于诗歌意向丰富,情感绵长,信息跳跃,读者很难进入诗人的思想轨道,也正是如此,阅读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看到高云方老师这段话,让我释然了许多,心里不那么纠结了,这也说明《吉檀迦利》是很阳春白雪的,会员中有像我这样和者皆寡之人不足为奇也不必难为情了。

虽然我没有读懂《吉檀迦利》,但我通过阅读此书收获还是有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我认识了泰戈尔。

知道了他是印度人,泰戈尔于1861年生于孟加拉地区的加尔各答城,婆罗门家族后裔,逝世于1941年。泰戈尔是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印度国际大学的创始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4年到访中国,是中国人老朋友。在他推动下,印度国际大学于1937年创建了中国学院。

二、泰戈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增添了光彩

泰戈尔是诺贝尔奖创立以来,首个由东方人拿到的这项文学大奖。自此,诺贝尔文学奖跳出了西方区域的圈子,走向上世界,扩大了诺贝尔奖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中的影响。通常只有诺贝尔奖给获奖者增添光彩和荣誉,但世界上却有两个人为诺贝尔奖增添了光彩,这两个人一个是泰戈尔,另一位是英国的丘吉尔。丘吉尔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写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而他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的致辞中说:“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同样在瑞典皇家学院给泰戈尔颁奖辞中有:“本学院决定,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英属印度的诗人泰戈尔,这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工作。因为他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精美诗篇,无关乎宗教的信仰与文学的派别,与任何政党的目的亦是无涉,只是将他作为诗歌艺术里面一位崭新的令人崇敬的宗师级的人物来赞赏。在未来时代,历史的探索者们将会比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评价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看清那些眼下尚处于模糊与隐蔽的事物,承认那些我们现在未能承认或不敢承认的东西。毫无疑问,在很多方面,他们会比我们目前对它所做的评价更高。”

三、《吉檀迦利》为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以前我阅读时都以中国人写的书为多,尤其诗歌,很少涉猎外国人写的诗。自读《吉檀迦利》后,我陆续购买了一些外国人写的诗歌和泰戈尔的其他诗选,以便从中找到感觉。下面我就诵读泰戈尔写的另外二首容易懂的诗,作为今天分享的结语。

《用生命影响生命》 泰戈尔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泰戈尔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我扔下了所有的昨天,就像卸下了沉重的行囊,那些曾经的枷锁和束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