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与其所在的地区社会生活发展变迁息息相关,《零丁听潮》就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
小说共8章,前6章都是写特殊年代惊心动魄的偷渡过程,第7章写改革时代追求致富的艰辛,第8章是当今警民一体缉私反偷渡。整篇结构布局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凤头、猪肚、豹尾”的规律,收放自如,特别干净利落,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作家野草自北方来,在广州黄埔工作生活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写珠江小说得心应手,洋溢岭南特色,故事发生的地域表述精准,笔者边读边查阅地图,珠江北岸的双岗村和江中的大蚝沙、洪圣沙等等,全都对应上了。作家乃公职人员,为工作打拼数十年。但心中一直怀有从青春起步的文学梦想,如今面临退休之际,回归自我。作家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所以,这本书并不像出自一个业余作者之手,文笔特别成熟,是行家里手,有专业小说家的那种老道。
我们先欣赏小说开头第一段:“1978年阴历八月,广州的酷暑和暴雨好像和龙王一起潜回了龙宫,珠江平静了很多。红日也像劳碌一天的农民,拖着慢腾腾的脚步,隐没在树林间。鸟群跳跃在树梢枝头,操着各种语言,叽叽喳喳交流着一天的收获与失落。随着水牛哞哞的叫声,人和牛出现在村头。双岗这个珠江岸边的美丽村庄,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村民生活贫苦,素米素菜的气息中,闻不到一丝油烟和肉荤。”文本语言舒展,彰显出一个成熟作家的从容气度。
接下来,就是主人公区水峡乘坐舢板,悄悄去扒乘停泊在文冲船厂的大货轮,藏身在螺旋桨铁皮盖上方的狭窄空间,遇到了同样偷渡的三个人。这是主人公第二次偷渡,前一年从陆路偷渡香港失败了。区水峡家庭成分不好,加上那个年代生活贫困,就想步大哥的后尘,偷渡到香港投靠亲戚追求幸福生活。大货轮行驶到珠江口的零丁洋上,因为船舱加水,吃水线上升,偷渡者被淹,不得不跳海逃生。其中一人被螺旋桨击中,丧命于浪涛中。主人公水性好,天亮时被渔船救起,拉回深圳宝安,交给海防公安,与另两位一同跳海的偷渡者相遇,被送上回东莞的火车。他们又跳上对面开往香港煤的运火车。在边境笋岗站,遇到查车,他们逃到镇上,巧遇开快餐店的旧友。朋友尽了资助的情谊,也劝慰他们,政策风向有变,国门就要打开了,没必要冒风险偷渡了。偷渡者虽然心理动摇了,但还是想冒险一试,在深圳河边的风雨中,遇到解放军严密巡逻的阻拦,偷渡者终于打起了退堂鼓。
书名非常有诗意和美感:主人公有勇气有智慧,在零丁洋畔听到了改革大潮隐隐兴起的潮声,毅然放弃偷渡。
几位配角也很有特色,一同偷渡的“桃园三结义”,老三为追求幸福生活付出了生命代价。护士丁香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惜献身于船长,其后变成一个香港富商实业家。故土情深,她在家乡创办企业,通过香港向世界销售,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并把女儿送回大陆,嫁给区水峡的儿子欧盼归。文艺宣传队的团支书梁喜梅,与区水峡情投意合,结成夫妻,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中,成为同甘共苦的创业伴侣,但人到中年,不幸病故,区水峡又有了新的爱情,续娶了小二十岁的湘妹子欧阳美。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欧水峡的幸福生活。从吃不饱到富裕美满,追求幸福的生活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欧水峡也曾遭受重大挫折,养殖生猪遇到了猪瘟的重大打击。
作家感慨道:“区水峡从一个1978年偷渡香港失败的农民,转变为2019年反击香港走私,偷渡广州的工作人员。似乎是他和历史开了一个玩笑,或者说是这41年的历史和区水峡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每个人都在期待明天,每个人都在矫正或修改自己的期望,但梦醒之后的明天往往出人意料,有时好的远远超过你的期望,你的美梦。”
双岗村脱胎换骨,加速进入城市化,成为广州大都市的一张新名片。珠江在双岗渡口形成一个U形的避风港,主人公区水峡这个人就是珠江的一条小支流、小河涌。他汇入了浩浩荡荡的珠江改革大潮,借助历史机遇,成为一个优秀的弄潮儿,是千千万万为珠三角进步发展做贡献的普通一员。
小说中对主人公身世家庭背景的交代简洁,从青年到老年的时光跨度,精于剪裁,取舍得当,没有沉溺于人生脉络亦步亦趋的讲述,没有落入俗套窠臼,符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难能可贵。尤其是偷渡过程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紧锣密鼓的快节奏,造成戏剧化效果很强,完全契合电影剧本的美学,期待早日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会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
作家野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晋升,在文学创作上亦有突出奉献,能文能武,用这样一本小说、用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为黄埔文化建设、为广州开发区成立四十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他的家乡是内蒙草原的黄河几字形大拐弯处,青年时代在北京读大学,参加工作来到珠江羊城,其人生阅历丰富,有很多的故事可写,我们有理由热切期待作家的下一部佳作。